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二十章 出自卫国的成语和典故(第一节)

浏览: 次 日期:2014-11-24

    成语是古代汉语中的精华,是现代语汇的“明珠”,它们大多数来源于古代典籍,一小部分来自于人民大众千百年的口头锤炼,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概括的功能。而出自于卫国的成语,则分布于西周、春秋和战国不同的历史时期。
     郑卫之声
    指春秋时期郑国、卫国的民歌,音乐。当时卫国的民歌和音乐非常兴盛。《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卫风》共39首诗,反映了卫国的风俗民情。卫国民众有唱歌的传统,曾出现过王豹等著名的歌手。王豹还被列为音神。孟子说过:“昔者王豹居于淇,而河西善讴。”说明淇河一带的人大都善于唱歌。生长在卫国的许穆夫人出嫁前常在淇河边的凤凰台弹琴唱歌。卫人宁戚曾扣着牛角歌唱,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荆轲常在燕国的街市上饮酒唱歌,更于赴秦前在易水河畔悲壮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卫国的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记·乐书》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吴国贤公子季札听了邶、鄘、卫民歌之后,连声称赞太美,耐人寻味,并和康叔,武公的德政媲美。
    郑卫之声兴起后,用新的音阶以引领时尚,节奏明快,音声繁促,缠绵悱恻,高亢激越,有《激楚》之风。舞姿烂漫,士女错杂,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正常爱情和民俗风情。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出于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的故事。
    卫庄公(前757-前735年在位)宠爱三儿子州吁,使他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卫国大害。
    当时,卫国老臣石碏,为人耿直,忧国忧民,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又常与州吁狼狈为奸、为非作歹。石碏曾用鞭子抽打石厚五十下,锁入房内,但石厚却越窗而出,住到州吁府内,干脆不回家,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卫桓公继位,公元前719年,石厚向州吁献计,杀害卫桓公,夺得了君位,但州吁即位后不能取信于民,引起了臣民们的不满。
    石碏为了除掉祸根为民除害,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了一计,让石厚与州吁去陈国,通过陈侯去觐见周王,以求得卫君的合法地位,然后,石碏秘密写下了一封血书送往陈国。请求陈国扣押二人,并不听其他大臣的讲情、劝说,坚持把儿子石厚与州吁一起斩首,为卫国除去了祸害。
    石碏舍小家为大家,千百年来成为君子大德操守的典范,史称“大义灭亲。”
    按兵不动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也表示接受任务后无所行动。
    春秋末年,卫国因不愿接受盟国晋国长期的欺凌,并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卿赵鞅立即调集军队,准备袭击卫国都城帝丘。出发前,他派大夫史默去卫国刺探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过了半年,史默回国,说卫国已用了贤臣蘧伯玉为相,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愿与晋军抵抗到底,宁死不屈。加之孔子已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卫灵公出谋划策。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再说。这就是“按兵不动”的来历。
    不耻下问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不耻,不以为羞耻。
    春秋时候,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死后,卫国国君要表彰他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按照古代的谥法授予他一个与此相应的谥号为“文”。子贡认为孔圉也有错误,值不得这么去赞扬,于是问孔丘:“老师,孔文子为什么就能称之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聪明而又能虚心学习,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教为耻辱,这样的人,都可以给予文的谥号。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引出“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比喻要乐于向下级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也用来虚心学习、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玩物丧志
    常用来指过分迷恋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而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春秋时,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玩鹤,整日与鹤为伴,如痴如醉,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国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之车还要高级。同时把鹤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为此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们怨声载道。
    公元前652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兵临朝歌城下,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卫懿公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敌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就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高风亮节
    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德高望重,年过九十还亲理国事。他修建了诸侯国的第一座园林——淇园,后人以淇园的竹子来比喻武公的美德,称之谓高风亮节,朝歌人在淇园旧址修建武公祠,把起源于祠前的小河取名思德河,把山下的村庄改名思德村,以常思武公之德。
载驰载驱
    指车马急行。春秋时卫懿公玩物丧志好鹤误国,被北狄军队打入朝歌。懿公阵亡,卫国灭国。卫国公主许穆夫人从许国赶回,到周围几个友好国家奔走呼号,请求出兵解救卫国。她写的诗歌《诗经·鄘风·载驰》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写她驱驾着马车疾驶救卫的情景。后人以“载驰载驱”来形容车子疾行。三国的曹丕在《善哉行》诗中写道:“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投桃报李
    投、投入,送给。报:回赠,得到。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给予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相互赠送东西,友谊深厚,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之意。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抑》是卫武公带领联军从犬戎手中夺回周都丰、镐之地,举行周平王即位大典之前,卫武公作为肱股老臣,所赋的一首诗。诗以周幽王荒淫败德、乱政误国的史实为鉴诫勉周平王,告诫周平王要以史为鉴,修德养性、收复失地、中兴周室;要修德养性,举止谨慎,行为规范,仪容端正,不犯过错不害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卫风·木瓜》中也有:“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的句子。在现代社会中既有相互赠答。礼尚往来的原义,又比喻走后门,找关系,搞不正之风之举。
    众叛亲离
    众,众人;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处处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来果然让石碏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