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周文王后裔姓氏考(之五)

浏览: 次 日期:2011-08-31

 

唐,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5%。唐姓的家世渊源,可追溯到帝尧。尧被诸侯立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帝尧、虞舜之后,大禹夺取政权,传到孔甲时,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都城在今山西省翼城县。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以后发展为杜姓,也有的成为唐姓。而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庶出子孙亦称为唐氏。 杨,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1%。杨姓的源流:一是唐叔杼次子平杼,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戊辰岁封于杨邑(今山西省洪洞县),赐杨侯,称杨氏。谥忠廉,配姒氏,生二子为伯沃、仲沃。二是唐叔虞的后代有羊舌氏,其中羊舌突次子羊舌肸,字叔向,食采杨邑,其地在平阳杨氏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部)。及晋灭羊舌氏,而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以杨为氏。三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期受封为杨侯,杨城在今山西省洪洞县,后为晋所灭,杨侯子孙以居地为姓,称杨氏。 解,唐叔虞之子姬良,食采于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解州镇),后裔有解氏,并出了大夫解杨、解狐等。明代还有著名学者解缙。 怀,唐叔虞有封地在怀,子孙以封地为姓者,称怀氏。 贾,贾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2%。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省襄汾县。 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其后,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亡之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称贾氏,贾姓从此出现。另一支贾姓为晋国大夫狐偃的后代,晋襄公(重耳之子)把狐偃之子射姑封到贾国,后代也有以封邑姓贾氏。 应,“应”本字作“雁”甲骨卜辞和金文中,应字像人旁有一乌状。据文献记载,应国为殷商时旧国,西周时应国为姬姓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杜预注:“四国皆武王子。”《国语·郑语》韦昭注:“应、蔡、随、唐,皆姬姓也。应,武王子所封。”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二》谓封于应者为“武王第四子。”应国之地望,《汉书·地理志》谓在颍川郡父城县应乡。即今之河南襄城县西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应城在汝州宝丰县东三十里,古应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今平顶山市西郊薛庄乡北滍村以西约1公里处的滍阳岭一带,陆续发现与发掘出土了一批西周时期的应国或与应国相关的铜器,说明古应国在今平顶山叶县西北附近,为武王四子封国,称应侯,后裔以应为氏。 狄,周武王之子孝伯,受封于狄城(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子孙以狄为姓。也有说孝伯姓姜,是姜子牙的后裔,他系周成王的舅舅,因原在参卢(山东高青)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封姜孝伯于狄城,建狄国,因地处周国北方,所以称北狄,其后裔以国名称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