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五代后唐大理少卿康澄与外迁山西的康氏

浏览: 次 日期:2011-06-17

                              五代后唐大理少卿康澄
                          与外迁山西的康氏后裔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我的祖先来自洪洞县大槐树,大槐树的康氏祖先从哪来?我们外迁族人能否与山西的康氏族谱续接等”难题,一直困扰着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往京、津、冀、鲁、豫、皖等地的康氏后人。为此,各地族人为寻根访祖,苦苦求索几百年,始终无法求解。
      现根据掌握的资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与广大康氏族人分享。
一、康澄与外迁山西的康氏后人的关系
      根据山东省费县《周宗卫世家康氏志谱》(明洪武初年版)记载:康叔系周文王第九子,因参与平定武庚叛乱(公元前1041年)有功,而封于殷商之故地,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康叔去世后,其后世以谥号为姓,这便是康姓的由来。这样一代代往下传,到唐末传到六十二代康澄。康澄于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公元929年)任大理少卿,生三子:希诜、希贤、希虞;其长子希诜生子仁傑,生前任汾阳令(今山西汾阳),后迁平阳(今山西临汾),死后葬于平阳之东北汾河西岸。仁傑生子名奎,世居平阳临汾地。
      就这样,康澄的后世子孙历经宋、辽、金、元四朝四百余年的发展,人口达到数万,大多散居于山西平阳府周边各县。至明初,康氏族人不仅成为当地人口众多的大姓,而且是当地枝繁叶茂的大家族。
      《志谱》为世人载明,始祖康叔的62代孙康澄在五代后唐任要职以及其后代在山西临汾地区的繁衍情况。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至今散居在山西临汾地区各市、县的康氏族人和明初至永乐年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出的康氏后人是康澄的后代,再往上追根溯源,也是始祖康叔的后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外迁山西的康氏后人如何与康澄族谱对接
      自明洪武六年(1373年)康氏后人和其他姓氏的族人从山西向外移民开始至今六百余年,外迁山西的康氏后人,因年代久远,交通、通信不便和长时间与山西康氏族人失去联系等原因,族谱大多接续不上。外迁族人记载自己的家谱只能从始迁祖开始。
      现举例外迁族人族谱记载情况:
      河北省行唐县《康氏宗谱》记载:始祖兄弟三人,长兄仍在山西洪洞县,次于明永乐年间迁移行唐县玉山庄(今北桥村),又次迁移河南。距今六百余年,传二十六代。
      山东郓城谱载:始祖山西洪洞之故族,明成祖永乐二年来此东土。兄弟四人,长支仲华,居巨野康家集;次支仲礼,居郓城南白状元集;三支子山,居郓城东北十八里金线领立村康庄;四支仲信,居嘉祥城北康家庄,迄今近六百年。
      山东莘县谱载:其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于明洪武年间奉旨迁鲁,至今已六百余年,传二十三世。
      河南巩义康店康氏家谱载:其先祖来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明初至今六百余年,传二十四世。
      综上所述,外迁山西的康氏后人不仅接续不上山西的康氏族谱,而且也无法与62代祖康澄族谱的续接。因此,要实现与康澄族谱的续接,是今天我们全体康氏文化研究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从五代后唐明宗年间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战乱频繁,时间跨度大,族谱资料毁损严重,再加上康澄祖在山西的后人众多,外迁康氏后人离开山西时间长等原因,与62代祖康澄族谱的续接是有一定困难的。外迁族人应本着先近后远的续谱原则,在分步理清关系的基础上,接续与62代祖康澄族谱:
      第一:外迁康氏后人应首先查考本地康氏族谱资料,续接好与始迁祖的族谱。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派人到山西各地寻访族人,委托专家、学者查找族人,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开查询的方式,积极联系山西各地的康氏后人,力争早日接续与山西各地的康氏族谱。
      第二:建议山西的各级康氏文化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化部门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人士开展研究活动,在整理好山西当地康氏族谱的同时,续接与62代祖康澄的族谱,为外迁康氏族人顺利接续康澄族谱创造有利条件。
      只要我们外迁山西的族人接续了始迁祖与山西各地康氏族人的族谱,进而与先祖康澄以及始祖康叔的族谱续接。那么,我们康氏族人也就完成了先祖未竟的续谱大事,在未来的《中华康氏大统族谱》上刻下先祖的名字,可告慰祖先,教育后人,其功德无量,更是我们全体康氏族人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康朝辉 康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