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笔者曾作《康氏得姓祖康叔及其世系》、《周宗卫世家谱系图》,并把《谱系图》和《谱系图说明》上传到了《中华康氏网》上。自得姓祖康叔到卫君角,共传44位国君,历833年。卫国灭亡在前209年,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卫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存续时间又特别长,各种史料中对卫国的历史有较充分的记载,因此,从康叔到君角,家族发展的主线是比较容易搞清楚的。而君角之后,由于国亡主灭,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失去了对这一家族的关注,家族活动也不再成为史官记载的对象,造成了阶段性的家族史料的匮乏,要搞清楚康叔后代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就需要下一番较大的功夫。笔者将阅读中得到的材料,缕述如下,因视野所限,难免挂一漏万。文中出现的阙漏或不当,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史记·周本纪》:“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帝王世纪》五:“汉武帝元鼎四年,东巡河洛,思周德,乃封姬嘉三千户,地方三十里,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帝王世纪》五:“元鼎五年,嘉弟昭进爵承休侯。”汉武帝的这次封赏,从广义上看封的是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但如果细数小宗,从姓氏的“氏”来看,他封的却是康叔的后代。姬嘉准确地说,应该是姬姓康嘉。因为姬是“嘉”的姓,康是“嘉”的氏。嘉是周文王嫡子、卫国始封国君康叔的后裔。这次封赏,源于汉武帝“思周德”,是武帝“尊二王备三恪”政策的一部分。史籍记载中,是为了强调这次封的是周文王的后代,才把康嘉称作姬嘉的。
我们之所以肯定姬嘉是姬姓康氏,是康叔封的后代,根据有以下四点。
首先,我们看西周初所封的同姓诸侯国中,和“子南君”有关的究竟是那一家。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者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畘、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从现存史料看,此二十六国中,只有康叔的后代才有称子南君的。《史记·卫康叔世家》:“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史记·周本纪》“号曰周子南君”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汲冢古文谓卫将军文子为子南弥牟,其后有子南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并六国,卫为最后,疑嘉是卫后。”而颜师古《汉书注》中认为“子南,其封邑之号,为周后,故总言周子南君。”
再者,嘉的弟弟昭被汉武帝封为承休侯,而承休侯的分封之地,亦可证明嘉是康叔的后代。《后汉书·黄琼传》:“(黄琼)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唐李贤注:“汉颍川有承休侯国,元始二年更名为邟。”颍川是古代郡名,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置,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范晔《后汉书》志二十《郡国》:“颍川郡,秦置。”《说文解字·邑部》:“邟,颍川县,从邑,亢声。”宋陈彭年《广韵·唐韵》:“邟,邟城,在阳翟。”宋丁度《集韵·唐韵》:“邟,城名,在阳翟。”梁顾野王《玉篇·邑部》:“此字电脑上打不出,左面一康字,右面加软耳朵旁 ,邑名。”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又有【】 ,同音地名,则即康也。”《路史·国名记》:“《姓书》康叔故城在颍川,宋衷以为畿内国。”而阳翟的康城正是康叔的封地所在。唐代李泰《括地志》:“故康城在许州阳翟县西北三十五里。阳翟,今许州禹州府。”康叔封地的“康”与“邟”、“ ”二字同音同义异形,“邟”、“ ”二字正是因为强调它们是古代封国名,才在右边加上邑部的。而作为封国名,三字意义无任何差异,只是用作姓氏时,才常用“康”字。而文王后代中,只有康叔才被封在康城。汉武帝及相关的大臣肯定是知道嘉是康叔的后代,才把他封在原封邑所在地的。
《汉书·武帝纪》还记载,“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前面我们已提到,公子郢字子南,是支子的身份。嘉被封为周子南君,他的身份也符合孽子的身份。因为孽子就是支子。《说文解字·子部》:“孽,庶子也。”清段玉裁注引《玉藻》:“公子曰臣孽。”郑注:“孽当作枿,声之误也。”玉才按:“此记文本作枿。注曰枿当作孽。后人因注改经,又因经改注,师古《匡谬正俗》未之知也。凡木萌旁出皆曰孽,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枿二字意义相同,指树木砍去枝条后又长出了新芽,也泛指植物根部长出的分枝。《墨子·节葬》下:“然后伯父、叔父、兄弟、孽子。”清·孙诒让《墨子閒诂》:“孽,庶子也。”这里指的是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因此,也称支子、别子。据《史记·卫康叔世家》:“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由于公子郢固辞太子之位,因之失去了宗子的地位,他和他的后代就只能以支子的身份传世了。这也说明,《史记》的记载前后是一致的。嘉就是出自姬姓的康叔后代中的一个支子。当然,他也不再用姬姓作氏,只是不忘自己出自姬姓罢了。因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嘉的直系祖宗康叔在“胙土”之时,也就是在得到封地时,就有了自己的氏。祖先有封邑的贵族后代为了显示自己出身清贵之家,还会坚持使用自己的氏。因为在古代,姓是用来别婚姻,氏是用来明贵贱的,贵族的后代是轻易不肯抛弃自己的氏的,除非有万不得已的原因。
《帝王世纪》五:“光武建武三年封姬观为卫公。”《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三年二月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周承休公姬武为卫公。”光武帝在改变他们封号的时候,没有变成别的,而是变为卫公,也足以说明他们是康叔的后代。
当时汉武帝在寻找周文王的后代时,为什么没有找到别的宗支,寻到的偏偏是康叔的后代呢?因为周王朝及其立国时所封的同姓诸侯国,康叔之国是最后灭亡的。据《史记·周本纪》,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灭周,名义上的“诸侯共主”即不复存在。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而康叔之国,卫君角在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还是被保留了下来。作为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在秦统一天下的大势中,又续存了十三年,直到前209年才被秦二世废掉。而且,卫国灭亡时,未经历战争和杀戮,家人得以全部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全家族的人也不会四处流徙,因此也就更容易被汉武帝和下面相关的大臣找到。
康嘉被封之后,不但得到了方圆三十里的土地,而且从地位上看,“比列侯”,有了相当好的政治待遇,这就给子孙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子孙在两汉时期也代代公侯不绝。细考两汉时期和后代的相关的史料和典籍,这支康氏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是可以勾画出一个大致轮廓的。这些史料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帝王世纪》、《说文解字注》等。
在这些典籍中,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康嘉的分封地和分封后的发展情况,记载较为详细、系统。
说《说文解字·邑部》:“邟,颍川县。”清段玉裁注:“见前志。今《地理志》云:‘颍川郡,周承休侯国,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郑公。’攷《后汉书·黄琼传》‘封邟乡侯’注引《前书》‘周承休侯国,元始二年更名曰邟’,与颜本绝异。今按李本、颜本皆非事实。志文当是‘邟’字大书,‘周承休侯国’五字小书注于下。此侯国不与他侯国同,故不以县名为国名也。‘元始二年更名曰郑公’,‘二年’当以《平帝纪》、《外戚恩泽侯表》作四年,字之误也。《郡国志》无邟县者,并省之,故有邟乡也。汉封殷周之后可考者:《武帝纪》‘元鼎四年巡省豫州,封周孽子嘉为周子南君,’此《史记·封禅书》所谓‘以三十里封周后’、《外戚恩泽表》所谓‘初得周后,复加爵邑也。’《元帝纪》‘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此《地理志》‘周承休侯国,元帝时置也。’《成帝纪》‘绥和元年二月,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进爵为公,及周承休侯皆为公。’此《后汉书·光武纪》注所谓‘成帝封姬延为周承休公’是也。《平帝纪》‘元始四年改殷绍嘉公为宋公,周承休公为郑公,’是则成帝先进周承休侯为公,平帝乃改周承休公为郑公,《地理志》特约言之耳。《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四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盖乱后失其封故也。‘建武十三年,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周承休公姬常为卫公,’则又易其地而因易其国名也。”
这段《说文解字注》的注文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它对“邟”在颍川做了更细致的论述;二是引用多种资料说明嘉及其后代在不同时期封爵,并且通过不同文献的记载作了比照,通过相互印证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三是对前代典籍中记载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如“元始二年”有误,实际应为“元始四年”。总之,这段注文是研究康叔后代在两汉时期发展状况的珍贵史料。其实,段玉裁的记载是有出处的,我们通过对《史记》、《汉书》等文献的钩稽,印证段玉裁有关记载的准确性。我们把得来的史料缕述于后:
《史记·建元以来诸侯年表》:“周子南君,以周后绍封。”
《汉书·外戚恩泽表》:“周子南君姬嘉,以周后,诏所褒侯。三千户。元鼎四年十一月丁卯封,六年薨。”
《汉书·外戚恩泽表》:“元封四年,君置嗣,二十四年薨。”
《汉书·外戚恩泽表》:“元始四年,君当嗣,十六年,地节三年,坐使奴杀家丞,弃市。”
《汉书·外戚恩泽表》:“元康元年三月,君延年以当弟绍封。初元五年正月癸巳,更封为周承休侯。”
《汉书·外戚恩泽表》:“建昭三年,质侯安嗣,四年薨。”
《汉书·外戚恩泽表》:“阳朔二年,釐侯世嗣,八年薨。”
《汉书·外戚恩泽表》:“永始二年,侯党嗣,七年,绥和元年,进爵为公,地满百里。元始四年,为郑公。王莽篡位,为章牟公。”
《汉书·外戚恩泽表》:“天凤元年,公常嗣。建武二年五月戊辰更为周承休侯。”
《汉书·外戚恩泽表》:“建武五年,侯武嗣。十三年,更为卫公。”
《帝王世纪》五:“元鼎五年,嘉弟昭进爵为承休侯。平帝元四年进为郑公。光武建武三年封姬观为卫公。”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三年二月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周承休公武为卫公。”
综合以上材料,再结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我们可以确定自嘉被封为周子南君后,八代之内,或为公,或为侯,封地最大时,有方百里。八代传承如下:
一代——嘉
——昭
二代——置
三代——当
——延年
四代——安
五代——世
六代——党
七代——常
——观
八代——武
武之后,笔者没有找到较系统的资料,不敢妄加谈论。另外,笔者在前面已从四个方面论述嘉是康叔之后,而且《汉书·王莽传》有“始建元年正月朔,封周后卫公姬党”的记载,亦可对前论作补充,说明汉武帝封的就是康叔的后代。笔者还有幸沐手拜读江西《奉新康氏族谱》、江西《泰和康氏族谱》,这些由古代流传下来的族谱中,两汉部分的内容,有很多都是与古代史料中的记载完全吻合的,它不但显示出了这两部古谱极高的价值,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得出以上结论的可靠性。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