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八章 出自卫国的名人(第三节)

浏览: 次 日期:2014-10-31
   3.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他出生于卫国濮阳,在韩国阳翟经商,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和思想家。   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时,偶然认识秦国宗室质于邯郸的秦王孙异人(后改名子楚),当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成为安国君(秦昭襄王之太子)之继承者。子楚乃颔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献赵姬与子楚,姬生子政,遂立姬为夫人。   吕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回归秦国,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于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前249年),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秦王政(即秦始皇)立,尊母庄襄王后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政因年幼初立,一切国事皆委以吕不韦。吕不韦掌政,总揽大权,大赦罪人,用先王功臣,施德骨肉,布惠于民,广交宾客,招贤纳士,收李斯为舍人,收郑国以修水利,用蒙驁为将军出兵攻打韩、赵、魏,灭东周,收韩之成皋、荥阳,置三川郡;收魏二十城,置东郡,迁卫君角于野王(今河南沁阳)作为附庸,拓地数千里,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时秦王年少,吕不韦常与太后私通。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有喜宾客和著书立说之风。吕不韦以秦之强,广招天下贤士,给以厚禄,至食客三千。是时,荀子等人已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便使宾客人人各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计160篇,20余万言,号曰《吕氏春秋》,亦称《吕览》。该书大约成于公元前239年,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阴阳,集先秦各派之学说,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为秦统一天下打下思想基础。据传,该书成后悬于国都城门,悬赏纠误修订,有能增损一字者,赠予千金,可见此书修订之严谨。   《吕氏春秋》的价值是保留了先秦农业的概况。该书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是专讲农业的。他不仅论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方面的政令,还讲述很多农业技术问题。提倡力耕疾作,精耕细作;重视农业,适令播种;加强农田管理,间苗、锄草、灭虫;实行台田,排水洗土,治理盐碱以及重视农具改革等,应视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农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为以后的秦王政执政奠定了基础。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他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知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第三:吕不韦修建了洛阳南宫,奠定了汉魏晋洛阳城的基础。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成年亲政的秦王政对吕不韦专断国政不满,下令将吕不韦与其家属迁蜀。不久,吕不韦饮鸩而死。   吕不韦墓,位于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却在和赵姬的情感的小巷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