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Fuzhou),别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政治、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福州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辖5区2县级市5县(即旧称五区八县),常住人口为727万人(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历史沿革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史籍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闽人,或是闽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国灭亡后,南逃的部分越国贵族与福州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现今的福州隶属于它。公元前202年,汉高帝6年无诸被封为闽越国国王,于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闽越族消亡,冶城衰落。 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晋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东湖、西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永嘉二年(308年)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福州一带。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大幅进步。 中晚唐中原动荡,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了福州,并以福州为据点统一了福建,开创闽国,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时的佛教在福州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 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974年和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 南宋时人口超过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过十万。宋代福州的农业高度发展, 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福建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省份,福州占福建大部分,奠定了福州科举文教在中国领先的地位。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赵昰从海路南逃。 元代福州大部分时间作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亦思巴奚军一度占领福州(泉州色目人的叛乱,蔓延福建沿海地区,也使得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从此由盛转衰),其后元朝的陈友定取而代之。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军队占领福州。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古代木质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 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1624年底,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 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 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 经济的繁荣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自1845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进出口贸易中心,而福州的茶叶出口更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外资、民营与官营的银行、企业、商号等相继在福州开办。1847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相关人才。随后福建水师成立。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马尾港发生的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晚清的福州是中国较为现代化的城市。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1909年在福州开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会击败清军,占领福州,成立了福建军政府。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福州军阀争权、政局动荡,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并结束了福州的军阀统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蒋中正随即率军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1946年,福州设市。国共内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占领了福州城。但直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未取得马祖列岛,马祖的控制权至今仍在中华民国政府手中,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分别在福建设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被撤销,许多教会组织也被取缔,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开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中国国务院批准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世纪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2009年5月,中国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许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福州的经济发展。
行政区划
福州在传统上是福州十邑(包括闽侯县、长乐县、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罗源县、福清县、平潭县)的统称,其中,平潭于2009年成立平潭综合试验区,后改由福建省管辖。现辖5区2县级市5县。
2011年福州市县(市)区行政区划一览 |
||||
县(市)区 名称 |
面积 (平方公里) |
街道、乡(镇)名称 |
社区居委会(个) |
村委会 (个) |
鼓楼区 |
35 |
东街、南街、安泰、水部、温泉、鼓东、鼓西、华大、五凤街道,洪山镇 |
79 |
|
台江区 |
18 |
茶亭、洋中、后洲、新港、瀛洲、苍霞、义洲、上海、宁化、鳌峰街道 |
73 |
|
仓山区 |
142 |
仓前、下渡、临江、三叉街、对湖、上渡、金山、东升街道,建新、盖山、仓山、城门、螺洲镇 |
88 |
102 |
晋安区 |
567 |
茶园、王庄、象园街道,新店、岳峰、鼓山、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 |
76 |
113 |
马尾区 |
281 |
罗星街道,马尾、亭江、琅岐镇 |
14 |
62 |
福清市 |
1518 |
玉屏、龙山、龙江、音西、宏路、石竹、阳下街道,东张、海口、龙田、高山、渔溪、城头、江镜、三山、江阴、港头、沙埔、东瀚、上迳、新厝、镜洋、一都、南岭镇 |
40 |
438 |
长乐市 |
658 |
吴航、航城、营前、漳港街道,梅花、金峰、潭头、玉田、江田、古槐、鹤上、首占、文武砂、湖南、文岭、松下镇,罗联、猴屿乡 |
22 |
231 |
闽侯县 |
2136 |
甘蔗街道,白沙、尚干、祥谦、青口、南通、南屿、上街、荆溪镇,竹岐、洋里、鸿尾、大湖、小箬、廷坪乡 |
25 |
297 |
连江县 |
1168 |
凤城、晓澳、浦口、琯头、敖江、东岱、东湖、丹阳、马鼻、透堡、官坂、黄岐、筱埕、苔菉、长龙、坑园镇,潘渡、蓼沿、下宫、安凯、江南、马祖乡,小沧畲族乡 |
29 |
242 |
罗源县 |
1187 |
凤山、鉴江、松山、起步、中房、飞竹镇,白塔、西兰、洪洋、碧里乡,霍口畲族乡 |
7 |
188 |
闽清县 |
1466 |
梅城、坂东、池园、梅溪、白樟、白中、塔庄、东桥、雄江、金沙、省璜镇,云龙、上莲、三溪、下祝、桔林乡 |
20 |
271 |
永泰县 |
2241 |
樟城、嵩口、梧桐、葛岭、城峰、清凉、长庆、同安、大洋镇,塘前、富泉、岭路、赤锡、洑口、盖洋、东洋、霞拔、盘谷、红星、白云、丹云乡 |
10 |
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