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人撰文,抛出一种令人吃惊的观点,竟然把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说成是《旧五代史》中的塞北部落康延孝。作为一个康姓人,尤其是一位泰和爵誉康氏后裔,有责任对此进行必要的辨析,以正视听。故将我的浅见陈述出来,让广大宗亲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能辨别真伪。当然,这更是我向那些对康氏文化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专家学者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一、泰和康氏族谱中的康延孝
《康氏族谱》载:“延孝,讳文五,仕后唐为天德军防御使,南唐以孙三将军推赠京兆郡侯。生唐光启二年丙午二月,卒后晋天福七年壬寅,葬城西接待庵侧。娶金陵王氏,生唐中和四年甲辰三月,赠京兆郡太夫人,卒后唐长兴元年庚寅,葬城外北门十里。子二。继萧氏。”
康延孝是康如绚的第五个儿子,他上有大明、大全、延康、延和四位兄长。目前,泰和县境内还同时居住着大明、延和两支系的后裔。康延孝生于公元886年,卒于942年,享年56岁。他育有两个儿子,长国辅(927-973)享年46岁;次国弼(930-986)年,享年56岁。这两代人一直居住在金陵乌衣巷,至第三代“子”字辈才徙居至泰和。
宋朝咸平进士(公元1003年)康仕季,此公是康延孝之嫡曾孙,康国辅之孙,曾任江淮制置。他为了写好《人瑞康氏谥姓源流实录》,亲赴南京乌衣巷,寻找祖父、曾祖父曾居住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现从《人瑞康氏谥姓源流实录》中摘录如下一段:“康本姬姓,自黄帝之曾孙,高辛之子,曰稷,得姓虞,传至周文王子、武王弟康叔。文王有天下,武王末受命。康叔诰封于卫,周之宗室,子姓且蕃,所封益众,独康叔有诰。秦灭六国,惟卫犹存,家世河南,以谥为姓......至隋平陈时,来迁金陵乌衣巷。继之有祖如绚,二十评事仕唐,拜华州刺史,生大唐开成五年正月,殁天佑二年已丑十月,享年六十有六,配金陵司马氏,生大唐会昌元年辛酉三月,殁后梁乾化二年壬申五月,享年七十有二,合葬金陵钟山。子五人,曰大明讳文一,唐以明经擢秘书少监会真四门博士,生子二人,曰国器、国用;次大全,讳文二,仕唐为宗正少卿;延康讳文三;延和讳文四,仕唐为尚书左丞;延孝讳文五,仕唐为天德军防御史,智勇兼人,绥抚功著,上赐御衣玉带之荣,生大唐光启二年丙午二月,殁后晋天福七年壬寅,即南唐昇元六年,葬城西五里接待庵侧。配金陵王氏,生大唐中和四年甲辰三月,殁后唐长兴元年庚寅,葬城外北门十里。子二人,长曰国辅,行八十评事;次曰国弼,行九十评事......”
康延孝之长兄大明支系《归善里官溪康氏源流实录》亦有记载如下:“......延孝生国辅、国弼,弼生子行,辅一产三男,长曰子文,次曰子忠,三曰子信,皆封将军,镇守两广,后见国势不振,避乱来西昌(泰和古名),而拓基焉,为今之爵誉、瑞山、铜庄、金滩之基祖也......”
康延孝之四兄延和支系《厦溪西堂茶园康氏族谱序》中,也有相同的内容:“......乃考其源流,究兹由来,知其系出于姬,周文王第九子卫康叔裔,卫殷(缺一字)故地,自始封至秦,凡历三十余世而国除,厥后子孙(缺一字)河南者,遂以先世之谥为姓。传至隋开皇时,进士及第赐公由河南徙金陵乌衣巷,继之有祖如绚公,二十评事,仕唐拜华州刺史,生子五人,曰大明、大全、延康、延和、延孝……”
至今,在泰和县爵誉康氏孝德堂的享堂上,仍悬挂着三幅祖像:居中者为康延孝,左边是延孝公长子康国辅,后裔为左派,右边是次子康国弼,后裔为右派。享堂的左上方有一块牌匾,匾上的“辅弼泽后”四个楷书字,赫然醒目。警世着我们这些爵誉康氏后裔,要永远铭记先祖之德,不忘自己的血脉源流。
其实,远在32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壬申年(1692年),泰和康氏左右两派后嗣子孙曾在泰和县城建有一座总祠,堂名为“聚星堂”。康延孝父子三人被尊为始祖和基祖,享受着左右派后人的千秋奉祀。遗憾的是,在民国期间,“聚星堂”被当时的县政府征用,用做关押犯人的牢房,后来被夷为平地。解放后,该地基上又建成印刷厂。要不然,“聚星堂”会成为证明康延孝为爵誉康氏始祖的有力证据。而如今,只能算作泰和康氏左右派一段尊宗敬祖的历史了。
二、《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的康延孝
《旧五代史》卷七十四列传二十六和《新五代史》卷四十四杂传第三十二皆有康延孝的记载,大同小异,互为参照,可知康延孝的基本情况如下。
康延孝(?——926年),又名李绍琛。代北(今山西代县人),一说塞北部落胡人。五代时期将领,原为太原兵卒,因罪逃入后梁,在军中从队长累升为将校。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率百余骑投奔后唐,任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因有献计平梁之功,授检校太保、郑州防御使,赐名李绍琛,迁保义军节度使。
同光三年(925年)拜西南行营马步军都排陈斩斫使,马步军都指挥使,担任灭蜀前锋,居功最多。
同光四年(926年),因老上司朱友谦被杀,惊惧而反,自称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后被任圜所败,出逃时被捉,押解回京途中被李存勖(庄宗)派人处死。
康延孝被斩首后,他的部下把他的首级埋在昭应县县民陈晖的地里,天成初年,他儿子挖出带走。
可知,新、旧《五代史》所记的康延孝,其人生轨迹是一致的,这是历史上的一位“康延孝”。他显然不是我泰和爵誉的始祖“康延孝”。
三、《康氏族谱·订讹》
其实,我们的前人也察觉到新、旧《五代史》所记“康延孝”其人,为避免混淆视听,早已对此做过辨析。
明代万历进士康梦相,是康氏左派金滩人,曾任中宪大夫等职,他在康氏族谱订讹纪中特别说道:“外谱如绚祖,金陵人,仕唐为华州刺史。若康绚字长明,华州蓝田人,康琚夷种,仕齐梁,有传。与吾祖不同源,齐梁云华山,唐云华州,沿革自有辨耳。延孝代北人,为后梁左右先锋都指挥使,后奔后唐。吾祖延孝则为天德军防御使。名偶相同,不得据其传而妄引为吾祖也。二祖嫌名不可不察。……”《订讹》已对此做了明确区分,“二族嫌名不可不查”,告诫后人切勿将其混为一谈。
四、二者之间的比较
(一)相同的地方
1、都处于五代时期(907—960);
2、姓名相同;
3、都在军界任将领。
(二)不同的地方
1、出生地不同。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出生在金陵;《新五代史》称康延孝为“代北人也”,出生地当是山西代县,《旧五代史》则言“康延孝塞北部落人也”。
2、职衔不同。泰和始祖康延孝仕后唐天德军防御使;《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皆言康延孝官至“保义军节度使”。
3、出生时间以及终寿方式不同。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生于唐光启二年丙午二月(886年),寿终正寝,完结阳寿;《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中,康延孝出生时间失考,死亡原因是出逃被捉,庄宗派人斩首。
4、死亡时间与葬身地点不同。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卒后晋天福七年壬寅(942年),葬金陵地西接待庵侧;《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均记载康延孝被庄宗遣人诛于同光四年(926年),《旧五代史》还言,其部下把他的首级埋在昭应县县民陈晖的地里,“天成初,其子发之携去”。
5、儿子的出生时间不同。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康国辅出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次子康国弼出生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旧五代史》中提到康延孝的儿子(但不清楚有几个),出生时间不详,但从“天成初,其子发之携去”看,能将其父的尸骨挖出带走,估计时已成年。而此时,泰和康氏左右派基祖康国辅、康国弼尚未出生。
6、死亡后褒贬不同。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因孙三将军推恩赠京兆郡侯;《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康延孝英名一世,死后前誉尽毁。
五、结论
通过上述史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延孝,彼延孝,此延孝非彼延孝也。泰和康氏始祖康延孝不是《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中记载的康延孝,我们万不能把他们混为一谈,做出有辱先祖的事。
联系电话:1380796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