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常永海等人的“源自古都朝歌的姓氏—康姓”一文,康叔的后裔在朝歌‘传世15代20君’,自第20代君卫文公离开朝歌,那么郭宝钧发掘的8座大墓又如何分配给这19代卫君呢!一个可能是郭宝钧的发掘不彻底,墓室还有所遗漏;另一个可能则是还有部分国君的墓不在辛村。
我的结论:康侯簋的出土年代、地点,目前还不是定论。1931年康侯簋等出土于浚县辛村,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既然是‘传说’,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忽略‘传说’二字,都不能成为作为信史的定论,康侯簋出土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证实了康叔由‘康’徙封于卫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
五、康氏得姓于卫康叔,为什么秦汉缺失康姓人物载于史册
无疑这是个敏感而有沉重的话题。为什么正史中被定义为康姓正宗的康叔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见踪影;而西来之胡‘康居国的后裔’却异军突起,占据了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康姓的历史舞台;五代十国又加上北胡突厥、代、代北等杂胡充斥康姓历史舞台之中;大有西胡、北胡喧宾夺主之势。为什么只见宾不见主?宋、元以后由于长时期的民族融合,康姓已无法分别胡、汉。三千年康姓的姓氏历史,文献中为何缺失前一千年,对于康姓人来说确实是难以解释的独特历史现象。
首先关注这个话题的是陕西康文煜先生,我看到的他有两篇文章提到这个话题。一篇是“康氏来源 3”,另一篇是“康氏族人及某些学者的三个普遍性错误认识”,我认为他的观点大胆、新颖。对此我也颇有同感,只是我目前历史知识底蕴不足,没有资格说我完全认同他的观点而已。
早在二年前抄录张忱石
我很赞同康文煜先生的话‘我们研究的是历史真实’。对待历史文献,核实以后才是信史。才能做到不把‘传说’当做信史,更不能‘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