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四章 康叔封卫治卫及任周朝司寇

浏览: 次 日期:2013-12-28

第四节

    4、《康诰》、《酒诰》和《梓材》

  《左传·定公四年》曰:“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就是说,康叔封卫后,周公担心他年纪较轻,没有统治经验而治理不好殷人故地,因此一再告诫康叔说:“你到了卫地以后,一定要向殷朝遗民中有威望的贤人请教,问问他们殷朝是怎样兴起的,又是怎样灭亡的?要经常吸取这些教训,治理好国家,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爱惜民力!”

  《左传·定公四年》又曰:“周公旦惧康叔齿少,及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贤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故谓之《康诰》以命之。”

《康诰》

  《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作的文告,是《尚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选编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汉武帝后又有《古文尚书》。根据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和李民、王健的《尚书译注》,对原文注释如下:

  惟三月哉生魄③,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④,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⑤,百工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

    王若曰:“孟侯⑦,朕其弟,小子封⑧。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⑨;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⑩。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11。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袛遹乃文考12,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先哲王,用保保乂民13。汝丕迒,惟商耉成人14,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15,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16,不废在王命!”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17。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18。’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19。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20。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21”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22,若有疾。惟民其必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23。”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24。

  王曰:“外事25,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26。”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27。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惟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28。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以货,暋不畏死,罔弗憝29。

  王曰:“封,元恶大憨,矧惟不孝不友30。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31。

  不率大戛,雉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32。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33。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34。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35。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36。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37,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38,用康乂民作求39。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40”。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41。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42。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43。”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44。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45。”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46,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47。”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48,汝乃以殷民世享49。”

  《康诰》译文:

  三月初,周公开始谋划在东方的洛水的附近,建造一个新的大城市,四方的臣民,都聚集到这里。侯、甸、男、采、卫邦国诸侯,以及百官、殷商遗民等都来会见,服事于周王室。周公慰劳了他们,然后代替成王发表训词,告诉受封于卫的康叔治殷的方法。

  王这样说:“诸侯之长,我的弟弟,年轻的封啊!只有你那样伟大显赫的父亲文王,能够崇尚德教,慎用刑罚;不敢欺侮无依无靠的人,善于任用可以任用的人,尊重那些应当尊重的人,威罚应当威罚的人,并让民众了解这些。尊崇人民,因而在中夏开创了我们的活动区域,和我们的几个友邦共同治理我们西方。这些大功绩被上帝知道,上帝非常高兴,就降大命给文王,灭亡大国殷,代替殷国接受上帝赐予的大命,并统治他的国家及其民众。继承文王的事业,你的长兄武王勤勉不止,才将你这年轻人分封在东土。

  王说:“啊!封呀,你要深思呀!现在殷民将观察你的言行,你要努力听取殷人的好意见。你去殷地,要遍求殷商圣明先王的治国之道,以此来安定殷民。要比天还宏大,用和顺的美德指导自己,不停地去完成王命!”

  王说:“唉!年轻的封,治理国家应当苦身劳形,要谨慎啊!上天辅助诚信的人,民情大致可以看出,百姓难于安定。你去殷地要尽你的心意,不要贪图享乐,才可以治理好百姓。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变得顺从,不努力的人变为努力。”

  “唉,你这个年轻人,职责就是宽大对待王家所接受保护的殷民,也就是帮助周王按照上帝的命令,使殷民成为周朝的新臣民。”

  王曰:“唉,封,要谨慎严明地使用刑罚。一个人犯了小罪,不是无意的过失,而是经常自做不法。这样,即使他的罪行小,却不可不杀。一个人犯了大罪,不是坚持作恶不肯改悔,而是过失造成的祸害,他已经把自己的罪行交待清楚,这样的人不可以杀掉。”

  王说:“唉!封,能按照这样的道理去做,就大明上意,心悦诚服;人民就会互相告诫,和顺相处。看待臣民犯罪,就像医治疾病一样,使民众完全抛弃罪恶;保护臣民,好像保护小孩一样,臣民就会康乐安定。”

  “你要亲自掌管刑杀大权,要做到不是你封刑人杀人,没有人敢刑人杀人;不是你封有言要割鼻断耳,没有人敢施行割鼻断耳的刑罚。”

  王说:“处理诉讼案件,你要公布有关的法律,约束民众,这样,对殷人的刑罚就会有条不紊。”王又说:“对监禁的犯人,要反复考虑五、六天,甚至十天时间,才能对他们作出判决。”

  王说:“你要按照法律进行刑罚,判断案件,要依据殷人的常法,采用合理的刑杀条例,不要以你封个人的意志为准。假如全顺从你的意志断案就叫承顺,应当说没有办好那件事。唉!你这个年轻人,不可顺从你封的心意。我的想法,我的德政,只有你才知道。

  “老百姓凡因这些行为犯罪:偷窃,抢掠,内外作乱,杀远人取财货,强横不怕死,没有人不怨恨他们。”

  王说:“封啊,罪大恶极的人,也是不孝不友的人。做儿子的不恭敬地服事自己的父亲,大伤他父亲的心;做父亲的不能爱怜他的儿子,反而厌恶儿子;做弟弟的不顾天伦,不尊敬自己的哥哥;做哥哥的也不能顾念小弟弟的痛苦,对弟弟极不友爱。父子兄弟之间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执政人不惩罚他们,上帝赐给老百姓的常法就大混乱。所以说,你赶快采用文王制定的刑法,惩罚罪人,不要赦免。”

  “不遵循国家大法的,也有诸侯国的庶子、训人和正人、小臣、诸节等官员。他们另搞一套,造谣惑众,欺骗人民,获取声誉,他们根本不考虑执行国家的大法律,危害国君。这就助长了邪恶,我怨恨他们。唉!你就应当迅速根据这些条例捕杀他们!”

  “也有些诸侯国的国君,不能教育好他们的家人和内外官员,作威肆虐,完全违背王命;这些人不能用德去治理,也应当惩罚。”

  “你也要能够遵守法令。前往教导老百姓,考虑文王的敬德忌恶,前往教导老百姓说:‘我们只求继承文王’,那么,我就高兴了。”

  王曰:“封啊,老百姓经过教化就善良安定,我们要时时思念着殷代圣明先王的德政,以治理民众达到安康作为最终目的。何况现在的殷民不加教导就不会善良,不引导你们国家的政治就搞不好。”

  王说:“封啊,我们不可以不看清这一点,我已告诉你如何实行德政和刑罚了。现在殷人还没有安定,我们也没有使他们心悦诚服,虽然屡屡教导,但仍不能同心同德。上天将要责罚我们,我们就不怨恨。罪过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多,都应自责,况且殷民不静,还被上帝清清楚楚地知道呢。”

  王说:“唉呀!封,要谨慎啊!不要引起民众怨恨,不要使用不好的计谋,不要采取不合法的措施,蔽塞你的诚心。现在要努力施行德政,以安定殷民的心,顾念他们的善德,宽缓他们的徭役,丰足他们的衣食;眷顾他们的德行。治理百姓的方法要深谋远虑,才能使民众安定下来,你也就没有过失,不会遭到灭绝之灾。”

  王说:“啊,努力吧!你这年轻的封。天命无常,你要小心啊!不要拒绝我的忠告,努力履行你的职责,谨慎的对待你的听闻,治理民众,达到安康。”

   王说:“去吧,封!不要丢掉谨慎的作风,经常听取我的忠告,你就可以和殷民世代享有你的封国。”

《酒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50。乃穆考文王51,肇国在西土52。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53:‘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事,无彝酒54。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55。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56。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57。

   “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58。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59。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60。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61!尔大克羞耉惟君,尔乃饮食醉饱62。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63,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64。”

  王曰:“封!我西土65棐徂邦君、御事、小子66,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67。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68。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69?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70,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71。’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伤心72。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73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74。’”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75。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76。’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77?”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78。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79。”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80。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81。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82。”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83,勿辩乃司民湎于酒84。”

  本篇的内容,都与戒酒有关,故名《酒诰》,是周公命康叔在殷商故地卫国宣布戒酒的诰词。诰词中,不仅说明了戒酒的重要性,而且还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商初戒酒兴国和商末酗酒亡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最后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由此可看出商末周初社会风气的一斑(见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迹出版社》出版)。

  译文:王说:“康叔,到殷商的旧都沬地宣布重大命令。你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创建了我们的国家。他曾经从早到晚告诫附属的诸侯国君和各级官员说:‘只有祭祀时才能够用酒。’上帝降下福命,劝勉我们的臣民,只在大祭时才能饮酒。上帝降下惩罚,因为有的臣民犯上作乱,丧失了道德,这都是因为酗酒造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的灭亡,也没有那个不是由饮酒过度造成的祸患。”

  “文王还告诫子孙、大小官员们说:不要经常饮酒。各诸侯国,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这时饮酒也要以德也约束自己,不要喝醉。姬姓子孙们要教导臣民懂得爱惜地里生长的庄稼,使他们心地良善,专心致志地聆听祖先的教诲,姬姓的子孙不论年龄大小,一概要戒酒行德。”

  “沬土的遗民们,从今以后你们要努力辅助我们,专心致志种好庄稼,为你们的父兄奔走效劳,在农事完毕之后,赶快牵牛赶车,到外地进行贸易活动,以此孝敬赡养你们的父母,父母亲一定很高兴,会自己动手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时你们可以饮酒。”

  “诸位官长和士人们,希望你们经常听从我的教导。只要你们能向老人和国君进献饭食,你们就可以酒足饭饱。这就是说,只要你们能经常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你们还可以参与国君举行的祭祀,求得饮酒行乐的机会。这也是天命大德,永远不会被我周朝所忘记。”

  王说:“封,我们西方过去的诸侯国君、王室近臣、同姓子孙,常常能够遵循文王的教导,不多饮酒。所以我们今天能够代替殷商的大命。”

  王说:“封啊!我听到有这种说法:考察过去,殷商的先圣明王畏惧天命和民众,施行德政,持守恭敬。从成汤历数到帝乙,成就王的事业就是要能够敬畏并能自我省察,治理国家恭敬王命尽力尽责,不敢自己安闲逸乐,更何况敢聚众饮酒呢?在外的侯、甸、男、卫的诸侯们,在朝中的各级官员以及外服的各级官员们,都不敢沉溺于酒中。不但不敢,也没有闲暇时间。他们只是辅助成就王的大业,显扬王的德政,在位的官员们都恭敬自己的君王。”

  “我也听到有这种说法:考察现在,纣王继承王位,自身饮酒过量,酣睡不醒。他不能显扬天命于民众,对劝谏者以怨报德,不肯改悔,自己大肆纵欲,游乐无度,丧失了君王的威仪,臣民没有不悲痛伤心的。商纣王心性乖戾恶毒,不能以死来畏惧他。他作恶在商都,对于殷商即将来到的灭亡,没有忧虑过。没有清明的德政和芳香的祭祀让天帝知道;只有老百姓的怨气、群臣私自饮酒的腥气被天帝知道。所以,上帝降下丧亡的灾祸给殷国,上帝不喜欢殷国,就是因为纣王贪图享乐的缘故。这并非是上天暴虐,而是殷的臣民们自己招来了祸端,咎由自取。”

  王说:“封啊!我不想如此过多告诫了。古人有句格言:人,不要只把水当做镜子观察自己,还应当把民众当作镜子来观察自己。现在想想殷商已经丧失了上帝赐给他的大命,我们岂能不认真深刻地反省以殷商灭亡的史实为鉴呢!”

  我想告诉你,你要慎重地告诫殷商的遗民、侯、甸、男、卫诸侯国君和左右太史、左右内史,以及殷商遗民中的百官、贵族,还有你的治事官员,管理游宴休息和祭祀的近臣,还有你的三卿,讨伐叛乱的军事长官圻父,主管顺保农人农业生产的长官农父,制定法律的司法长官宏父。你啊,要对他们强行戒酒!”

  “假若有人报告说:‘有人聚众饮酒’ 。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全部逮捕起来押送到周京,我将把他们杀掉。如果殷商的旧臣百官沉溺在酒中,不用杀他们,暂且教育他们。有这样明显的劝戒,竟然还有人不遵从我的教令,我不会怜惜,不会赦免这种行为,对这些人一样要杀掉。”

  王说:“封啊,你要经常听从我的告诫,不要使你的官员沉溺在酒中。”

  《梓材》

  题注:梓,梓人。《史记·正义》曰:“若梓人为材,君子观为法则也。梓,匠人也。”《史记·卫康叔世家》亦曰:“周公旦惧康叔齿少……为《梓材》,示君子可法则。”因篇中有“若作梓材”之语,故以《梓材》名篇,并以此比喻治国的良策。此篇是周公教导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训告之词。本篇的注释也摘自李民、王健的《尚书·译注》等书。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大家;达王惟邦君85。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86’。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87。

  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88。”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89。”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90: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91。”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92。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93。已,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94”

  译文:王说:“封啊!由卿大夫通达至他们的下属官员和民众;由周王和诸侯国君通达至他们的下属官员。你要经常保持这样,并且说:‘我们许多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乃众大夫。’还要说:‘我不能滥杀无辜。’你要先于君王对他们表示尊敬和慰劳,赶快去表示尊敬和慰劳吧。对以前那些内外作乱的人、杀奴隶的人要给予宽宥,对过去那些刺探国君大事的人、残害别人身体的人,也要给予宽宥。”

  周王封建诸侯,大率为了教化民众。王说:“不要相互残害,不要相互暴虐,对于那些鳏夫和寡妇,对于那些低贱的妻妾,同样给予教导和宽宥。”国王要教导诸侯国君和王室近臣:“王的大命何以长治久安,自古君王就是这样统治,没有犯上作乱的事情。”王说:“就像耕作治理土地,已经辛勤开垦播种了土地,就要考虑整治土地,开沟挖渠;就像建造房屋,已经辛勤筑好高墙矮壁,就要考虑以茅草涂塞好房顶;就像用优良的木材制作器具,已经辛勤去皮斫削加工,就要考虑用红色颜料漆饰。”

  当今周王考虑认为:“先王已经辛勤努力地施行德政,招徕远方,辅助王室,各诸侯国进献纳贡,周姓诸侯纷纷前来,也是因为已经努力施行了德政。诸侯国君经常和会朝勤觐,带来各国的贡享。上帝既然已经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域赐予先王,当今的王只有施行德政,教导殷顽民,使之心悦诚服,以此完成先王所承受的大命。唉,像这样统治吧!”又说:“要想使我们周朝的统治万年长存,周王的子子孙孙就要永远保护安康他的人民。”

注释:① 注:见《淇县县志》

  ②注:唐蘭先生的考证见中华书局1986年10月出版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一书

  ③谓三月始生兆朏名。魄一作霸。周公摄政四年,建侯卫。则三年为四年之三月也。哉者,《释诂》云:始也。魄,《说文》:“月始生霸然也。”

  ④《大传》曰:“周公营洛,以观天下之心,於是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各攻位於其庭。”

  ⑤ 《周礼职方氏》:“其外则蛮服、夷服、镇服、藩服也。”蛮服以内,谓之中国。蛮服,也谓之要服,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中国之界也。《国语》曰:“侯卫实服。”侯,侯圻也。卫,卫圻也。言自侯圻至卫圻,其向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两千五百里,中国之界也。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卫圻。即《康诰》所说的“侯甸男邦采卫”。

  ⑥工者,《释诂》云:“官也。”播者,《说文》云:“布也”。《正义》曰:“效见也”。言百官布列,民皆和悦,效事于周。咸,《释诂》云:“皆也。”勤,劳也。效事于周者,周公皆劳之。郑康成曰:“洪,代,言周公代成王诰。”

  ⑦周公代成王诰者,下称“王若曰”,居摄侧称王,然仍是周公之弟,故又曰“朕其弟也。”孟侯,古文说谓康叔。《汉书·地理志》云:“周公封其弟康叔,号曰孟侯,以夹辅周室。”师古曰:“孟,长也,言为诸侯之长。”

  ⑧朕者,《释诂》云:“我也”。封,乃康叔名。周公同母弟,故曰朕其弟。称小子者,犹云少子。

  ⑨ 《释诂》云:“丕,大也”,“显,光也。”克者,《释言》云“能也。”《大传》引做“克明俊德”《楚语》申公巫臣曰:“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文之谓也。慎罚,务去亡之谓也”。

  ⑩侮者,《说文》云:“伤也。伤,轻也。”《左传·成公八年传》韩厥引《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业。《释训》云:“庸庸,劳也。”《释诂》云:“袛,敬也。”《广雅》、《释训》云:“袛袛,畏畏,敬也。”威与畏,经典通用。对庸、袛,杜注云:“用可用,敬可敬。”威威,当为畏可畏。显者,《释诂》云:“見也”。《酒诰》云:“厥命罔显于民。”则此显民为显于民也。言文王不侮伤鳏寡,既劳且敬,以見我民。肇者,释诂云:“始也”。夏者,《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区夏者,薛综注《东京赋》:“区,区域也。”越同粤,释诂云:“於也。”修者,郑注《中庸》云:“治也。”西土,谓岐、镐。言文王始造我区域於中夏,於我一二友邦,以修治我西土。

  11惟时怙冒,怙与祜声相近,《释诂》云:“祜,厚也。”《贾子容经》云:“祜,大福也”“冒,懋勉也。”君奭云:“乃惟文王,迪见冒。”马本作“勖”云:“勉也。”惟时怙冒,言惟是大懋勉也,怙冒与丕冒同意。《论衡·初廪篇》云:《康诰》:“言文王行道,上闻於天,天乃大命是也。”《大传》说:“天之命文王,非啍啍然有声音也。文王在位而天下大服,施政而物皆听,令则行, 禁则止,动摇而不逆天之道,故曰‘天乃大命文王’”。 《论衡·初廪篇》云:“所谓大命者,非天乃命文王也。圣人动作,天命之意也。与天合同,若天使之矣。”殪戎殷,殪者,《说文》云“死也”。戎者,《释诂》云:“大也。”郑云:“兵也。”言武王承文王之志,东伐大殷,大受天命于其国,其民为善而悦豫也。乃寡兄勖,言殪殷受命,承文王之志者,是乃寡有之兄武王勉为之。在兹东土,在周朝的东部一带,即商的故都、故土。

  12遹,述也。《释诂》云:“肆,故,今也。”“袛,敬也。”“遹,述也。”“绍,继也。”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史迁说:“务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13敷者,“徧也。”敷求,徧求也。《诗·抑篇》云:“罔敷求于先生。”笺训敷求为广索,是其义也。《释诂》云:“保,安也。”“乂,治也。”

  14 “惟,思也。”“耉,寿也。”丕远,犹言不远。宅与度通。训者,《释诂》云:“道也。”言徧求殷先哲王用安治民之道,并求商之遗老贤人,亦不远,汝心度量,可以知道矣。谓东土本商邑,故告以求商先王善政贤人也。司马迁说见《史记·卫世家》。云:“贤人君子”,谓“成人”。“长者,谓耉。”云“务爱民”,谓“保乂民”,云:“问其先所以兴亡”,即上所云“绍闻依德言”。

    15古先哲王,郑康成曰:“虞,夏也。”别,古与辨通。《周礼·小宰》注云:“故书‘别’作辨”。辨又通偏。《乡饮酒礼》注:“今文‘辨’皆作‘徧’。则别求犹上文敷求也。”由者,《诗笺》云:“於也。”言既徧求殷先王保民之道,又徧求古先哲王致民安乐之道。“康、乐”,“保、安”,俱《释诂》文。

    16弘,作“弘覆”。“于”一作“乎”字。“弘者,大也”。若者,《释诂》云:“顺也。裕者,宽也。”杨倞注:“弘覆如天,又顺于德,乃所以宽裕汝身”。言“百姓足,君孰不是也。”宋本《荀子》“裕乃身”下有“不废在王庭”五字,元刻、近刻皆脱之。此则言康乐安保民之君,弘大如天,而顺于德,安民即所以裕身。若是,则不度王命矣。“弘”下有覆,“于作乎”,见荀子。

   17郑康成曰:“刑罚及已为痛病。”《后汉书》和《帝纪》皆曰:“朕寤寐恫矜”。注引《尚书》曰“恫矜乃身。”恫者,《释言》云:“痛也。”鳏者,《释诂》云:“病也。”言民之痛病如在汝身,戒其慎刑罚。经文“瘝”乃为“矜”,或为“鳏”。 瘝,俗字,无畏的畏字作威。棐者,说文云:“辅也。”忱者,《释诂》云:“诚也。”皋陶谟云:“天明威自我明威。”《释诂》云:“保,康,安也。”“豫,乐也。”“乂,治也。”“佚,乐也。”言:敬之哉!天威之明,惟诚是辅,验之民情,大可见矣。小民不易安也,汝往尽心,毋苟安而好佚乐,乃治民之道。

  18 《周书》有之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怨。”注云:“或大而不为怨,祸难或起小怨。”《周书》曰:“惠不惠,懋不懋,”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惠者,《释言》云:“顺也。”懋者,《说文》作“”,云“勉也。”此申“小人难保”之意,言民之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恆起不意,当顺扰其不顺者,懋勉其不勉者。服,同反,《说文》云:“治也。”弘者,大也。“乃服惟弘”,即《左传》子旗所云“服弘大也”。言其所治弘大。应者,韦昭注《周语》云:“受也。”王氏引之云:“应保,犹云受保。”《易临象》传曰:“容保民天彊”,容亦受也。作新民,言惟王受殷民而安之,王方受保殷民,汝亦当思助王图度天命,与殷民更始也。卫民过去被纣氏日久,故戒以作新之。

  

  19呜呼,作“於戏”,“明”作“民”。《潜夫论·述赦篇》曰:作“於戏,”今文俱如是。敬明乃罚,《缁衣》引经“明”作“民”。

  20 “非”作“匪”,“眚”作“省”。“式”作“戒”。“眚灾”作“省哉”。下句言恐人有罪虽小,然非以过差为之也,乃欲终身行之,故虽小,不可不杀也。

  21何则,是本顽凶思恶而为之者也,“大罪,匪终,乃惟眚哉。下句言杀人虽有大罪,非欲以此终身为恶,乃过误耳,是不杀也。若此者,虽曰赦之可也。金作赎刑,赦过有罪,皆谓良人吉士时有过误,不幸陷难者尔。”是说此经之意也。“眚”作“省”。典者,法,常也。“式者,用也。言其自用有意为之也。适者,过也。既道报厥辜,言既以正道尽其罪,又当原情,不可杀之也。”

  22《释诂》云:“顺,叙也。”“时,是也。”有叙时,蒙上文言有顺是用刑者。“乃大明服,言君大明而民服也。”则勉民力为和调,敕者,《释诂》云:“勤也。”又云:“速,疾也。”

  23若、如、而,俱声相近。经作若,也顺也,若作如。咎者,恶也。康乂者,《释诂》云:“康,安也”。“ 乂,治也。”《大学篇》引《康诰》曰:“如保赤子”,若,如,声之转。王氏《鸣盛》云:“孟子引‘若保赤子’,释之云‘赤子匍匐将入并,非赤子之罪也。’”注云:“以赤子无知,故救之。”此言用刑则谓保民如保赤子,毋令无知陷于罪,如入井也。

  24郑康成曰:“刵,臣从君坐之刑。”“刑人”之刑,说文作“刑”,云“剄也”。字与不同。劓:刑鼻也;刵者,说文曰“断耳也。”言刑杀皆有天讨,非汝所得专,毋或擅刑杀人。又告之以虽轻刑如劓刵,毋或专之。

  25外事,“听狱之事也。听狱在外朝,故云外事。”《周礼》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而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郑注“外朝,司寇听狱蔽讼之朝也。臬者,法也。师者,众也。伦同仑,《说文》云:“理也”。殷罚者,荀子《正名篇》云:“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殷罚有伦,是言殷刑之允当也。则此言外朝听狱之事,汝陈列是法以司察其众,此商家刑罚有伦理可以也。又曰:“周公重言是也。要者,要辞。”

  26《周礼乡士》云:“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注云:“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服同伏,旬,十日。时,一时,谓三月也。丕者,《释诂》云:“大也”。 蔽者,郑注《周礼》云:“断也”。《周礼·小司寇》云:“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蔽之。”《乡士》云:“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遂士二旬而职听于朝。士三旬而听于朝,皆司寇听之。”方士之月而上狱讼于国,司寇听其成于朝。言断狱者据囚要辞以论罪,恐不详慎而误入人于刑,当伏而思念五、六日,或十三日至三月,乃大断之,为求其生可以出之,且恐囚虚承其罪,容其自反覆也。死者不可复生,何求不得,故君子尽心焉。 

  27次即作“即”,“逊事”一作“顺事”。“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予作“汝”,杨氏注云:“言周公命康叔,使以义刑义杀。勿用以就汝之心,不使任其喜怒也。惟刑杀义,犹自谓未有使人可顺守之事,故有抵犯者,自责其教之不至也。“时”,是也。彝、法,常也。义者,《中庸》云:“宜也”。《诗经》云:“庸,用也。”即,“就也”。《诗笺》云:“逊,顺也。时,“善也”。《释诂》云:“叙,绪也。”“惟,思也”。言汝既陈是臬,事罚断用殷法矣,当用其刑杀之合义者,勿用以就汝之意。乃汝尽弃顺道,言当以善叙之,又自思曰未有顺事以先教民也。下车泣罪,得情勿喜。古人责躬,不以罪当其罚而恶于民也。经文“次”,荀子为即者,次声之缓急,义皆得为就也。次汝封,犹言恣汝封,谓顺如其心。“能,恣也。”高诱曰为“从”。“能”,犹也。“顺,侞”,则此言顺如其心也。 

  28“未其有若汝封之心”。若亦顺也。《释言》云:若,“顺也”。咨,汝惟文考之少子,用兹义刑义杀,勿以顺汝之心,我心我德,亦惟汝知之。

  29暋作闵,弗憝作不譀。荀子《君子篇》曰:刑罚恭省,而威行如流,治世晓然皆知夫为奸,则难隐窜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曰:“凡人自得罪。”“此之谓也。”注云:“人之自得其罪,不敢隐也。”杀於人,取以货,闵然不知畏死者。憝,杀也。凡民无不得杀之者也。若此之恶,不待君之教命,遭人得讨之。”言民有自罹于罪者,寇贼攘夺,内为奸,外为宄,杀于人,取于货,强冒不畏死,无不怨之者,当顺民怨以行罚,则罪人亦自负其罪也。

  30元者,《释诂》云:“首也”,谓恶人之魁首。大憨者,大为怨于人。矧,王引之《经传释词》:“犹亦也。”惟,是。孝,善父母。友,善兄弟。袛,敬。服,治。厥,其,代指儿子。考,父。

  31于,俞椒谓“为也。”字,爱。厥其,代指父亲。显者,《释诂》云:“代也。”天显,谓兄于天伦有代父之道。克能,《释诂》云:“恭,敬也。”“鞠,是也。”吊者,善也。鞠子,稚子。哀,《广雅》:“痛也。”王引之谓古音哀如依。依,隐也。隐,痛。兹,这,指示代词,指上文那些不孝不恭不友不爱的现象。

  32戛者,常也。庶子,燕义云“古者,周天子官,有庶子       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或曰庶子、训人,师长。正人,掌握政权的官员。得罪,获得而惩罚。小臣诸节,谓小臣之受符节者。

  33播、者,《说文》云“布也”。敷者,  故也。瘝,当为鳏,《释诂》云:“病也”言不循用常法,其惟在外之庶子及师长不能行期教令,致使长民之官与小臣之受节治民者,乃别布施造狱之条。于民有大恶之人,弗肯念而用之,於病其君之人,是引为同恶,惟我其怨亡。郑海见书疏。君,国君。时,是,这。引,延。助、长。惟,是。憝,厌恶。

    34由,根据。兹,这,指上述罪行。义,合宜,引申为应该。率,法。率杀,依法杀之。

  35惟,是。君,诸侯国君。长,执政官员。言又谓国君及长民者,有不以善化导其家人者,于其小臣、外正,惟为威虐于民,放弃王威是也。越,与,和。厥,其,代指君长。小臣,官名,商、周初奉王命从事占卜、祭祀、田猎或征伐的朝廷官员。西周中期以后指职位低下的小吏。外正,谓在外的正长。大放王命,即方命,方,逆也。《史记》作负、废、弃。乃,则,用,读为犹,可也。乂,治,罔,无。克,能。典,法。

  36乃,你,内,图谋。裕,道也。敬忌,敬畏。裕,道,诱导,及,努力。怿,乐,高兴。

  37爽者,《大诰》:“爽邦由哲”。《汉书·翟义》传以“爽”为“勉”。爽为明,明亦勉也。惟者思也。迪,道,引导。吉,善。迪吉康,引导走上正道。

  38哲王,圣明的君王。思念殷商圣明君王之德。

  39用,因。康,安。乂,治。作,及,求、终。用康乂民作求,以把人民治理好,达到康安,作为最终的目的。矧,况、何况。罔,不。迪,道、导。适,善。

  40罔政,政治不好的意思。《释诂》言汝勉思道民于善以安之,我是以思殷先哲王之德,以安治民为终成殷先王之道,况今民无道之者,则不能向善,不有以道民,则无政以存其同矣。

  41监,视也。戾,止也,屡者,《释言》云:“亟也。”郭注云:“亟,大数也。”爽,《说文》云:“明”,明亦勉也。 

  42惟者,思也。殛者,诛也。尚者,上也。不静,不安。是说殷民尚未安定。迪屡未同,屡次教导。未同,没有一心,即不服从统治。

  43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即不管罪的大小,多少。矧,何况。郑氏注曰:“我思不可不视法文王,故告汝以明德之说,慎罚之行。今惟殷民不安静,未定止其心,道之以道,屡未和同。勉思天其罚诛我,我其不敢怨天怨民,袛自思惟其罪,罪无在大,亦无在多,不可不责躬也,况曰其上能明达于天乎!

  44彝,法。蔽,塞。忱者,《说文》云:“诚也。”敬德,《周礼·师氏职》“以三德教国子,二曰敏德,以为行本。”注云:“敏德,仁义,顺时者也。”献裕者,方言云:“道也。”

  45瑕者,《诗传》云:“远也。”殄者,《释诂》云:“绝也。”言汝其敬之哉!无作怨于民,勿用非道之谋、非典之法以蔽是诚心。则法敏德,以安汝心,顾省汝谋,远虑乃道,乃以安民,则国祚不以汝世远而殄绝也。言当世享。裕,道,诱导。乃献裕民,君奭云:“告君乃献裕。”瑕,疵,喻指过失、错误,殄,灭绝。 

    46肆,《尔雅·释诂》云“今也。”于,有。命,天命。大命,指自己的统治。享者,《说文》云:“献也。”凡封诸侯,必命之祭其封内之山川社稷,所谓命祀。服命谓服七章之服。命,七命也。《周礼·典命》云:“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无我殄享,即无殄我享。享,指祭祀。殄享,灭绝祭祀,即统治被推翻,国家灭亡的意思。

  47明,勉,服行。服命,行使职责。高,敬也。言敬听我训,则安治民之道也。

    48“替,废也”。“典,常”。言往就国,勿替其敬,常听我诰。

    49则汝用是殷民世享其国也。告,今作诰。

 

  50周公旦惧康叔齿少,告以纣之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故谓之酒诰以命之,明,昭告、宣布。大命,即天命,指殷人代替周人统治天下。妹邦,指殷商故土。《孔传》:“妹,地名,纣所都朝歌以北是。”马融曰:“妹邦即牧养之地。”郑康成曰:“妹邦,纣之都所处也。于诗,国属鄘。故其《风》有沬之乡,则沬之北,沬之东,朝歌也。其民尤化纣,嗜酒。今禄父见诛,康叔为其连属三监。乃,汝,指康叔。

  51穆,美称,《诗·文王》:“穆穆文王。”意思是尊敬的意思。

  52肇,开始,创建。西土,指周朝。国在西土,谓丰邑。《诗·文王有声》云:“作邑于丰。”周人先祖主要活动地区在陕西渭水流域,地处商朝的西边,故称西土。厥,其,指文王。诰毖,教训,告诫。《孔疏》:“告敕使之敬慎”。庶邦,指当时附属于周的方国首领。庶士,众士,泛指一般官员。越,与,和,少正,副长官。杨筠如说:“与《康诰》小臣略同,谓庶子之长,非秉正之大臣。”御事,为王室政事服务的官员的总称。

  53祀,祭祀。祀祭酒,谓文王不饮,而敬祭此酒。《曲礼》云:“祭食,祭所先进。”祭,祭先也。君子有事不忘本也。兹,则,就。曾适乾《尚书正读》曰:“祀兹酒,犹云祀则酒,即下文诰教小子饮惟祀也。”惟,只有,降,下。天降命,有德助福佑的意思,即天降福命。肇,劝勉。惟,只有。元,大。威,惩罚。用,因。大乱,犯上作乱,造反。丧德,丧失德行。罔,无。非,不。此句是说无不都是因为饮酒而干的恶行。越,及。用,因。丧,灭亡。辜,罪。

  54小子,指文王的后代子孙。有正,指执政大臣。有事,指治事小臣。泛指朝内的官员。彝,经常。

  55越,和。庶国,指附属于周的方国,此为外服。惟,只,只有。德,道德。将,扶持。德将,以德扶持。德将无醉,是说祭祀时也要用德来要求自己,少饮酒,不致醉。

  56迪,开导、教育。小子,指臣民的子孙。土物者:土所生之物,指黍稷。《洪范》云:“土爰稼穑。”钺者,《释诂》云:“善也。”言非祀无敢遊饮,惟欲正我民。汝封当爱惜土地所生之物,以善其心,听之祖考之常训。谓酒以糜谷,当爱惜也。 

  57祖考,指文王。彝训,指遗训。越小大德,指所有的人都要以德为尚,即在戒酒这件事上,不分大小。

  58小子,指姬姓子孙,不论年纪大小,都要一视同仁地戒酒。妹土,即沬土,康叔治卫之地。嗣,今后。尔,你们,指殷民。股:大腿;肱,臂之自肘至肩部分。股肱,比喻得力的辅助者。纯者,贾逵注晋语云:“专也。”艺当为种植,黍稷,泛指庄稼。事,奉养,侍奉。长,兄长。

  59肇,《尔雅·释言》曰:“敏也。”敏,迅速,犹言“赶快”。服,从事。贾,泛指贸易活动。《白虎通·商贾》篇曰:“行曰商,止曰贾。”用,以。 

  60厥,其。庆,喜,高兴。洗,洁,鲜。腆《说文》:“设膳腆腆多也。”洗腆,古语,丰盛的意思。自洗腆,指亲自准备丰盛的饮食。致,得到。

  61庶士、有正、庶伯、君子,统称官员。其,希望。典,经常。

  62克,能。羞,一作馐,献。耉,老,指父兄。惟,与。君,指诸侯国君。

  63丕,语气助词。省,反省。作,举动,行动。稽,止。中,合乎。尔,你们,指官员。尚,常。馈祀,《礼仪·土虞礼》郑玄注:“馈,犹归也。”贾公彦疏:“祭祀于神而言馈。”这里指国君所举行的祭祀。郑玄注:“助祭于君。”乃,就。介,求。于省吾《尚书新证》说:“介应当读丐。丐,乞也。”《诗·七月》“以介眉寿。”《楚茨》:“以介景福”。《不  簋》:“用乞多福。”用逸,指饮酒作乐。

  64允,长期,惟,是。正,政,指执政的官长。事,指执事的僚属。天若,即帝若,天命,元德,大德。忘,被忘记。

    65 西土:指周原一带

  66《释诂》云:“棐,辅也。”“徂,存也。”

  67“美也。”丰厚。不腆于酒,引申为不多饮酒,言汝封当念我西土辅臣,惟在邦君治事,尔小子庶几能用文王之教,不美于酒,故我至今能受殷大命。

  68注释:惟,有。在察。引申为稽古。哲王,圣明的国王。迪,助词。天显,即天明、天命也。周秉钧《尚书易解》谓:“畏天显者,天命不常也;畏小民者,小民难保也。”经,行,乘者,《释诂》云:“执也。”哲者,敬也。

  69成汤,建立商朝的第一代国王。帝乙,商纣王的父亲,商代倒数第二个王。咸成就王道,《释诂》云:“皆也。”江声云:“咸,遍义词,言自成汤遍数之于帝乙。”刘起的新解释为汤名较妥。相,省视。于省吾《尚书新证》曰:“畏相,言畏敬省察,谓克己之功。”御事,治事。棐,辅。恭,敬,此处当指恭敬王命尽职尽力。暇,闲。逸,安乐。矧,况,何况。崇,聚。

  70越,发语词。服,事。外服,指附属于商朝的方国诸侯首领。商朝时期,政治结构由中央王室和地方方国诸侯两大系统组成。中央王室称内服,或叫王畿。地方诸侯叫外服。此段可由《大盂鼎》铭文印证。铭文曰:“周康王云:‘我闻殷坠令,佳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肄)于酒,故丧师也。’”边侯甸即侯甸男卫邦伯之属,外服之官。侯甸男卫邦伯统指方国诸侯。而内服指王室的百官,朝内官吏。僚,官。尹,正。庶尹,众长。亚,次,正官的副职。宗工,指做官的宗室成员。百姓,百官或谓贵族成员。里居,王国维、郭沫若认为“里居”为里君,可备参考。

  71湎,沉溺。惟,只。成王,成就王业。越,与、和。尹,正,在官之人。袛,敬。辟,君主。

  72在,察。嗣王,继帝乙之后的王,即纣王。酣,饮酒不醒不醉曰酣。命,天命。厥命罔显,不能显天命于民。祗保越怨,(对劝谏者)以怨报德。易,改变。诞,大。纵,乱,淫者,王逸注《楚辞》曰:“游也。”泆,乐。彝,法。用,以。燕,安乐,衋,《说文》:“伤痛也。”

  73惟,只。荒,大。腆,善、厚。惟,思,考虑。息,止。乃,其。逸,安乐。疾,《诗笺》云:疾,害。很,戻。克,能。不克畏死,是说商纣王恃天命,不知祸将至。辜,罪。辜在商邑,在商都作恶、犯罪。越,及。罹,忧。

  74弗,不。馨香,芳香,祭祀时的香味。登,升。诞,其。庶群,指纣王的群臣。自酒,私自饮酒。腥,臭恶。纣王民怨大而上与群臣嗜酒的臭恶升闻于天,所以上天降下了灭亡殷商的灾祸。罔,不。惟,只。逸,过度享乐。虐,暴虐。惟,是。民,指商纣一类人。速,招致。辜,罪,惩罚。

  75惟,思。若兹,如此。诰,训诫。

  76无,通毋,不要。监,察看。

  77厥,其,命,这里指国运。其,同岂。监,监殷。抚,据。时,是,指示代词。

  78曰,谓。见《尚书说》。劼,谨慎。《说文》:“劼,慎也。”毖同必,敕也。献臣,指卫地叛乱后又归附的殷民。侯甸男卫,外服官。当时东方参加叛乱的诸侯很多,指归附的东方诸侯国。矧,与。太史、内史,均属官名,属于史官类。参见《大诰》作册注。两个友字,意为左右。史籍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或反之,“右史记言,左事记事。”是说史官在国君身旁记录言行,一说泛指太史官、内史官。越,与,和。百,非实数,言其多。《诗传》云:“宗,尊也。工,官也。”

  79事者,士,事也。服休,燕息之臣也。休,息止也。服采,为朝祭之臣。即管理君注游宴休息和朝祭的近臣,属于御事之类。若,你。畴,同寿。三寿,指下面的三个官员。王国维说:“若畴,犹言尔辈。”《释文》云:“畿”,本作“圻”字。故郑注以圻为封畿。违,行者,谓邪行也。薄者,勉也。薄违,意思是对邪行和反叛进行镇压。农父,司徒。管理农业生产。若,顺。保,安。若保,使农人顺服并安心生产。宏父,司寇,掌管司法事务。辟,法。矧,语气助词。汝,你,指康叔封。刚者,强也。制,断。

  80或,有。群饮,聚众饮酒。佚,放纵。周初严厉禁群饮。《周礼·地官·司越》:“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以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持而戮之。”尽,完全。执拘,逮捕。周,指周王都邑镐京或洛邑。予,我。其,将要。

  81迪,引导,引申为归附的官员。诸臣惟工,泛指百官。庸,用。姑,暂且。

  82斯,这。享,劝告教导的意思,孙治让《尚书骈枝》曰:“此蒙上殷诸臣众工湎于酒者勿杀而姑惟教之,较之上罚群饮之不教而杀者,独为宽恕,故云‘有斯明享’”。乃,还。仍,不用,不遵从。我一人,即余一人。恤,怜悯。蠲,除,赦免。此句大意是,有了这样的宽恕,仍然不尊从教诰的,我将不怜悯、不赦免这种事。时,是,指示代词。同,立时。

  83典,常。毖,教诰。辩,王念孙曰:“辨之言俾也。”“俾亦使也。”详见《经义述闻》。

  84《传》曰:“辩,使也。勿使女主民之吏湎于酒。”司,治。司民,指治民的官员。

 

  85以,由,暨,与。达,通。大家指卿大夫;臣指卿大夫下面的官员。庶民,众民。《周礼·地官·载师》郑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周礼·家司马叙官》云:“家,卿大夫采地。”盖大夫称家卿称都。大家,《孟子·离娄》言:“臣室也”。 惟邦君,惟当为暨。康叔所治,当有卿大夫采地。又其所职乃当州之牧,故得统领二王之后与列达之君。王以下是邦君,邦君就是诸侯国君,所以王应高于诸侯。《周书》中除国王、周公外,无有称王的诸侯,所以这里的王高于诸侯。

  86若,其。恒,常。越,及。师师,前一个师字作众讲,后一个师作长讲。指众长、众官也。尹,正,大夫。旅,众。尹旅,即众大夫。

  87厉,杀戮无辜曰厉。予罔厉杀人,我不能滥杀无辜。厥,其。敬劳,尊敬,慰劳。曾运乾曰:“各邦君长,亦先我而敬劳之”。肆,极。徂,往。肆徂,犹言赶快去。肆往,过去往日。人历,当指奴隶。宥,宽恕。肆亦,同肆往。见,同伣,刺探情报。周秉钧《尚书易解》则说:“见,露。”见厥君事,谓泄露其君事。亦,通。戕,枪,残害人的肢体。

  88启者,《说文》云:“教也”。乱者,《释诂》云:“治也。”监者,《周礼太宰》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言王教诸侯使监视,其治皆为民也。胥为相,见《释诂》文。戕为残。敬寡,即矜寡。《大传》曰:“老而无妻谓之鳏,老而无夫谓之寡。”属,《说文》解“妇人妊身也”。即孕妇。属又作逮,微也。亲妇之贱者,谓之属妇。合,同。由,道。容,宽。《荀子·非十二子》:“迂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

  89效,即(爻攵),形之讹。教,教令。邦君,诸侯国君。越,与、和。厥,其,指王。曷,何。引,长。恬,安。若,如。兹,这,指示代词。监,治理,统治。攸,所。辟,邪僻,指叛乱之类恶事。

  90惟,语气助词。若,比如。稽田,是古代天子、诸侯亲耕之田,实际上是属于天子、诸侯所有,征用民力以天子诸侯名义耕种的土地。古代有“耤礼”,每逢春耕时,由天子、诸侯执耒耜象征性地三推或一拨,亲耕田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敷,布、播种。菑,新开垦的土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惟,思。陈,治。陈修,修治的意思。疆,界。畎,田间水渠。

  91垣墉,墙。马融曰:“卑曰垣,高曰墉。”涂,涂塞。塈,涂屋顶。茨,以茅草盖屋。曾运乾说:“言为国为作室,暨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当塞向墐户,以防宵小。”梓材,材之美者,良材。勤,辛勤。朴,去皮但没有制成器具的原材料。斫,加工的意思。丹雘,油漆用的红色颜料。

  92今王,周成王。此处为周公代成王诰语。惟,思。明,勉。怀者,《释诂》云:“来也。”夹,辅也。庶邦,诸侯国。享,献,即纳贡。方,方国。兄弟方,盖指姬姓诸侯国。后者,《说文》云:“继体君也。”这里指诸侯国国君,

  93典,常。集,会合。这里指朝会。丕,大。皇天,即上帝、上天。付,《说文》:“与也。”《史记》作附,是付附通。肆者,《释诂》云:今也。怿,悦,和怿,心悦诚服。先后,教导。迷,惑。迷民,指殷顽民。怿,这里当读为斁,《说文》云:“斁,终也。”言天既付中国民与其疆土于先王,今王思用德和服先道此迷惑之民,用终先王所受大命。

  94己,叹词。若兹,如这样。监,统治。《说文》云:“监下也。”言如此监民,惟子孙常保斯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