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海河平原大部、河北省中部,冀中地区即指保定,为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且互成犄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的“通衢之地”,曾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即“永保大都(即元大都北京)安定”之意。
保定市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历史,清为直隶总督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王实甫等都是保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2000多名将军,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雁翎队、小兵张嘎、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等故事谱写了保定抗日的光荣历史。
保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WWF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第二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2008年2012年中国魅力城市200强。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河北前省会。保定地铁规划2025年09月建成“两纵两横”的四条地铁线路,2030年保定地铁通向周边县区。
行政区划
名称 |
人口(万人) |
面积(平方公里) |
23.92 |
72.25 |
|
38.7 |
74 |
|
44 |
139 |
|
高新区 |
|
|
64.55 |
742.5 |
|
40 |
486 |
|
高碑店市 |
60 |
672 |
65.05 |
863 |
|
39.2 |
658.36 |
|
54.67 |
1417 |
|
55 |
2534 |
|
56.1567 |
723 |
|
27 |
2448 |
|
56 |
714.4 |
|
31 |
708 |
|
26.34 |
370 |
|
34 |
1650.5 |
|
31.2 |
472 |
|
41 |
724 |
|
35.4 |
524 |
|
26 |
314 |
|
57 |
1084.6 |
|
21 |
2480 |
|
25 |
340 |
|
51 |
650 |
北部低碳新城规划研究范围西起西三环京昆高速公路,东至国道107线,南起北二环,北至荣乌高速公路,依托新能源之城和汽车城发展,打造289平方公里的北部低碳新城。
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共1182.0413万人口(2013年),主城区人口近240万,市区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2020年前清苑、徐水、满城将划归保定市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0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市总人口达到35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
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
秦上谷郡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 则称保定为上谷。
始建保州城
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金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宋淳化三年(992)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因处于宋辽边界,宋辽多次在此地战争。金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金天会七年(1129)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重建保州城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
新 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辖1录事司、7州、8县,州领11县,“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墙,以砖石砌城,筑女儿墙堞口3710雉。隆庆年间(1567~1572),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直隶省会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创办畿辅大学堂
光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
位于保定市区,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军校学生,如蒋介石、叶挺、陈长捷等。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头衔。
育德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就是现在的保定学院,旧址是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建立河北农业大学
1921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日军侵占保定
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
保定国民党省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即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
河北省会
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为省会,8月9日建立保定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4月省会迁天津,11月29日,保定专区所属22县1市分别合并为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阜平、涞源、涿县(现涿州市)、易县、高阳、徐水、安国、唐县10县(市)。1960年2月,专、市合并称保定市。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市属各县变专区所属,合并的大县陆续撤销。1962年恢复22县1市建制。1966年省会返迁保定,1968年迁往石家庄。
保定地区
1968年8月18日,保定专区改保定地区,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改为保定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区析出,复为省辖市,满城县划归。
1986年5月7日增辖清苑县,保定市辖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和清苑县(现清苑县)满城县4区2县。
1987年撤销郊区。
地市合并
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