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一章 辉县琉璃阁春秋甲乙二墓(第一节)

浏览: 次 日期:2014-07-01

  辉县,殷商时属于王畿内地,卜辞中有“龚”地之称,商代卜骨中常有“王于龚”、“在龚贞”之辞,可见为商王经常来往之处。周灭商后,此地为鄘,后并于卫。西周卫釐侯之子共伯的封国在辉县旧城周围,即共伯国之城。经勘察,共城遗址共有大小两城,大城面积约150多万平方米,小城内北部有共姜台,城内有商周文化层及西周末到春秋的墓葬出土。特别是春秋甲乙二墓的考古挖掘,更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1、琉璃阁甲乙二墓的挖掘过程

    辉县市区东南古共城外一里处,有一座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叫“文昌阁”。 文昌阁的每层坡顶上,均用彩色琉璃瓦覆盖,因此人们又称其为“琉璃阁”。

  文昌阁始建年代不详,原在共城东南角上,万历丁丑年(1577),知县聂良杞采取地方绅士的建议,把琉璃阁移建城外,以期本地人文鹊起,科甲蝉联。文昌阁移建后,形成文昌一区,其规模十分宏大,有阁、台、享殿、配廊、奎楼等,祭祀的人很多,香火十分旺盛。现已成以文昌阁为主体的文昌休闲广场。

  但琉璃阁的远近闻名,是1935年至1952年,前中央研究院、前河南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曾在辉县进行过六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科学发掘,其中有五次是对琉璃阁三处考古遗址的持续性发掘,共得东周墓80座,车马坑5座,墓葬从东到西,按时代排列,早期墓以最东部甲乙墓为主,中期墓以60、55为主,晚期以西部墓1、75、76为主,出土了大批器物。

  根据李宏、杨式昭《辉县甲乙二墓考古记实》,李琴、杨式昭《辉县甲乙二墓出土青铜器》、林淑心《辉县甲乙二墓出土玉器》(见大象出版社《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一书)等史料介绍,琉璃阁遗址地势东高西低,东西高差6米,整个遗址12万平方米,地下遗存有殷代墓葬与遗址,东周墓葬、汉代墓葬、城墙、车马坑等,集中使用年代长达1500年左右,各类遗存包罗丰富,其中春秋战国墓葬与出土文物尤为世人所关注。

  1936年8月,在琉璃阁以北,当地农民掘地时获铜鼎一件,事闻于县府,县长吕达据以呈报省政府,省府令河南博物馆前往挖掘,当时委派博物馆许敬参先生为委员,另派孙文青、李祥岑、穆培元、陈惠亭协同发掘。于9月4日雇员动工,至11月5日竣事。一次共掘得文物包括铜器、玉器、陶器等共401号在编,省政府专车运抵开封,由省博物馆保存。发掘第一坑之后,又在其坑北三、四米处,发现第二坑文物的存在,嗣于10月26日开始第二次发掘,加派郭豫才主持,参与发掘者为许敬参、李祥岑、穆培元、曹作,经半月时间完毕,所获亦丰。11月16日运交省博物馆,两次发掘的文物至馆内时,都经呈报省政府派员点视,并邀请有关各界人士及本馆理事共同检视。此两坑文物为两座墓葬,发掘者命其为甲墓、乙墓,共出土铜、玉、石、陶器等(包括墓葬填土中的汉代文物)一千多件。

  据甲乙墓发掘的文物资料,原河南博物馆学者许敬参、郭豫才撰写论文11篇,分别就其中的棺槨制度、编钟编磬、兵器、车马器、玉器和铜器类等做出考证与论述,论文刊于1937年《河南博物馆馆刊》六至十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