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历代卫君执政卿事迹考

浏览: 次 日期:2024-08-27

国家之治,端赖贤才。《墨子·尚贤》:“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人才的多寡关乎国家的治乱安危。吴贤公子季札到鲁国聘问,后游历中原诸侯国,见卫灵公驾前人才济济,曰:“卫多君子,其国无患。”《论语·宪问》:“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卫灵公大智大勇,又善于识人,当时卫国人才济济,但在孔子看来,有仲叔圉、祝陀、王孙贾三人,就足以保证卫国的安定安全,可见关键位置上的用人对国家治乱安危的决定性作用。执政卿处在决策机构的最顶层,其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

《礼记·王制》:“上大夫曰卿。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周初,卫国、鲁国是最大的两个诸侯国。卫国的大国地位,一直保持到卫灵公时期。由于史料匮乏,卫武公以前卫国执政卿的情况,在传世典籍中尚没有发现相关的记载。直到卫国第十三位国君庄公时期,才有了相关记载。卫庄公时期的执政卿是石。《左传·隐公三年》(前720年)记载,庄公娶齐国公主庄姜,无子。又娶陈国公主厉妫、戴妫。厉妫生孝伯,早死。戴妫生桓公。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石劝庄公要教育州吁懂得义方,不要骄奢淫逸,走上邪路。庄公弗听。石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禁之,不从。桓公登位,石告老。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州吁弑桓公。桓公在位16年,其间,石、州吁、石厚为执政卿。桓公在用人上有大的失误,明明知道州吁、石厚有野心,又用二人做执政卿,给二人的谋逆留下了巨大空间,最终酿成了州吁弑君的惨祸。

州吁登位后,以石厚为执政卿。《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石厚问定君于石,石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杀州吁于濮,石使其宰羊肩杀石厚于卫。君子曰:‘石,纯臣也。恶洲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洲吁登位未及一年即被杀,完全是自取其祸。

洲吁被杀后,宣公即位,以石、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宁跪为执政卿。宣公在治国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不然也不会得到“宣”这样属于褒扬类的谥号。但在之家上,颇有亏缺。据《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宣工与夷姜生公子,让右公子职辅佐他。宣工为公子娶齐女,甚美,宣公自娶之,称宣姜。宣姜生公子寿、公子朔。宣姜及公子朔多次构陷公子,宣公让公子出使齐国,派强盗在莘地拦截他,把他杀掉。公子寿听此消息,劝公子不要前去。公子说:“天下有无父之国不?不听父亲之命,要这样的儿子有何用!”到出发的时候,公子寿设宴送行,把他灌醉。公子寿带他的使节而去,在莘地被杀。公子赶到莘地后,对盗贼说:“该杀的是我。”盗贼又把他杀死。《诗经·二子乘舟》即咏其事。后人对兄弟二人义薄云天大加赞扬。公子、公子寿死难后,公子朔被立为国君,称惠公。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宁跪为执政卿。

前696年,左、右公子怨惠公构陷公子、公子寿,逐惠公,立公子黔牟为君,惠公奔齐。黔牟在位时,以左、右公子及宁跪为执政卿。据《左传·庄公六年》(前688年)记载,其年夏,齐襄公伐卫,送惠公回国,杀左、右公子,放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惠公复位后,卫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此时,由石祁子、公孙耳为执政卿。

惠公卒,子懿公赤继位,以石祁子、宁速子为执政卿。石祁子是石次子石骀仲之子。宁速子是宁跪之孙。晋杜预《春秋世族谱》记载宁跪是卫武公曾孙。《左传·闵公二年》(前660年)记载,狄伐卫,懿公亲征,临行,与石祁子,与宁速子矢,让二人留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从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懿公率兵与狄人战于荧泽,兵败,懿公蒙难,朝歌失陷。懿公是一位头脑很清醒的国君,他知道出征生还的机会极小,因此行前做了周密安排,才使卫国保留了一线国脉。

朝歌失陷后,卫之遗民渡过黄河,石祁子、宁速子拥立戴公,在漕邑即位。因诸事草创,史称“庐于漕。”戴公即位年余就去世了,其弟继位,是为文公。

文公即位后,仍由石祁子、宁速子辅政。卫文公二年(前658年),齐、鲁、曹等国派人在楚丘(楚丘:卫国第三都,在今之滑县东)为卫国建立新的都城。文公在一片废墟上开始经营卫国。文公继位后,为复兴卫国,常“衣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操劳国事,与百姓同甘共苦。鲁僖公十八年(前642年),邢国、狄人联兵伐卫,欲使卫懿公灭国悲剧重演,赖文公君臣应对有方,国家才得以保全。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文公起兵伐邢,灭掉邢国,解除了这一重大的外部威胁。文公即位时,仅有兵车30乘。而到文公在位的末年,卫国已有兵车300乘,人口重新繁衍起来,民殷国富,卫国也重新成为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在康叔之后历380余年,又一次出现中兴,文公也被称为“中兴之君。”

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文公卒,成公继位。继位之初,宁速子仍为执政卿,大约在成公二年去世。成公在位35年,其他执政卿还有宁俞、孔达、孙免、孙良夫。成公将都城从楚丘迁往帝丘。此后430余年间,帝丘一直是卫国的政治中心。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侵曹、伐卫,攻下卫国五鹿。城濮之战,楚师败,成公被迫奔楚。践土之盟,成公弟叔武代成公摄政并参加盟誓。晋人感叔武贤,让成公回国。成公误听流言杀死元之子元角,回都时,公子颛犬前驱,莽撞地射杀叔武,元诉于晋,晋人拘捕成公囚禁在京师,并且要派医衍毒死成公。宁俞亲自为成公操持衣食,又贿赂医衍,医衍减少毒物剂量,成公得以不死。鲁僖公也拿二十件玉器分送周襄王、晋文公,为成公求情,文公得以脱困回国。成公流亡楚国时,孔达随侍左右,备尝艰辛。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晋伐陈,因成公与陈共公交好,有互相救援的约定,孔达救陈。孔达曾说:“先君有约言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次年,晋国对卫国严辞责备,曰:“罪无所归,将加尔师。”鲁宣公十四年,为换取卫国安全,堵上晋国之口,孔达自杀。对孔达,连晋国都认为他是卫国良臣。成公对孔达忠节铭记在心,让女儿嫁给孔达之子孔,并让孔继承孔达爵位。鲁僖公三十一年,成公将都城从楚丘迁往帝丘。此后430余年间,帝丘一直是卫国的政治中心。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卫国对狄人不宣而战,迫使狄人签城下之盟。通过这次战争,长期对卫国造成巨大威胁的一个外患彻底解除。此后,成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调整国策,改善卫国在诸侯国中的处境上。解除与楚国的同盟关系,缓和与晋国的紧张关系,最终与晋国结盟,是成公追求的外交目标。鲁文公五年(前622年),晋国派阳处父聘于卫,主动向卫国示好。鲁文公七年,晋襄公卒,晋灵公即位,赵盾与诸侯盟于扈,向与会的诸侯国通报晋国新君即位的情况,与会的诸侯国国君也对晋灵公即位表示祝贺。成公参加这次会盟,晋、卫同盟关系正式确立。卫国远楚而近晋,与楚国之间又有宋、陈、郑、蔡、曹等国作屏障,楚国对卫国的威胁要远远小于晋国。成公的这种选择,不但保证了他复位后卫国的安全,也成了后世几位国君沿用的国策。这种同盟关系维持了近一百年。自鲁文公二年(前625年)到鲁定公元年(前509年),卫国也很少出现外患,积聚起了相当的国力。鲁宣公九年(前600年),卫成公卒。

成公失位之后,复位之前,元曾立公子瑕为卫君。公子瑕是文公之子,成公之弟。他即位不久,成公在周王室和鲁国国君的帮助下回国复位,卫君瑕出逃。由于他即位不久就被废,史称中废公。

成公去世后,子穆公继位。穆公是康叔家族的第十六代,在位时,由孙良夫、石稷、宁相等辅佐。宁相是宁俞之子。石稷是石之孙,石厚之子。穆公不以石稷之父石厚被诛而有偏见,宁俞、石稷皆得重用。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孙良夫、宁俞、攻打齐国,石稷见形势不利,力主撤军。孙良夫不听,兵败,欲仓促退兵。石稷坚持率兵阻击齐军,并诡言卫国援军将至,使卫军成功脱困,表现出很强的大局观和指挥才能。成公去世后,参加之战凯旋的晋师经过卫国,晋中军主帅克、军司马韩厥等以礼吊唁。因卫国还没有准备好穆公的丧事,只好在门外设立穆公灵位,接受晋国将帅吊唁。从这件事上看,晋、卫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穆公在位期间,卫国政局稳定,穆公也称得上称职的守成之君。

穆公卒后,子定公臧继位。在位时,先后由宁相、孙良夫、孙林父、孔烝鉏、宁殖、石稷辅佐。孔烝鉏是孔达之孙,宁殖是宁俞之孙,石稷是石之孙,对国君都极为忠贞。而孙良夫、孙林父皆是不知进退、飞扬跋扈之臣。鲁成公七年(前584年),因定公极为厌恶孙林父,孙林父出奔晋。鲁成公十四年,晋国欲使孙林父做自己的代理人,强行送其归卫,定公不想接纳,夫人定姜劝定公从国家安危大局出发,接纳他。定公在位十二年卒。定公卒后,子献公继位。

献公名,曾失位又复位,前576年—前559年在位,前546年—前544年在位。献公在位前期,由北宫括、石买、孙林父、孔烝鉏、宁殖、子叔剽辅政。鲁襄公七年(前556年),孙林父到鲁国聘问,襄公登殿时,他竟然与襄公并行,被鲁国臣子严词阻止,他既没有道歉,也丝毫没有悔改的样子,穆叔断言他必亡。北宫括是卫成公曾孙,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北宫括救晋伐宋。鲁襄公九年(前564年),北宫括与晋人、曹人伐郑。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十二国联军伐秦,北宫括统帅卫军。石买是石稷之子,孔烝鉏是孔达之孙。

献公出亡期间,孙林父、宁殖立定公之弟公子秋为卫君,是为殇公,亦有称其为公子剽、子叔剽的,前558年—前547年在位,共十二年。在位之时,先后由宁殖、宁喜、孙林父、孙蒯、孔烝鉏、石买、石恶、北宫括、北宫遗、太叔仪辅佐。鲁襄公十七年(前556年),石买率兵伐曹,取重丘。曹人诉于晋,晋国曾扣留石买。石恶是石买之子。北宫遗是北宫括长子。太叔仪是卫僖侯八世孙。前559年,晋国伐卫,诱使殇公到晋国会盟。殇公至晋,晋平公扣留了殇公。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流亡在外的献公派使者告诉宁喜:“苟返,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宁喜杀殇公,迎献公回国。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6年)卫国卿孙林父在戚城反叛,且将宁喜杀殇公之事诉于晋国。晋平公扣留宁喜,且与宋、郑、曹之军伐卫,献公赴晋,被扣留。秋七月,齐侯、郑伯到晋国,齐晏婴私下拜会晋臣叔向,最终晋侯允许献公归国。献公归国后,派使者贿赂晋侯,赎回宁喜。宁喜归国后,以功臣自居,专横跋扈,献公深以为忧。公孙免余请杀之,献公说:“微宁子不及此,止之。”公孙免余说:“我去杀他,您不要参与。”最终杀掉了宁喜。献公流亡到齐国地时,鲁国厚孙就断言献公必能复国,因献公内外有亲,外有子鲜、子展、同母弟,内有太叔仪等。鲁襄公二十九年五月,献公卒,子襄公恶继位。

襄公名恶,前543年—前535年在位。辅政的大臣有孔烝鉏、北宫陀、北宫喜、太叔申、公叔发。他在位时,卫国政局稳定。襄公去世后,有晋国大夫告诉范鞅:晋、卫同盟,晋国庇护卫叛臣孙林父,侵占卫国戚邑。《诗经》中讲到,兄弟应急难相帮,有死丧之事应派人吊唁。如果不这样做,谁还肯依附你?范鞅把这些话告诉晋国执政者韩厥,韩厥让范鞅到卫国吊唁,并归还戚邑。卫国派齐恶到周王室告丧,王使大臣简公到卫国吊唁,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陟恪:犹登遐,即升天),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高圉、亚圉:皆周之先祖,也是卫的先祖)?”言语中表达了对襄公的尊重和宗族之间的亲情。总的来看,襄公是一位在周王室、在诸侯国中有威望,在子孙后代中有影响的国君。而几位执政卿也都能尽心竭力。襄公去世后,灵公元继位。

灵公,名元,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共42年。灵公的出世和登位,都充满了神秘感。《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襄公夫人无子,嬖人(嬖人:受宠幸的侧室)生孟絷、元。孔烝鉏梦见康叔对自己说:“要立元为国君,我将会让孔羁的孙子孔圉和史苟辅佐他。”史朝也梦见康叔对自己说:“我将令你的儿子史苟和孔烝鉏的曾孙孔圉辅佐元。”史朝见孔烝鉏后,才知道两个人做了相同的梦。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孔烝鉏立元为国君。灵公在位时,先后由孔圉、史苟、蘧瑗、公叔发、北宫佗、王孙贾、公子荆、公孟絷、齐豹辅佐,人才济济。吴贤公子季札道经卫国,赞叹说:“卫多君子,其国无故。”他二十岁时,以霹雳手段平定四大夫之乱。后果断调整国策,背弃不断向卫国挑衅的晋国与齐结盟。在中牟,他率五百乘战车对抗出动千乘战车的晋军。哀公十五年,齐军与晋军战,丧车五百,灵公救齐景公脱困,齐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家,共有一万二千五百户,无论土地面积还是人口,都是相当可观的,这在卫国八百余年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在《论语·宪问》中,孔子认为灵公有仲叔圉、祝佗、王孙贾三人辅佐,就足以保持国家稳定,对灵公的识人、用人倍加赞赏。对灵公跟前的其他重臣如史鱼、公子荆、蘧伯玉、渠牟、史苟都从不同方面给以肯定。当鲁哀公一定让他推举一个当时在位的贤君时,孔子反复琢磨之后,推举了卫灵公。这确实是一种极高的定位。因为与灵公并世而存的大国之君,个个有不凡的建树。时秦国是秦惠王在位,他使秦国国策发生了由内强国力到外取攻势的转变。楚昭王是当时楚国有名的中兴之君,齐景公成就了著名的“景公小霸”,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成就了吴越二霸,晋定公长期充当天下霸主的争夺者,在这个英才辈出群雄并起的时代,灵公能折服齐景公,在与晋国的激烈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无怪乎孔子给予灵公这么高的评价。四十二年(前493年)夏,灵公卒。

灵公去世后,夫人命公子郢为太子,公子郢坚拒,举荐太子蒯聩之子辄,卫国立辄为国君,是为出公。出公前492年—前480年、前477年—前470年在位,辅政国卿有孔悝、瞒成、褚师比、太叔疾、太叔遗、石曼姑、石。孔悝是孔圉之子。孔悝曾铸鼎,名孔悝鼎,亦名卫鼎,上有铭文114字,纪述历代祖上辅佐卫国国君所建立的功勋,其铭文收入《礼记·祭统》之中。太叔氏是卫僖公的后代,其八世孙名太叔仪,太叔疾、太叔遗是太叔仪的重孙。石曼姑受灵公命立出公辄,与其子石同任国卿。《公羊传·哀公三年》(前492年):“曼姑受命乎灵公而立辄,以曼姑之义,固可以距(距:通拒)之也。辄者何?蒯聩之子也。然则何为不立聩而立辄?蒯聩为无道也。”《三国志·魏志》卷六引审配的话,肯定石曼姑是忠臣,行为符合道义。鲁哀公二十五年(前470年),卫国内外矛盾交织,出公王位风雨飘摇,但他仍不自知,在藉圃与众大夫饮酒时,威胁要砍掉褚师比的脚,他复国之后,曾废掉公孙弥牟的封邑,剥夺司徒亥的权力,让人把大臣公文要的车子推入池塘中,让优伶狡与大臣拳弥盟,以此羞辱拳弥。于是褚师比、公文要、公孙弥牟、司徒亥、司徒期鼓动三匠作乱,出公出逃。鲁哀公二十六年(前469年),出公残部在越国、宋国支持下,要护送出公回国复位,但初次战胜叛军之后,没有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而是在复仇意识驱使下,掘褚师比父亲之墓,且焚尸,使矛盾再也无法调和,叛臣另立悼公,出公最后客死越国。

出公十三年(前480年),孔悝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为君,胁迫孔悝弑出公,出公出逃到鲁国,蒯聩即位称后庄公。蒯聩,灵公之子,出公之父,辅政国卿有孔悝、石圃、石乞。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石圃攻后庄公,后庄公出逃,被戎州人己氏杀死。

卫国与晋人讲和,立襄公之孙斑师为君。同年十二月,齐人伐卫,卫与齐媾和,立公子起为君,齐人扣留班师。公子班师在位时间很短,《左传》、《史记》中都没有其执政卿的记载。卫君起的执政卿是石圃。鲁哀公十八年(前477年),石圃逐卫君起,起奔齐。出公回国复位,逐石圃。

鲁哀公二十五年(前470年),褚师比等与三匠作乱,出公出逃。出公叔父公子黔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悼公,灵公之子,后庄公之弟,前469年—前465年在位。辅政卿有公孙弥牟、褚师比、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公孙弥牟是灵公之孙,公子郢之子。悼公黔立五年卒,子敬公弗立。

自敬公以下,有七位国君都没有其执政卿的记载,直到嗣君、怀君,文献中才有了相关记载。

嗣君,亦有史家称成襄侯、孝襄侯,名字已失传,前334年-前293年在位。《战国策·宋卫策》记载:“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行,与死之心异。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丽也;所用者,绁错、薄也。群臣尽以为君轻国而好高丽,必无与君言国事者。子谓君:君之所行天下者甚谬。绁错主断于国,而薄辅之,自今以往者,公孙氏必不血食也。君曰:善。与之相印,曰:我死,子制之。嗣君死,殷顺且以君令相怀公。绁错、薄之族皆逐也。”从《战国策》的记载中还可以看出,殷顺且佩相印之前,绁错曾为执政卿,在殷顺且任执政卿后,绁错被驱逐。  

怀君是康叔家族的第二十九代,卫国第四十二位国君,前292年—前252年在位,由殷顺且辅政,殷顺且是受嗣君的遗命辅佐怀君的。

此后,到元君、君角时代,也没有其执政卿的记载。

         (作者:康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