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闽南“康厝林 五山”溯考 连载(十九)

浏览: 次 日期:2014-03-10

闽南“康厝林 五山”溯考  连载<六>

----------献给《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 福建省分会》成立大会

  

       (六)、惠安“崧山”康姓属五山吗?

     1、康朗家庙:

    康朗家庙座落于福建惠安螺阳镇崧洋山下的坑柄村。家庙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甲戌<1574>,敕封为“康朗家庙”。家庙坐西朝东,前观绿水,后拥青山,山明水秀,风水卓佳。为三进式古建筑,总面积400多平方米。

     康朗<1508—1574>: 字用晦、号磐峰。明嘉靖癸卯举人,嘉靖乙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副都御史。按抚河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巡抚湖、广、贵州、兼督抚鄂黔、蜀。为官刚直廉洁,执法无私,世称铁汉,声震朝右。

崧山水土哺育了康朗,康朗荣光辉耀着崧山。

     2、“崧山”的康氏谱载:

崧山康氏的族谱早已失存,难考其源。依惠安涂寨山尾御岭康氏顶家所存的家谱记载:是以入闽始祖子元公曾孙康存原为始祖,迁惠安后坑村。其后代迁螺阳五音、小岞的前群、净峰的墩北、墩中、墩南等。其史料莫考。但依莆田塔山族谱的渊源资料,将其整理成为以上世系。如此看来、其本源似乎有头。

(1)、既然如此,我们追溯到入闽始祖康子元公,是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丙辰科进士,历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宗正太卿。约安史之乱前观天下将乱请求致仕获准,由山东东昌南下入闽居建阳,其间大约在公元750年之后。按派衍世系计算,到曾孙康存原已有4代,约100年,其年代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代<806---820>之间,这与崧山康姓世代相传的史料完全不符。

(2)、据惠安崧山康姓的世代传说: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宋代时迁泉州府惠安,入赘在坑柄村李家。生二子。一承李家,一承康家;其余诸姓,先后而居。坑柄村原称康边村,因明嘉靖间建五音石塔又称五音村。说来也巧,同安豪山的康姓自古流传有“坑柄村的神主牌后面刻着我们康姓”的传说,可能就是崧山康氏始祖入赘李家,逝后特留“康姓”于神主牌后,但望子孙后代承之;此事历代相传,后人误为是同安的坑柄村黄姓的神主牌后刻着康姓。因为同安自古以来流传:“全同安宗祠之最是东坑柄黄,西豪岭康”。久而久之后,同安坑柄村黄姓反而流传说是康姓的神主牌后刻着他们黄姓。十年前,在同安坑柄村召开的“厦门市同安区黄文昭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时,坑柄村老年理事会长黄奕管老先生突然问我说:“听说你们康姓的神主牌后面写着我们黄姓,有这回事吗?” 我说没这回事,是你说反啦。我本来不把这传来传去的传说当一回事。

 在追溯康厝林五山派衍史时,才知原来这事就出在惠安的坑柄。人世间有许多传说都是必有其缘的,是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他,因此我开始考溯“崧山”。

(3)、为什么惠安族谱记载始祖是子元公二房曾孙康存元,而历代却传说是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而且还是在宋代迁泉州惠安。其本源不符,入泉年代也不相同,因此,使我开始产生几点疑问:

第一、 依“崧山”康姓族史记载: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并且族内也有五山的传说。                 -21-

第二、 始祖在宋代时、迁泉州府惠安坑柄村入赘李家。生有二子,一承李家、一承康家。                

第三、 坑柄村原名康边社。碰巧同安豪山康氏自古有坑柄社的神主牌后面刻着康姓的传说。——原来该传说就出在这里。

第四、 由此分析:其始祖从康厝林逃到惠安后,举目无亲,后入赘李家,符合于当时五山兄弟死里逃生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求生寄托的选择。而后,为保证能使其后裔子孙沿续康家香火,与五山寻亲联宗,而特在其神主牌后刻着康姓,也许是五山兄弟早有约定,或是情有所缘之举。

第五、 同安豪山康姓自古就有这个传说,可以进一步说明五山后裔早就有与崧山后裔联宗来往了。才会知道坑柄村神主牌后刻康姓这一事实。

以上这一系列的历史传载,如此种种的代传、从本源、时代、和实际情况,都与康厝林五山的本源、时代和实际情况点点相符。因此,可以证明惠安“崧山”康氏确实属于五山。

第六、 再从惠安涂寨山尾御岭康氏顶家所存谱载记载来看,其谓入闽始祖是康子元,其二房曾孙康存原迁居泉州府惠安县后坑村,是惠安康氏开基祖------。 

第七、 据《崧山志》《康氏祖派》“侨胞康殷才先生手写稿”记载:“谱牒首页:盖康姓者,出自周武王同弟康叔封于卫。凡四十三代为秦所废,子孙各散东西,自后康姓无出。及南朝时,始有康绚;唐时,有康澄;其余不可考。

后因光州之康而迁于闽,前人得而姓。成化十六年庚子仲秋,坑柄康希端,八十有二,病笃将亡,时方问其姓,本祖宗派颇知其略:坑柄成化8年开作三户,一户康生仔;一户康川;一户康调仔,男康角移居永春,其致远之祖,乃康调也。”

【 论 】: 惠安必有五山支派和子元公支派的两大支派康氏族人。

从以上资料观之,惠安早期康姓从莆田迁入无疑,后于宋代间有河南光州固始南迁福建的康姓入居坑柄村都有据可依。再从地带位置来讲,永春、惠安均属泉州府郡,其地处闽省的莆田与漳州两地之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间,两地康氏族人必然会有相互来往,投靠、徙居也是正常之事。所以,泉州一带的康氏族人又相对较多,且分布较广。比如:

【今永春康氏族人总人口约20000人。】其分布如下:

玉斗镇的红山村495人、凤溪村1081人、竹溪村2200人、玉斗村2600人、玉美村2282人、炉地村2400人等6个村,全镇康氏族人约有11780人;

坑仔口镇的玉西村4500多人、诗元村650人、福地村320人、西坪村150人等4个村,全镇康氏族人有5620多人。

下洋镇的下洋村50多人、曲斗村700人、大荣村280人。全镇康氏族人共有1030多人。

蓬壶镇的联星村940多人,鹏溪村40人,全镇族人有980多人。

还有桂洋镇库湖村40多人; 锦斗镇长坑村30多人。

【今惠安康氏族人现有14000人以上,。】其分布如下:

螺城镇西北、东西居委会、和肖厝镇先锋村有400多人;

黄塘镇亭林村有200多人;       螺阳镇五音村、东风村有1700人;

涂寨镇涂寨村、新亭村共有700多人;

净峰镇城前村、墩北村、墩中村、墩南村、洋边村等有5000多人;

小岞镇前群、前峰、前海村约有5800人;  崇武镇靖江村约有100多人。

                           -22-

3、 惠安“崧山”昭    穆 <一>   <先祖在修谱牒时制定如下>:

卿师富贵本由天,      有志子孙企圣贤; 

          诚正修齐平治业,      家声大振万千年。

 

                     昭    穆 <二>    <康朗公编撰谱牒时题诗云>:

忠贞万古姓名芳,       气节清高贯八荒;  

自是我宗开世胄,       子孙勿替前人光。

 

所以,相信在永春和惠安两地的康氏之中,必定都有徙自康厝林和莆田两地的康氏族群,当然也都会留有两地族人的源流、族史和传说。 在历经沧桑后的今天,遗憾的是,哪些本可证实各自木本水源的谱据却早已失存,无以为证。而且有一些是连几百年前的祖辈都无法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当今考谱时,又怎么能见到一纸古谱资料,就盲目认定其为整个地区所有康氏族人的渊源和族史呢! 

我们今天成立《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 福建省分会》,就是要结合实际,一个一个、一点一滴地去考溯我们的家族史和文化史,只有把我们福建康氏的历史考溯清楚,才能真正地明白我们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