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卫国第二都漕邑
漕邑即卫邑,在今滑县。据《滑县志》记载:“康叔执政,封康叔第八子伯爵,为滑伯,居滑城,是时,滑伯以土筑垒,始建滑台(今滑县旧县城西北隅滑师院内)。卫戴公迁漕邑时,难民仅存七百余人。后来,共、滕两地灾民来投,才集得五千余人。”
滑,亦称漕邑,位于留固乡白马墙村。因村南有一古漕河得名。今河已湮没。卫在此建都只有两年,是过渡性质,所谓“野处漕邑”。曹邑原有城邑,但无宫室建设。一是当时的卫国贵族处于流亡状态,自身难保,何以建设宫殿?二是当时卫国管辖的人少,经济状况不允许。三是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退去,每天有可能发生战争,人心惶怵,不可能搞建设,待公子无亏率兵击退狄人后,漕邑才安定下来。并依靠齐国送来的木料、木板(门板),加上柴草,盖起了一片草庐,供人们居住。而当时的戴公住在稍宽敞的草庐内,仅为存身而已。
我们曾到白马墙进行过实地采访,了解到卫国第二都的有关情况。有的乡亲说,漕邑处在黄河古道上,有漕运之便利,故称漕邑。有的说,白马墙是古代的卫都,当时有东、南、西、北四道城墙,墙亦称白马墙。因黄河改道,古城墙已湮没在地下,过去打井时曾打到遗址上,城墙遗址高、宽各5米,上建有箭堞等防御设施。壕沟约10米宽,为护城之用。当地群众过去在北门内浇地时,发现有渗水处,往里浇水,水怎么也灌不满,也许此处就是城墙外的壕沟,容易保存地下水。在古城遗址中出土有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现保存在县文管所。
村东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墙遗址”,滑县人民政府2002年5月21日立。
据《白马墙春秋元君庙碑记》:“滑邑城东二十五里白马墙乡,古名郡也。据文献记载,商时勅封武庚吏地白马,称滑邑。周赐滑号封文王季子伯……”
“元君庙位于白马城东门南侧。据古碑记载,庙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初扩建。宋元黄河多次改道,庙淹没,明万历年间重修。……夏朝白马封为邺国,商称滑邑,后继为侯地。”从上述两座碑文中可以看出,古代的滑邑就座落在今日白马墙村,它是卫国第二都的所在地。所以《滑县志》才曰:曹,卫邑,今滑县旧县城东二十余里白马墙。卫戴公曾在此居住。
白马墙周围,为弯曲的深沟(达数米至十数米深)和已被挖掘的汉墓群,墓穴等历历可见,出土有不少文物。
据村民们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在村东百米处打井,发现地下有沉船,说明此地为漕名不虚传,也说明此地古代航运业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