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文法的定义:
是指人类在记录祖先经历的史实时,为了美化祖先而采用不完全真实的文意叙述,来满足或延续其后裔心理活动的(谱牒)行文方式,特称心理文法。
心理文法所涉及到的内容:编章、节段、句词。山川地名,人物典故,官职昵称,年代等等。
由此衍生出心理名词:心理文章、心理序言、心理句子、心理地名、心理人物、心理典故、心理官职、心理年代等等。
二.心理文法产生的历史原因——神话的叙述
当人类进入到宗法制度形成并被完全巩固后,母系社会制度已完全被淡化,也就是父系社会制度确立并占上风时,其后裔为了美化“五帝或史称伟人”至母系消忘时期所产生的男性之父——无可考的父亲,而编制的一系列神话或传说。晚些的后裔又绵延群起而效之,且融入国史、方志、谱牒。并美其名曰:敬遵祖制。玄而复传再效至今。三.心理文法典型的古代原始事例:
1.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而生黄
帝于寿丘。——唐.张守节正义案。
2.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修,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唐.司马贞索隐.又案。
3.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唐.张守节正义。
纪文案:黄帝时期,还是母系社会,不仅姓从母系,而且不知其父。用现代考证之语言表述,即原始的走婚制,当时仅知其母,不知其父。后来创建文字以代结绳之后,文化的进步与扩展及父系社制度的确定,为了取代母系并美化父系,为文明而维护父系尊严,创造出了以上原始典型的心理文法。足可见此法历史悠久,根深蒂固,例不胜叙。
四.为什么要在谱牒研究中总结出“心理文法”这一概念?
这缘于中国优良传统的尊祖敬宗的观念,当祖先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历史时期中,做了特定的事,疑乎信乎?惑乎明乎?后人都不可诃指直呼!
本来谱牒学应详述来历与演变,“使千余年湮源断绪之典,灿然在目”。然又都有一种尚善美、祈贵荣的意识。为避免“以明忘氏,则与夺爵削国同,可知其为贱也。”的史实在谱牒中的体现,就出现了如谭嗣同指出的谱牒学两大弊端,一是“攀附,遥遥华胄,流为讥谑。”二是“夸大,虽孝子贤孙之心,称美不称恶,其体比鼎铭”。
现摘一例为证:录自于新化《康氏六修族谱.谱议》,其文附于二十四世孙安邑庠生培纲敬撰“理公房谱序”后。
“五议补订:曩撰旧谱诸公皆族前辈,后生略有所见,起而诃之,儇俗也、薄行也。是奚可哉?然补阙订伪,著述之要,旧谱果有阙略,确为考订,亦未始为非善继一端。”
纪文按:后生果有善端,可谁愿意承受或背负这俗名呢?至少我是不愿的,也不能的。
所以,我们在谱牒研读中,遇到此种不完全真实的事例时,又不好繁冗释解与多方求证、或机缘巧合,有佐证资料能决疑解惑时,也不能直呼其伪、错、过、非等等,而简以“心理文法”对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