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氏自西周初期康叔受封康城、以邑为康、开国命氏,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康叔是康氏的得姓始祖,康姓由他开始繁衍生息,子孙后代人口繁盛,支系众多,分布的范围也很广。如:以东平为郡望,繁衍于山东临沂、汶上、平邑、费县、郯城、泰安、日照、章丘、东平等县市以及河北、河南、甘肃、陕西部分县市的康氏族人,形成了在康氏家族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东平支系;以京兆为郡望,左派国辅之子子文、子忠、子信、右派国弼之子子行同在江西泰和开基,子嗣遍布于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福建、台湾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地的泰和康氏左辅右弼支系;发源于河南固始,后代遍布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福建、广东等省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康政支系;后代广泛流布于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江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省的南八公支系;后代广泛流布于湖北、安徽、湖南、河南、陕西、河北等省的蕲春康茂才支系;唐代康氏还有两个重要的宗支迁闽,一是开元进士、宗正卿、右丞相康子元,二是肇迹于河南固始,唐代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康氏,以京兆为郡望,子孙遍及八闽大地,甚或多有徙居台湾和海外者;另外还有韩国信川康氏支系等大的宗支及其他支系。
这些宗支,都有比较完整的族谱,有的族谱还很古老,谱系完整,世系记载从上古到现当代不断代,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谱中均记载着康氏的始祖是康叔,还印着康叔的画像。
例如:山东省费县《周宗卫世家康氏誌谱》和汶上县《康氏族谱》均记载:“周文王第九子名曰康叔封,与武王、周公同母之兄弟也。后武王继位,克商而有天下,封兄弟十五国,其九弟叔封者,初使食采于康,故曰康叔,后为司寇宰,爰封之于卫,······子孙因以为氏焉。盖康叔者,乃成王之叔、武王之弟、文王之子,由后稷之苗裔,实本黄帝之世系也。此康姓之所由始矣。”
山东省巨野县《康氏族谱》记载:“康氏出自姬姓,始祖康叔。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周武王剪伐殷商,定鼎中原后,封其同母幼弟姬封于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次被成王封于卫国(今河南淇县),称卫康叔,后因治理卫国有功,又被封为司寇。卫康叔的支庶子孙,以他最早的封邑为姓氏,就是康氏,迄今已三千余年矣。”
江西省泰和县《康氏族谱》,记载着宋朝咸平癸卯年(公元1003年)第一届修编谱牒中的康氏源流实录:“康本姬姓,自黄帝之曾孙,高辛之子,曰弃,虞后稷,传至周文王子、武王弟康叔。文王有天下,武王末受命,康叔诰封于卫,周之宗室,子孙且蕃,所封益众,独康叔有诰。秦灭六国,惟卫尤存,家世河南,以邑为姓,烨烨芳声,遥遥华胄,王孙公子,衣冠相传。······”还记载着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诗人文天祥于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为泰和康氏族谱(左派)所撰的序文:“······按谱其姓,本于卫康叔之后,初祖如绚,仕唐为华州刺史,历世皆显宦。数传至国辅,南唐时配司马氏,一产三男,以为人瑞,皆封将军。”另外,2011年新续修的泰和爵誉《康氏族谱》记载:“自卫康叔姬封迄今我爵誉‘本’字辈止,已达102世,于都段屋乡军屯房已达104世,湖南土桥康家已达105世。”
江西厦溪、西堂、茶园、东园共修《康氏族谱》记载:“康氏始祖,源出于周代,距今三千多年,是周文王嫡生第九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康叔。自从康叔封国康城后,以邑为姓有了康氏。”
湖南省新化县南八公支系《康氏族谱》八修谱记载着二修至八修谱序,谱证南八公支系是康叔的后裔。其中:清代二修谱序记载:“吾远祖为成周之大司寇(康叔),受国开基,爵列诸侯,积功累仁,钟灵毓秀。而万叶千枝之衍世远,派蕃难以悉举,至始祖南八。”八修谱记载:“本溯源仍以老谱为据,远祖卫康叔,近祖南八公,支分派别有条不紊。”
湖北省蕲春康茂才支系清代《康氏宗谱》记载:“谨按康族之源流,考诸鑑史及卫家世传,而知其为武王同母弟康叔之裔也。”“窃思我族之先,肇自康叔,秦汉而下,若希诜、承训、保裔、伯可诸公暨茂才公,文烈武勋。······”
四川省宣汉县《康氏家谱》记载:“康氏出自姬姓,显赫大族,天下第一大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城,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不服,勾结武庚(商纣王后裔)和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统治,并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康叔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声誉日益上升,到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氏,称康氏,史称康姓正宗。”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康氏族谱》记载:“周武王姬发有个同母弟弟叫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康叔是康姓得姓始祖,其子孙以他原来的封邑为姓氏。······中华康氏,起源于京兆郡、华山堂。我五华(长乐)始祖讳中乐公号念一郎是康叔支系,延续京兆堂,未知何时改为掄魁堂,以弘我祖宗功伟德,扬我门第百业兴旺。”
广东省兴宁市《康氏族谱》记载:“我祖记载康氏渊源:康氏族姓者,盖本于周武王时同母弟名卫康也,武王崩,成王立叔,辅成王为大司寇,谓之康叔。······大始祖康叔为京兆。”
韩国信川康氏上系谱记载:“得姓始祖康侯,周武王弟谥康叔讳封之第二子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族谱都有类似记载,不再一一列举。
另外,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如康侯丰方鼎、康侯簋、康侯异形刀、康侯觯、康侯斤、铜甗、铜尊、铜戟、乍册葳鼎等,也以无可辩驳的实证,说明康氏得姓祖是康叔,康氏一姓源于封国、源于康城。青铜器上的铭文,是证明康氏祖根姓源的铁的证据,不可否定,不容置疑。
然而,有些宗亲却对康叔是康氏始祖提出质疑,认为南八公支系可能不是康叔后裔,是匡改康;认为康茂才支系有可能是康居国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多疑,是缺乏真凭实据的猜想乱说。这里暂不从出土的青铜器等文物、古代经书及经书注疏中的康姓祖根姓源资料、古今史书及古代史书传注中的康姓姓源资料、古代姓氏书和碑志中的康姓姓源资料及现当代名人著述中的康姓姓源资料等方面去证实,单从族谱这一个方面去分析,就可以说清楚这个问题。试想,各个支系在编修族谱时,怎么可能会不认自己的始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始祖写错呢!又怎么会把别人的始祖写成自己的始祖呢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是编写者文字水平较低,编修出的族谱质量不高,甚至有错别字,但也绝对不会把本支系的始祖这一根本问题搞错。
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康氏三千余年的光荣历史事实,更要充分崇敬我们的先祖,要相信先辈们所编修出的族谱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要随心所欲,不要仅凭一些传言就随意下定论,以免引起康氏家族内部混乱,以免影响康氏大家族的敬宗睦族和康氏文化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