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四章 康叔封卫治卫及任周朝司寇

浏览: 次 日期:2013-12-20

第二节

 

    2、卫国的都城及疆域
    朝歌即今天的淇县县城。朝歌的原意是喜迎朝阳、高奏凯歌,是商纣王纪念平定东夷大获全胜而取的名字,寓意喜庆吉祥。城西的老寨山原名叫朝歌山、朝歌寨,朝歌因此得名。古人曾认为“夫朝歌者非时也,”《见《史记·乐书》,意思是“早上就唱歌,唱的不是时候”。于是,王莽篡政时,曾将朝歌改名“雅歌”。建国前编印的《辞源》,建国后出版的《辞海》都列有“朝歌”词名。
朝歌古时称“沫邑”,商纣时改名“朝歌”。
唐史学家颜师古指出;“殷墟,汲郡朝歌县是也。”
    唐《通典》写道:“卫,汉朝歌县,古殷朝歌城。在今县西纣都。有鹿台,谓之殷墟上宫台……”。
    宋代的《元和郡县志》、清顺治的《淇县志》、清乾隆《淇县志》、清《卫辉府志》,直至民国四年出版的《辞源》,都解释“殷墟即朝歌也。”
    明清时,朝歌城外有座“殷墟桥”,《卫辉府志》、《淇县志》载;“殷墟桥,在城北三里,知县李尚实建。”
    高遐昌在《朝歌山下吊殷故宫》一诗写道;
    “太行山木气萧森,殷代故宫何处寻?台筑摘星云惨淡,河书折胫水深沉。只因拒谏饰非久,谁敌白旄黄钺临。禾黍悲歌千古恨,更怜七窍老臣心。”
    “故宫传到近山阿,万古唯晋禾黍歌。九鼎周迁谁与问,三仁殷有恨如何?无人能挽孟津渡,过客空悲折胫河。哀草寒烟徒怅望,野人惯说纣王窝。”
    据张轸先生所著的《话说古都群》一书介绍说,“朝歌古名沬或牧。郊外即著名的“牧野”所在地,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淇县建都始于商中期,自公元前14世纪初商王河亶甲迁相后,豫北成为王畿,王畿内封有子姓沬国,建都于今淇县县城,其史实不详。据甲骨文记载,沫为商王田猎之地,帝乙时又在此建筑离宫,成为殷商的别都,沬国因此外迁或灭亡。别都建成后,帝乙及纣王二代长期居此,离宫也是实际都城。此时商王朝政局紊乱,民众不满,诸侯离心,而姬姓周王朝却从关中崛起。在公元前1046年一个甲子日的早上,周武王率诸侯联军与商纣王军大战于沬(牧)城之野,周军大胜,商军溃败。武王率军乘胜攻入朝歌,商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商亡后朝歌仍存,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载,约在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40年),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封武王同母弟康叔于此建立卫国。
    “朝歌是卫国前期的主要都城”,此后,该城先后为魏、秦的朝歌邑,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联合灭秦,项羽封原赵国将领司马卬为殷王,定都朝歌,是当时‘十八路诸侯’之一,但仅一年即被刘邦攻灭。元设淇州,因淇河得名。明降州为淇县①。
田涛先生在《纣都朝歌》一书中写道;“淇县古为沬邑,后名朝歌,为殷纣帝都,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道:‘邶、鄘、卫之国名,在禹贡冀州。……及商之季,而纣都焉。武王克商,分自殷墟,朝歌而邶,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并说‘朝歌故城在今卫州卫县西二十二里,所谓殷墟。’按卫县故城,在河南省浚县西南五十里,今为卫县集(见《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而卫县(贤)集西二十二里,即今淇县。
    《史记·周本纪》、《正义》所引《括地志》曰“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并引《帝王世纪》的材料说“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殷故宫,《淇县志》曰;“在县西朝阳山,其址尚存。”
    朝歌邑,《淇县志》曰;“即殷旧都,汉置县。”
    “朝歌作为殷都,历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帝。考武丁、武乙为时较短,而帝乙、帝辛合起来,却有近七十年的历史。”
    也就是说,朝歌城原为殷旧都,康叔封卫后为卫都。
    朝歌的所在地古名为沬,在今县城西坛、三海一带,因沬水(今三股泉)而得名,古籍称“沬”为“妹”,又称妹乡、沬邑、沬邦、妹国。《诗经·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等即指此地。周武王灭商,朝歌仍存在,康叔封卫,卫国的都城是在殷都朝歌的基础上建成的。《左传·定公四年》载卫祝佗叙卫国初封对苌弘曰“闻蔡将先卫,信乎?”苌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卫,不亦可乎!”子鱼曰;“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命以《康浩》而封于殷墟。”所谓“殷墟”、“商墟”,是指卫都是在商旧都基础上建成的。经过武王、周公两次率军攻伐,朝歌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为一片废墟,即朝歌为墟,但城垣仍存。
    为军事防御之需要,康叔封卫后,即率领其臣民,经过抢修,在帝乙城的基础上建成了新卫都。
    周代卫国恢复所建的朝歌城,有宫城,内城和寨城三重,俗称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
    宫城在内城中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因纣宫室被焚,康叔乃另居殷墟之定昌。定昌寓意有一定昌盛之意。《世本·居篇》曰:“卫,宋襄曰,今定昌也。康叔从康徙封卫,卫即殷墟。定昌之地,畿内之康,不知所在地。”定昌宫更称“卫国王宫”,又称“康叔宫”。从起秀门东去,在拱极门和小东门之间。遗址在东街北头及东拐处。商周为一村,街向东西,名曰定昌村。卫康叔在村西段(今县人民医院处)路北建卫宫殿。汉改县衙,后历代为县州郡治所,衙前称“县前街”,清在县衙东侧建一较大仓库,演化村名为东仓,又改称“承宣街。”1979年以后,东仓与东街同时扩建,两村居民逐渐连在一起。东仓亦称东街。旧址处现在是一派荒凉景象,附近有护城河旧址。
    内城亦称二道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2100米,面积6.5平方公里,城北在三里桥,向东到新房西,南折与东城墙合,向西到南铁路立交桥,南折直到稻庄,南城墙在现稻香路北。现存的遗址高大,不愧为大国都城。
    城内阁南街后人建有康叔祠,祀卫国开国君主康叔。
    康叔祠。
    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户部给事中高遐昌捐地,知县王衍创建。到民国初年祠内尚有大殿一座,瓦皆琉璃,庄严宏伟。殿方三丈六尺,前两侧有陪廊六间,对殿为瓦房三间,大门出厦三间,阶高十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为淇县第一高小。抗日战争前,为民众教育馆址。日军侵占后,于1939年在此设日伪医院。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仅有大殿及临街高墙一处。新中国建立后,为县建筑公司住址(中山路阁南段18号)
    内城的墙基现仍有保存,西墙及北墙矗立地表,土筑城墙宽30米,高2—4米。当地人说:“二道城西城墙南段截止处往东,原是一高坡,直达淇县西城门外。过去出淇县西门。要爬一高坡,才能出去,这就是二道城城基”。“二道城由西城墙南段截止处东折至西门外向东南蜿蜒而去。”
    城内还发现多处冶铁、制陶、制骨作坊遗址和墓葬,摘心台遗址在县城上街路与红旗路之间。
    第三道城(寨城)由局部墙体、防御工事、山崖及河道等屏障断续组成,平面上呈不规则梨形,周长达65公里,可见当时的卫都之大。残存的土筑城墙宽30米,高2—3米,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寨城与内城相距十七里,郭的范围相当大,可想当时卫都防御设施之严密。
    在朝歌城外,有座淇水关,位于淇县(古朝歌)高桥村,距县城东北12公里,淇水(淇河)西岸,与浚县隔河相望。据传夏时建村,帝辛时为城北重要关隘和屏障。淇水关不仅是淇水渡口,而且还是军事要塞,故取名“淇水关”。殷纣王在此筑起了第一道朝歌城,派大将黄飞虎镇守之。卫国都朝歌时,仍为一处军事要塞。明万历年间,淇河涨大水,大石桥附近出现“蜃景”,人们认为是祥瑞之气,故将淇水关更名为高桥村,沿用至今。据明、清《淇县志》载:高桥村为淇县建置镇,寨垣整齐,设有四门:南门题额为“淇水关”三个遒劲大字;北门题额为“山河镇”;东门题额为“淇澳绿竹”;西门题额为“行山映翠”,四门高大整齐,蔚为壮观。
县西朝阳山上,有纣王冬季采暖的行宫。西侧有千佛洞,滴水洞前有纣王饮马处。朝歌山为纣王屯兵的朝歌寨。有金銮殿遗址。山后有清凉庵,为纣王消暑避夏的地方。
    关于卫国的封域,史书记载颇多。《左传·定公四年》曰:“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境,取于有阎之土,以供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
    杜预注:“武父,卫北界。圃田,郑薮名。”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的卫国封地,大致包括着以古黄河、淇水间商墟为中心,北起武父(今河北武安),南至圃田(今郑州、中牟县之间),西傍凡(今河南辉县境)、雍(今河南修武县境)二国,东邻曹(今山东定陶县)、郕(今山东汶上县)二国。即今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河北省南部的各一部分,以及山西省东南一小部分地方。
    韦占江先生载文曰:“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相土的东都一带,是周天子举行“大蒐礼”的战略要地,大蒐礼原为以田猎之名举行的军事演习,后演变成加强统治、炫耀武力的手段。相土的东都,正如《逸周书·作雒解》所云:“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中的东地。周公平定武庚及“三监”的叛乱后,将卫迁往商墟的同时,将东地的驻守任务交给了康叔的次子中旄父。中旄父的东邑即商先公相土的东都故地。陈逢衡《<逸周书>补注》引吴庆恩之说,认为“东者鲁、卫之间地名,在大河之东,秦汉之东郡也。”秦汉东郡治濮阳县。清光绪《开州志》说:“濮阳故城,在州治西南二十里,汉旧县。东、东都即今濮阳县西南的故县村一带。”“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有阎应在周的东都成周洛邑西南,这是康叔任周王朝司寇时供朝宿的地方,就是后来周的甘氏和晋的阎嘉争夺的“阎田”。
    郭霞在《卫国历史研究》一文中也指出,卫国的疆域主要是在殷墟,北起武父(今河北省大名县有“武父城”)以南,南指圃田(今河南郑州东有圃田)以北,西近东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地区)附近,东达今山东滨海一带。
在周初所封的诸侯国中,卫国的疆域在诸侯国中是相当大的,这说明周王朝在平定“三监”之乱后,把卫国作为镇抚东方稳固新生王朝局势的大国而分封给康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