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一章 辉县琉璃阁春秋甲乙二墓(第二节)

浏览: 次 日期:2014-07-07

    2、甲乙二墓的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
  李宏、杨式昭撰文说,琉璃阁甲墓东距琉璃阁626米左右,乙墓距甲墓北约4米,二墓并列,被认定为夫妻异穴祔墓葬。
  甲乙二墓均为坐东朝西的长方形竖穴墓。甲墓东西长约11米,南北宽10.3米,深约11米左右。乙墓长约9.1米,宽7.6米,深11米余。关于墓葬棺槨之制,郭宝钧先生根据河南博物馆许敬参的记录,在《山彪镇与琉璃阁》一书中对甲墓棺槨制度记为“墓底无棺痕,以柏木为槨,保存颇好,柏木每条长约3.34米,宽约0.36米,厚约0.34米,共80余根,四壁叠起,做版箱状,槨底横铺柏木14条,四壁各叠柏木9条,槨顶纵3条,形成一题凑槨室。”而乙墓“木槨也是柏木叠成的,惟上顶为柏木横列,与墓甲的三木纵列不同,柏木椗每条长约3.30米,宽约0.25米,厚约0.23米,总数约60余根,经计算,甲墓槨室为长5.04米,宽3.34米,高3.36米,而乙墓槨室明显小于甲墓。甲墓槨室内,“四周殉器,铜器累累。周匝逼近人体,器上及墓底,满布漆绘,人体四周,玉饰之美,亦颇充牣(《题凑翰桧说》)。关于甲乙二墓器物的区分,自1936年挖掘以来,因战乱等原因,一直未有正式考古报告出版,两墓器物在战争年代几经辗转,已混淆在一起。经有关专家考证断定,甲墓的器物有:蟠虺纹环形提手盂鼎一套9件,蟠虺纹附耳升鼎一套5件,镬鼎1件、蟠螭纹方座簋一套6件,髹漆蟠螭纹盖豆一套8件,瓶1,蟠虺纹簠4、敦2,素面扉棱鬲5、鼎2、蟠龙纹方壶2、匏形壶1、盘1、鉴1、舟1、炭箕1、方炉1等。
  青铜乐器计有4套,为特镈4、甬钟8、镈钟9、钮钟9,另有石磬10。
  兵器有戈10、矛5、斧6、矛形器3。
  车器有三式軎8对,马衔46、銮铃5。
  玉器有组合玉佩两组,各以瑗2、璜4、觞4、龙凤形饰2及串珠琚瑀44构成,另有大小系环3、玉殇1、玉佩以及玉狻、玉燕、玉虎、玉螭各1。
  墓之东隅于人头两侧与玉器杂置的属于货币类的包金铜贝1548枚,骨贝210枚,真贝数千枚,其中亦有一些尚不明用途的小型金饰件与杂器。
  甲乙二墓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容器、乐重器及兵器、车马器、杂器。容器包括食器、酒器、水器。有鼎、簋、鬲、簠、豆、铺、敦、甗、盂、壶、罍、舟、鉴、盘、匜、洗;乐器4套,其中镈钟2套,甬钟、钮钟各1套;兵器有戈、矛、戟、矛形器、剑、斧、镞、鐏;车马器有车軎、銮铃、马衔、铃、铜泡、节约等;杂器有方炉、炭箕、合页、凤形饰、铜箍、活钮饰件、双轴连环器、方策、环、包金铜贝等。关于青铜礼器,《馆刊》十三记:“发掘辉县甲墓,得豆八器……辉县出土豆8,并有盖与耳,盖似敦,上有轮状鋬耳似鼎,全身饰蟠螭纹,精细而美观……,出土时且多置于大鼎之间……出土时,皆坐于鼎中。”
  其中的方座簋出现于西周初期,后成为西周青铜礼器中最具特征的器形之一。东周时期中原和楚地的方座铜簋,均出于国君和高级贵族墓内,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甲墓埋葬的是一位国君,从随葬器物看,不会是流亡时期的卫国国君,而是国势较强时的国君所为。
  在甲墓东北隅深十一公尺许,获戟8、剑2、斧4、矛9、镞417件,质皆青铜……辉县得剑2……其茎及首皆金质,也可证持剑者身份的高贵。
  甲墓出佩玉二具,颇完备。乙墓出土圭璋环玦诸物,而无佩玉。
  货币类,骨贝210枚,腹刻缝纹,背上有以备贯,形制大小如一,乃兽类骨角所制者。复有铜贝1548枚,青铜外裹以金,腹缝稍曲,无背面,成凹状,亦无孔……于形制察之,知为范铸而成,散步于人首两旁,与玉器杂置……更有碎贝数千枚。”
  乙墓出土器物,在数量、形制与规模上,略逊于甲墓,但在同一墓地贵族墓葬组合中亦属于上等。椁室内布满铜器和玉器。目前可认定为乙墓器物的有:青铜礼器有列鼎2套,簋4、素面鬲5、甗1、簠1、豆1、方壶1、盘1、鉴1、2、舟1等。兵器与车马器只有铜辖4、铜镞4,郭宝钧先生疑为女性墓主。
  甲墓与乙墓并列,而墓制与出土器物有着明显的特级差别,多数学者认定此为夫妻异穴祔葬墓。在西墓附近,当时已经探明有一大型车马坑,这是西周时期贵族大墓葬之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