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卫康叔两次受封的封地都在何处
东汉大儒宋忠给史记作注时说:“康叔从‘康’徙封卫,卫即殷墟定昌之地。畿内之康,不知所在。”后来史学界的争议有三:其一,说是在京兆(西安郊区)的酆;其二,说是在河南禹州、临汝的康城;其三,说是在河南淇县北之庚丘(康丘)。持第三种说法之人为李学勤,此公在“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一文中提到:“康叔”之“康”,郑玄以为谥号,当然是不对的,马融则释为畿内国名,《史记•卫世家》索隐引宋忠说:“畿内之康,不知所在也。”宋以下学者有人以为即《说文》的“□ ”,在今河南临汝一带[15],并不足信。《系年》于此有较详记述: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先建卫叔封于庚(康)丘,以侯殷之余民。卫人自庚(康)丘迁于淇卫。“庚”、“康”系通假字。原来“康丘”就在殷,是“邶墉卫”的“卫”的一部分,所以康叔封也可称“卫叔封”,不久卫人迁都“淇卫”,即在淇水流域的朝歌,那里便专称“卫”了。因此,《左传》所说并没有不实的地方,(康侯)簋的“诞命康侯鄙于卫”也得到印证。
按此说也很好解释康叔由‘庚(康)丘’改封‘淇卫’后‘康’还由谁来管,按李氏说法康叔是由小‘卫’到大‘卫’,即“邶墉卫”是定都朝歌后“卫国”的一部分,‘康’仍在康叔的管辖之下。
三、解读康侯封方鼎、康侯簋的铭文的启示
康侯封方鼎铭文:康侯丰作宝尊。不难理解,是康侯封本人铸的宝鼎。史学界很少有人提及康侯鼎,而更看重康侯簋其原因是康侯簋的历史地位重要,他证实了康叔徙封于卫的历史事件;但是要讨论康叔墓在何处,康侯簋牵涉康叔父子二人,所以又不如康侯鼎只涉及康叔一人,康侯鼎的证据更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