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卫国文化史考》第三章 封国康城及周朝平定“三监”之乱

浏览: 次 日期:2013-12-03

第二节

    2、武庚朝歌续殷   周武王克商建周以后,虽一战消灭了殷纣王,占领其国都朝歌,但商的残余势力还很大,有可能卷土重来,对新生的周王朝构成威胁。周本商属的一个小国,治理偌大的原商地,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如何处置殷遗民的问题。摆在了周统治者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周武王与众臣商讨统治之策,师尚父主张把殷人全部杀掉,召公认为应区别对待,周公则提出分化利用,施以笼络的办法,以稳定新生的周朝政权。武王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采用周公之法,对首恶者处以极刑,对多数人分化利用。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封纣王子武庚为禄父(商后),留在商都朝歌,通过武庚禄父之手,“以商治商”,达到控制商人的目的。   《史记·殷本纪》曰:“封纣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悦,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据有关资料介绍说,武庚幼时即聪明好学,他平时对纣王并不驯服,看不惯他的刚愎自用,昏乱暴虐,就在周朝大军甲子日逼近朝歌之时,群臣闻报,面面相觑,纣王闻之则嗤之以鼻,仍然饮酒作乐,全然不把小小的西周放在眼里,当周军前锋距朝歌只有七十余里了,才不得不撤去酒席,仓促组织几十万奴隶应战。周军在玉门外与商的侍卫军展开激战,双方死伤甚多,“血流漂杵”(见《尚书》)。由于奴隶们的反戈,商纣大败逃回殷都。城破前,他把儿子武庚叫到跟前沮丧地说:“天灭我也,我死后你要把我葬到淇河畔最低洼之处,我就满足了。”因纣王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平时爱跟自己打别,你叫埋在尖山上,他会往深潭里埋。你叫往低洼处埋,他非埋在尖山不可,这样就达到了纣王的目的。因为纣王通过占卜,如能埋在尖山上,殷商的江山还会兴旺。朝歌城破后,纣王逃到鹿台,穿上华贵的衣服自焚而死。   商亡后,周武王封武庚为禄父,以承商祀,武庚先是到鹿台、玉门收敛其父殷纣王与苏妲己的尸体,接着,他着手为父亲办理丧事。人死了,不能再违背其遗愿,武庚把父亲埋在淇水湾的低洼处,谁知泥土冲积,成为一个高大的土丘,这就是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纣王墓。   纣王墓在淇县城东八公里的河口村北,淇河口大桥北侧淇河大堤上,墓冢高大,上面荆榛丛生。古时冢前曾有“纣王之墓”大碑一通,后毁。1990年又竖起壮观之巨碑。碑阳:“纣王之墓”四个苍劲的大字,为著名历史学家周谷成先生1987年所题写;碑阴:“商纣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孟世凯先生1986年撰写的。另一通碑上刻“大商帝辛之陵”,为中华殷氏宗亲会所立。   淇河边还有两个小冢,一曰娘娘冢,一曰妲己冢,也许就是周武王当年割掉头颅回丰京祭祀所用的两个女人头颅,此处留下的是无头冢。   关于殷纣王,《史记》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能赤手空拳同猛兽搏斗。”《论语·子张》认为纣王并不至于象大家传说的那样坏,孟子也认为纣王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见《孟子·公孙田章句上》)。宋代大学者朱熹在集注中说:七百余年后的齐国“民苦虐政之甚,异于纣之犹有善政”,对帝辛做了肯定。   纣王曾平定东夷,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甚至在战争中用上了大象,夺取了许多胜利,促进了北方文化向南方的传播,对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定功劳。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有诗句“中原统一肇此人”,还写道:“这个人是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向南发展,是纣王的功劳” (《今昔蒲剑》)。   近人顾颉刚的《纣恶七十事件发生的次第》指出,现在传说的纣王的罪过是层累和叠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他还考证,妲己的形象得自西汉末年刘向的《列女传》;纣王淫暴的许多情节,源自周人为达到宣传目的所进行的人身攻击,并被后人尽情夸大。   另有人撰文提出,所谓纣王爱酗酒,无非殷人本好酒,而纣王酒量或许特别大些;所谓不用贵戚旧臣,是因帝乙把王位传给次子纣,而不传给长子微子启,朝廷遂分裂成两派,反对派因丧权失势不断对纣攻击;所谓重用小人,是提拔奴隶小臣为大夫卿相,这正是进步措施;所谓听信妇言,是人们少见多怪,商朝女性活跃,不乏武丁时代妇好那样的巾帼英杰;所谓不留心祭祀,也不属实,出土卜辞证明,当时的祀典最为完备。   燕昭安先生撰文指出,以上种种,说明纣王是个有争议人物,他有过,但也有功。   纣王墓东原是一处极深的潭涡,两千多年来,那里日夜涛声不断。明代刘希鲁有诗感叹曰:“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出缔佳城。时时澎湃惊人耳,疑是当年叱咤声。”   武庚在故都,人们对他还是亲善的。他也伺机培养势力,以企恢复殷商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