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血洒异国地 光耀康氏魂

浏览: 次 日期:2021-03-24
深切缅怀抗美援朝战争的康姓烈士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最基本的前提,是确保国家安全。因此,打捞沉积于70年前保家卫国的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康姓人的故事,深切缅怀这些血洒异国土地的康姓烈士,无疑会成为展现康姓人家国情怀、彰显康姓优良家风承传的最直接、最精彩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23日)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到底有多少康姓热血男儿?我们没有能力去统计。但我们登录“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可以查阅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生命的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中,就有220多人是康姓男儿。他们分别来自辽、吉、黑、冀、鲁、豫、川等26个省(市、区),河北、四川两省都有三十多名烈士。而山东省来自同一村庄的就有两对:一对是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康庄村的康振全、康存金,都牺牲于1951年;另一对是青州市谭坊镇康家羊村的康金全、康立兴,两人同为60军180师540团3营战士,都牺牲于1953年。他们中有战士,也有基层军官;有炮兵、工兵、通讯兵,也有警卫战士和侦察兵,还有家住辽宁凤城县大堡公社三官大队康家沟的民工担架员康尧运。这220多位康姓男儿,大多都是20多岁的好后生,连时任7师19团团长的陕西西安人康致中,牺牲时也仅34岁,年龄较大的60军180师警卫连战士、山西阳曲县人康海福,也才44岁,而最小的116师政治部战士、湖北当阳人康以贵,年仅18岁。他们是康氏家族的自豪与骄傲,他们身上闪耀着承传康氏优良家风的光芒,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弘扬康姓人保家卫国之际义无反顾的家国情怀,他们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前辈一样承传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续写了康姓人奋勇报国的英雄篇章。
1950年10月8日,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军事名词——“中国人民志愿军”诞生了。要知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特殊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所做出的果断决定,是对每一位中华儿女炽热爱国情怀的巨大考验。正如王树增先生所言:“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当时面对的不仅有国内战后恢复的巨大压力以及解放全境的复杂的军事形势,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还面对着强大的敌对势力的拒绝甚至仇视。国际形势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新中国领导人的密切注视,何况战争就发生在与自己存在着上千公里边境线的邻国。对刚刚迎来新生的中国人民来讲,解放了的日子与和平建设的生活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因此,没有比‘保卫国防’更能准确地体现那时中国人情感的词汇了。”此时此刻,刚刚盼到“解放了的日子和和平建设的生活”的中国人民,包括三千年来一直秉持康叔开创的追求和谐、崇德尚善优良家风的康姓儿女,如果没有“保卫国防”的强烈家国情怀,怎能舍小家为大家踊跃参军、不惧牺牲奔赴朝鲜战场呢?正是如此特殊形势,更能映衬这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最可爱的人”的胸怀、品格和精神之广阔、高尚与伟大!也更让我们深刻认识这些年轻生命的价值有多么崇高而神圣!当年力主出兵援朝而临危受命的彭大将军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表态:“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看当今国际形势,反观彭德怀元帅当初力主抗美援朝的表态,他对这场战争重大意义的认识是多么深远!然而,在战场上,他又力排众议,充分理解刚刚得到土地的农民的心理,满腔同情地批准一位收到父亲来信盼望他回家种田的小战士回国。家国情怀,在这位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身上,刚柔相济、痛快淋漓地得以完美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统帅的博大情怀,更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19万7千多名抗美援朝烈士,包括这220多名康姓热血男儿,他们为保卫国防、为新中国的建设所作出的牺牲,具有多么至高无上的价值!他们值得共和国铭记,更值得我们康家人世代赞颂和敬仰!
斯人已逝,时过境迁。这220多位康姓男儿当年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具体场景和细节,我们难以追寻和描绘,但我们借助王树增《朝鲜战争》的整体画卷,还是可以把一些烈士放进该书展示的具体激烈战斗过程里,想象出他们当时奋勇冲杀的威武英姿和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王树增《朝鲜战争》描绘了朝鲜战场上多次战役、战斗的激烈、肃杀的场景,其中“三十八军万岁”一章留给我们惊心动魄的紧迫、激越、惨烈、悲壮之感!这一章展示了彭德怀采取“诱敌深入”截割围歼的战术,有效阻击联合国军北进的一场恶战,打破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让士兵回家”的神话,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此战役,三十八军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堵住美军,战士们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跑步前进,“有的士兵倒在地上,把干粮袋和背包扔掉,爬起来再跑;有的士兵倒下,只是向前看了一眼,再也没有爬起来。第三十八军113师338团,十四个小时强行军七十二点五公里,抢占了三所里,关死了美军南逃的‘闸门’——他们仅仅先于美军五分钟到达。”消息传到志愿军指挥部,疲惫不堪的彭德怀欣喜之余,“给第三十八军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接下来展示的,就是由著名作家魏巍写成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第三十八军112师335团三连,坚守松骨峰的那场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他们坚守阵地,接连打退美军的四次冲锋,有效阻击了美军南逃,到“最后时刻,也是那些亲眼目睹了松骨峰战斗的美国人记忆深刻的时刻。没有了子弹的中国士兵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无所畏惧地迎面冲过来。刺刀折断了,他们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直到他们认为应该结束的时候,他们就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美军的第五次冲锋终于失败了。松骨峰的三连阵地上只剩下七个活着的中国士兵。松骨峰阵地依然在中国士兵手里。”是夜,已连续六个昼夜没有合眼的彭德怀,得知胜利消息兴奋不已,他亲自向三十八军起草嘉奖电报,赞扬此役“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并在文末,激动地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我们再现王树增以上描写的意义,不仅能让大家记住这场光耀朝鲜战争史册的著名战役,而且,更能让大家记住,这血肉横飞、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场面中,也跃动着康姓男儿的身影!血染“三十八军万岁”风采的也有康家人!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公布的220多位康姓烈士中,就有三十八军113师338团3营某排排长、吉林省榆树县先锋乡新立村的康万全,和7连战士、辽宁省辽中县长滩公社土台村的康德勒,以及112师336团战士、黑龙江省明水县通达公社的康永福。前两位都在338团,正是“十四个小时强行军七十二点五公里”,抢先五分钟占领三所里的那支部队。他们二位都牺牲于1952年,是这次阻击战中的幸存者,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他们倒下后,“把干粮袋和背包扔掉,爬起来再跑”的奋勇向前身影。112师的康永福则牺牲在这场悲壮、惨烈的阻击战,用年轻的生命之躯阻敌南逃之路,三十八军的辉煌战绩里闪耀着他的光芒!
王树增的《朝鲜战争》还在“永远的悲怆”一节,展示了一场让志愿军刻骨铭心的“耻辱”战。1951年5月23日,因为军首长对兵团命令的误读,下达了让60军180师坚守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伤员转运的命令,致使180师没能及时撤退,陷于“五倍的美军如铁桶般密不透风的死死的包围”之中,在组织分头突围,浴血奋战,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180师党委在鹰峰下的最后决议是:分散突围”。最终,“除师长、参谋长及担任掩护大行李的一个建制营等部分人员突围外,余因饥饿与疲劳走不动,吃野菜中毒或作战死亡、失散等约七千余人”。“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180师在朝鲜战场的命运是一个永远的悲怆”。而在永远悲怆的180师中,把生命和鲜血留在朝鲜土地上的康姓人就有五位:180师警卫连战士、山西阳曲县高村公社杏沟村康海福,540团4连班长、云南省禄丰县的康应来,539团战士、陕西省旬阳县白柳公社兴龙大队康久为,以及前文提到的540团3营战士、来自山东同一村庄的康金全和康立兴。无论他们是战死,或是吃野菜中毒而死,亦或是因失散而不明所死,哪怕是在其后的战斗中牺牲,作为有着“永远的悲怆”的180师的一员,他们都是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缅怀!更值得我们康家人引以荣耀和骄傲!

在此,我们还想借助今人的怀念,向大家讲述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康姓男儿中职务最高的一位、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康致中。康致中,191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大小战役数百场,屡立战功。1953年1月22日,康致中率19团官兵入朝作战,驻守三八线西侧一带前沿阵地,彼时朝鲜战争已临近尾声,为了能够在停战谈判中增加砝码,双方都在阵地的争夺战中寸土不让。6月26日,距离停战前一个月,19团受命于两日后向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发起进攻,当日午时团长康致中与全团一百多名指战员在团部召开作战会议。因隐蔽保密不慎,被敌方侦测掌握后,派重型轰炸机40余架,对19团坑道指挥所实行轮番轰炸。坑道塌陷,除两人获救外,团长康致中、政委孙泽东、参谋长王伯明在内的114人都被活活掩埋窒息,壮烈牺牲(见图1照片)图片1.png

团级干部中仅副团长孙锡成一人幸免于难。在即将停战之时,以如此方式壮烈牺牲,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指挥员而言,实在太不甘心!也让我们倍感痛惜!然而,结合其儿子康明追寻、披露父亲的相关细节,我们却更清晰地看到了一位铮铮铁骨的志愿军指挥员满腔家国情怀的丰满英雄形象。康致中的一身英雄豪气,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康家人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他的的确确无愧于姓康!

图片2.png

图2是康致中1953年1月出征前一家人的合影。据康明讲,“部队开拔前,他忙得很,天天作报告。(1952年)12月31日的下午,几天没回来的他突然回来,进门就问:‘明明呢?’我妈说:‘声小一点,刚睡着。’他命令的口气:‘叫起来,照相!’”“照完相,父亲严肃地对母亲说:‘如果我回不来,你带明明回西安去。’母亲说:‘你胡说啥呢?你没有了,团里人早都没有了。’”出征前的这一幕,充分展现了康致中男儿的柔情与豪迈。留在照片里的永恒微笑,既是他留给妻儿的温馨抚慰,也是他作为军人,奔赴战场之际,义无反顾之从容的写照。在战场上,他闲暇时肯定思念妻儿和父母,尤其是一岁多的儿子。夫妻书信往来,收到了儿子两周岁的照片,他只能把亲情融进指挥员的职责之中,这便留下了这张残缺左下角的战地照片(图3

图片3.png

这张照片是1953年8月在朝鲜一个坑道里被发现的,康明介绍,他爸爸的战友孙伯伯告诉他:“坑道挖开后,我们进去看到你爸爸穿得整整齐齐,戴着军帽,盖着被子躺在床上;孙政委手握电话趴在桌子上,电话听筒已经深陷入脸的肉里;王伯明参谋长手握步兵锹斜靠在坑道壁……离你爸爸不远的墙上有一张作战地图,右侧斜插着你的照片。”读此文字,难抑悲怆,不禁心酸!“穿得整整齐齐,戴着军帽,盖着被子躺在床上”的康致中的血肉之躯,与作战地图右侧斜插着的儿子两周岁的照片,两相映衬,把一位铁血军人的英武刚强和一位父亲的挚爱仁慈完美叠加融合,立体地展示出这位志愿军前线指挥员、优秀的康氏男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丰满英雄形象!(参看“美篇”网络2019年3月31日 知了《康明近一生的祭拜父亲梦》)据相关报道,康致中等牺牲后,经过一天的紧急调整,19团在我军的强大炮火支援下,向据守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之南朝鲜军发起猛烈进攻, 十九团“突击二连”勇士们,呼喊着“为团长报仇”的冲锋口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敌阵地,仅用4分钟即突破敌前沿,30分钟占领主峰,全歼守敌,为停战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康致中的英烈事迹,是我们迄今搜集到的抗美援朝战场上220多位康姓烈士中唯一相对完整的资料(我们仍将继续搜集)。尽管我们无法再现他们战场拼杀的英勇,不能了解他们捐躯异国的细节,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面对入朝参战,面对生死考验,他们和康致中会做出同样的抉择!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是康氏儿女世代传承的血脉精髓!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包括220多位康姓烈士在内的19万7千多名献出生命的中华儿女的最高褒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康姓人同样不会忘记你们!
《为了和平》片尾曲唱得好:“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我不会告诉你浴血光荣的记忆。”今天,我们缅怀这些抗美援朝烈士,或许有更深一层的现实意义。


    (作者:康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