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六章 战国时期的卫国(第二节)

浏览: 次 日期:2014-09-15

    2. 更贬号曰侯
  《史记·卫康叔世家》又介绍说:“昭公六年,公子亹弑之代立,是为怀公⑥。怀公十一年⑦,公子颓弑怀公而代立,是为慎公。慎公父,公子適⑧;適父,敬公也。慎公四十二年卒,子声公训立⑨。声公十一年卒,子成公遬立⑩。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入秦11。十六年,卫更贬号曰侯12。
  译文:
  昭公六年,公子亹弑杀了昭公代他为君,这就是怀公。怀公十一年,公子颓弑杀怀公而代他为君,这就是慎公。慎公的父亲是公子适,适的父亲是敬公。慎公四十二年去世,儿子声公训继位。声公十一年去世,儿子成侯遬继位。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到了秦国。十六年,卫更贬了爵号为侯。
  怀公,名亹,公元前436年继位,系卫国二十四世第三十五位君。
  怀公十一年(公元前425),公子颓弑杀怀公而自立,是为慎公。
  慎公:敬公之孙,公子适之子,名颓,公元前425年继位,系卫国二十四世第三十六位君。在位四十三年(公元前383)去世,其子声公训继位。
  慎公时,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免受大国欺负,鼓励文武大臣举荐人才。有一天,子思来拜见卫慎公,向他举荐了一位名叫苟变的人。他说:“苟变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知礼仪,懂兵法,足可以统率五百乘战车的甲士和步兵。”战国时期,兵车一乘有甲士3人,步卒72人,五百乘战车计有兵力37500人,在当时弱小的卫国,可以统率全国的军队。子思向慎公推荐苟变,就是希望他重用这位将才。
  慎公说:“我早就知道苟变有统率军队的才能,可你不知道,苟变早年曾做过税吏,在民间收税时吃过老百姓的两个鸡蛋,他有这样的弱点,所以我不打算用他。”
  听了这番话,子思觉得十分可笑。他委婉地劝说道:“夫圣人之官人,犹近人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慎公听了子思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连声道谢说:“我诚恳地接
  
受你的教诲,如果不是你的提醒,我真要犯大错了。”于是就任用苟变为大将。苟变果然不负重托,为保卫国家做了不少事。”
  声公:慎公之子,名训,公元前383年继位,系卫国第二十五世第三十七位君。在位十一年(公元前372)去世,其子成侯继位。
  成侯,声公之子,名遬,公元前372年继位,系卫国二十六世第三十八位君。成侯十六年(公元前356)卫君再贬爵位为侯。成侯在位二十九年(公元前327)去世,其子平侯继位。
  《史记》还专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到了秦国。”
  进入战国以后,各国都在进行变革,以使国家更加强大。如,魏国李悝的法经和魏国变法,建立了最早的封建法典。西门豹的治邺,是革除迷信和陋习的一次战斗。吴起的“捐不急之官,实广虚之地,”在楚国实行变法,另外还有齐威王的改革和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就在这时,有个叫公孙鞅的人,丛魏国来到秦国。公孙鞅又叫卫鞅,原是卫国贵族子弟,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曾受过法家李悝、吴起的影响,当他还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做小官时,公叔痤见他很有才能,临死前,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并说,如果不用就把他杀掉,不能让卫鞅离开魏国。魏惠王以为公孙痤病重说胡话,因而没有重用卫鞅。公叔痤死后,卫鞅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就带了李悝著的《法经》,前去秦国的都城栎阳,结果受到重用,卫鞅事迹以后专门介绍,在此略去不叙。
  战国初期,工匠们的斗争不仅打击了贵族的统治,而且对瓦解“工商食官”的旧制度起了很大作用。如前文所叙的卫国工匠,不仅杀死了卫庄公和太子疾,而且九年后卫侯辄统治时期,工匠们联合了辄的亲信在宫里作内应,占据了被上一次工匠暴动杀死的太子疾的宫室,喊杀着攻打卫侯。这时卫国有个大夫想用武力镇压起义,拳弥对他说:“你虽然勇敢,但也无法挽救国君的命运了,难道你不见卫庄公的下场吗?现在是众怒难犯啊。”卫侯辄见得不到支持,只得狼狈地逃了出去,后来死在外地。
  之后,在庶人、工匠们展开连续不断的武装斗争的同时,一些从统治集团控制的井田上或其他部门里逃亡出去的奴隶和其它劳动者,聚集在山林川泽之地,结成一股股武装力量,和统治集团公开对抗。他们被当时的统治者诬蔑为“盗”、“盗贼”。而当时在北方规模最大的一次“盗”的武装斗争,就是“盗跖”领导的武装起义,战国、秦、汉时的很多著作像《庄子》、《孟子》、《荀子》、《商君书》、《吕氏春秋》、《韩非子》、《史记》等都记载或描写了这一次起义,可见,“盗跖”领导的起义对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打击之大和对后世的影响之深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次起义与卫国有关。
  关于盗跖的起义,《庄子·盗跖》说跖是柳下惠的弟子,和孔子同时,并骂过孔子,这纯属虚构的寓言,在时间上也完全不对。但先秦史籍多次记载了跖的事迹,跖的起义应该是存在的,“盗跖”在劳动人民中有巨大的威望,人民群众到处欢迎跖的队伍。后来跖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统治者提到他的名字就害怕,而人民始终怀念他。关于柳下惠的事迹,前文已介绍过,不再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