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读《康诰》有感

浏览: 次 日期:2019-08-01

    《康诰》是周公姬旦代成王向卫国康叔封发布的治国令词。它同《酒诰》、《梓材》一样,为康叔治理卫地提供了有效的施政方略。
    周朝克殷之后二年,武王因积劳成疾去世了。这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周公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主动承担起治国理政的大任,代成王摄政当国。成王即位三年(前1040年)时,发生了武庚挑起的“三监”之乱,周公奉成王命果断率师东征,及时予以平定。因周公与康叔兄弟和睦,康叔支持周公摄政,并随周公平叛和征伐东夷,得到了周公的信任。所以,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便把殷商的京畿之地及殷遗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因担心康叔年轻,且没有统治经验,封卫后治理不好殷人故地,特向康叔发布了《康诰》。
    《康诰》不仅是卫国治国理政的典章,为康叔提供了在政教与刑罚方面需要把握的安邦良策,而且也从深层展示出周王朝的德政理念,体现了周公高瞻远瞩、未雨綢缪的战略思想。他站在国家的高度,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紧紧围绕周朝兴起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出了如何建设国家的方略。周公这种不谋权,而谋政;不谋位,而谋国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今天重读《康诰》,既可以从中学到“治”国的宝经,亦能够从中得到经商之教益。
     一、以德服人,以法治国
    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人格、操守,而德教则是以德劝导臣民的政治措施体现。在《康诰》中,周公首先提出治理卫国,崇尚德教,用德政教化百姓。一是要继承文王的德教思想,“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文王之所以造周,克明俊德。德行于天下而天下安,以德服人而天下大服。“施政而物若听,会则行,禁则止,就在于德,务崇文之谓也。”告诫康叔要随文王之志,大受于天命于其国,其民为善而悦豫也。而顺于德,安民即所以裕身。二是敏德仁义。德教的实质体现在“慎”,不欺侮无依无靠的人,善用值得重用的人,尊重那些应该尊重的人。只有尊重臣民,才可开创出“殷民世享”的治卫局面。三是德行于己。要使殷民听从主张,必须用美德指导自己,告诫不要贪图享乐,臣民才能拥戴你。
    法是一个为确保国家社会稳定、臣民安居乐业而制定出的规矩,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武器。没有法规,不成方圆,因此,国家只有依靠法治才能进步,民众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才有秩序。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康诰》本身就是治国之法。处理诉讼案件,公布有关法律,以约束民众。但用法时,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更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一方面要教育臣民遵法守法,另一方面要对违法者予以惩罚。对那些危害国民、作威肆虐,完全违背王命,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人,不管他是庶子、训人、正人、小臣、诸节等官员,均要依据法律来处罚。要告诉诸侯国的国君,教育好他们的家人和内外官员。“乃大明服,言君大明而民服也”。只有威慑应该威慑的人,并把这些做法显示给百姓,百姓才能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周公告诫康叔,刑罚要谨慎严明,分清过失还是故意,要区别对待。对于不遵守大法者,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外庶子训人”者,皆刑之无赦免,概不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践证明,德化教育与量刑处罚并举,是治理国家两手都要硬的法宝。
    反观现代企业管理,亦可从《康诰》中得到启示,也应以德为先,德政治理。不仅对员工选拔注重德的素质,而且要经常对其进行德的教育,使他们思路对、方向明、行为正。领导者也应该用和顺美德修养自身。德中体现了诚,诚恳待人,诚心做事,诚信经商,做一个开明的老板。在经济往来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做违规的生意。同时,作为公司,要制定一整套包括人财物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法规管人管事管钱管物,使制度产生效益。并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修订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法制教育,从企业管理者到员工,都要学法知法,守规遵章,这样,企业才能正常运行、健康发展。
    二、以安治民,以人为本
    国家稳定,人民安宁,是统治阶级所要追求的目标。《康诰》告诫康叔,要国安,首先要把老百姓管理好。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百姓亦水也。言民之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恒起不意,当顺扰其不顺者,懋勉其不勉者。只要你对臣民好,臣民就会拥护你。“唯王受殷民而安之,王方受保殷民。”因此,只有把老百姓治管理好,国家才能安宁。
 《康诰》中治国的核心,除了德教法制以外,其中一个就是用好人的问题。法是人制定的,又要靠人去执行。以人为本,靠智力取胜则是《康诰》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它告诫康叔,在治理殷民时,一定要将殷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放在心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在殷民中发挥作用。要向古代贤君哲人求教,用他们的才智、威信影响臣民。只要努力听取臣民的好意见,并去殷地遍求殷商圣明先王的治国之道为我用之,使臣民感到信任他们,才可安心为朝政服务。告诫康叔要善于任用值得重用的人,要使不顺从的人变得顺从,不努力的人为其努力。切记不要使用不好的计谋,不要采取不合法的措施。善用民间智才皆大,善听大众之音为上,善于团结反对过周朝的人为宜,集天下之大成为我用,群策群力治理好国家。
    现代企业商务活动,亦当以人为本,务求安全。安全本身就是效益。人要安全,财物要安全,车辆要安全,安全方可稳定。只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合理分配员工的劳酬,使他们安心,方能为公司出力献策,以主人翁的姿态不仅把任务完成好,而且所作所为能使老板放心。曾经有些公司因拖欠农民工的劳务报酬而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有之。因此,把员工当作企业公司创造财富的上帝,用正能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量才就位,唯才是举。同时,要充分挖掘员工的隐性知识。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信任他们,培训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大力支持创新者,激励贡献者,员工就能一心朴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公司、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效益。
    三、以身作则,不辞劳苦
    《康诰》告诫康叔,除了以德教化于臣民,以法约束臣民,以智培育臣民外,还有一条就是制法者,首先要守法,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才能使制定的法规为广大民众所遵行。一个国王的威信来之两个方面,一个是职务威信,一个是个人的声誉威信。法律将王者推向宝座,是臣民的领袖,那么,你在王位就要为臣民服务,为老百姓当好家,但若你作威作福于人民的头上,不以人民的福祉为己任,人民就要推翻你。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的当权者,凡是沉醉于花天酒地、贪图享乐,任意挥霍人民财富的都没有好下场。因此,《康诰》告诫康叔,治国一是要严明执法,不要以个人的意志去判断和衡量一切是非。二是要孝亲爱友。做儿子的就要恭敬服侍自己的父亲;做父亲的就要爱怜他的儿子;做弟弟的就要尊重哥哥;做哥哥的就要友爱弟弟。这样亲善和友,家庭和谐,社会才稳定。三是要身体力行。要爱护臣民,就像保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努力施行德政,安定殷民之心,顾念他们的善德,宽缓他们的徭役,丰足他们的衣食,眷顾他们的德行,尽心尽力,不贪图享乐。“若惟为威虐于民,放弃王威是也。”
    作为公司或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也应具有以身作则,不辞劳苦的良好素质。一个英明的企业领导,不仅表现在决策用人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个人的行为的效应方面。作为一个公司企业的领导,如果不注重自己的影响力,,那么最终只能是一个丧失威信的老板。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只有身体力行,带头执行公司、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严格的执行力为员工作榜样,这样,他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同时,又要身先士卒于员工之中,了解他们的吃住行,从细微处关心他们,赢得员工的敬重。实践证明,领导者的言行就代表着权威,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就能无声地发挥作用,领导者的严以律己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益。
    《康诰》通篇贯穿周王朝倡导的“明法慎罚”的执政理念,康叔治卫要坚持德教与法治相结合。康叔治卫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要使国家稳定,民众安居,必须德法兼顾。民心安,则国盛;民若乐,则政通。
    借古明今,《康诰》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尽管社会在发展进步,但其思想精华对做好社会管理或企业管理工作,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