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山东巨野 康氏族谱 序

浏览: 次 日期:2009-11-14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即详康氏之源,复溯祖居之里,民谣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谣所云,真焉,假焉?

为追溯先祖,我族中贤达,曾亲赴山西寻根问祖。历时三天,亲访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城北六里老康庄,据当地族人康领成、康孝勋等叙述,并查康氏族谱辈,乃知我氏确为山西故族。祖上兄弟四人,长佰万、次佰生、三佰平、四佰安,我支系乃佰生祖后裔。佰生祖生四子,长子讳仲华,字子路;二子讳仲礼,字子岭;三子讳子山,字振宇;四子讳仲信字子岫。   元末明初之际,中原大地战乱连年,水、旱、蝗、疫等灾害频繁,黄河流域赤野千里,饿殍遍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因此,大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朝廷下诏,西民东迁。我族仲华公兄弟四人,奉旨由晋迁鲁,来鲁后暂居兖州府白家居,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又转迁鲁西南。兄弟四人本想同居共处,无奈当时王法不允,只得听从官府安置,各立村落,自食其力。兄弟四人在郓邑八里河分手。长支仲华公到曹州(今菏泽)东北七十里,自建村落康家集;  二支仲礼公定居郓南四十五里许白状元集(今郓城县赵楼乡白集);三支子山公赴郓北十八里金线岭,自成村落康家庄(今郓城县杨庄集康庄);四支仲信公徙嘉祥县城北,自建村落康家庄,后又分居济水西土山庄。   <同来鲁者,尚有始迁祖之叔伯兄弟三人。一为子端公兄弟二人。子端,号仲达,定居鄄城西南康刘庄。其弟子方公号仲方,定居于濮阳东康屯(即今鄄城县西南康屯)。一为仲田公,定居于成武县冉集东康庄。其后裔散居于山东省菏泽、鄄城、成武和河南省濮阳等地。还有姑表亲之亲左氏,自移民以来,素称“康左一家”,足显骨肉至亲之情谊。   我族自迁民以来,栉风沐雨,垦壤造田,创业垂统,功德昭建,诗书承继,忠厚相传,后世兰桂联芳,瓜瓞绵延。远近亲疏、老幼长少,班班可考,历历不紊,流传至今,已六百余年矣。   我支始迁祖仲礼公,行二,生子泰,泰生三子,长子志贤,次子志德,三子志贵。志贤公后裔六世祖自白集迁出,在郓城县赵楼南立村康庄。志德公生二子,长曰亭,次曰景隆。长子亭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分居到巨野城西二里许,自建村落康庄。次子景隆留居白集,至三支建村康垓后,其后裔才迁居康垓。三支志贵公后裔七世祖崇宣公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在白集北二里许自建村落康家垓(简称康垓)。分居到各地的尚有:志贵公后裔七世祖三由公自白集移居邬官屯;志贵公后裔八世祖命中公(行一),自白集迁出居倪楼;八世祖命环公(行二),自白集迁出居陈陂康庄;志贵公后裔八世祖自成公,自康垓迁出居巨野城西南南观杨,立村康庄;志贵公后裔十世祖君生公,自白集迁出居姚庄<SPAN&NBSP;&NBSP;LANG=EN-US>;志贵公后裔十四世祖兄弟数人,自康垓迁出居江苏省沛县义和村。各支尚有一些因生活工作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者,不再一一赘述。   巨野城西康庄分支七世祖汝美公生四子,长子瑞甫留居康庄,次子瑞玉、三子瑞现情况不明,四子玉楼公自康庄迁居到巨野城南十八里华岗村,其后裔十世祖相明公自华岗迁居嘉祥县焦城,十五世明魁公一八六○年自华岗迁居江苏省沛县孟店,十七世玉田公一九○○年自华岗迁居巨野独山高海,十八世思祥、思文、思存、思荣一九七五年自华岗移居葡萄架姚楼。   自迁民以来,我族曾数次修续家谱。为继承先人遗志,光大祖宗家风,一九五○年冬至,我族四大支贤达人士,再次约聚康垓我族祠堂,共商族中大事并接续家谱。为避免辈次混淆,各支商定,自十八世始,统一字辈十个字,即“思延传家远、天锡庆祥承”,一九六一年又接续十个字为“仁义恩光耀、忠厚道德长”,一九八○年再续十个字为“修身登高岳、宗代奉禄昌”。前后共接续三十个字,排列顺序为:思延传家远,天锡庆祥承。仁义恩光耀,忠厚道德长。修身登高岳,宗代奉禄昌。   康氏宗祠始建于康垓,确凿年代无考,相传已百六十余年。昔之祠堂,景观恢宏,殿厢门院俱全。然年深日久,风雨侵蚀,门院厢房均已坍圮,惟存正殿三间,亦是断瓦残砖,濒临倾危。为奉祀列祖列宗,重修祠堂已成为全族共愿。一九九七年初,由景堂、景让、思道、思乾首倡,经全族代表商议,确定于宗祠旧址仿照原来形式对正殿及门院实施重修。族人闻之,皆云起响应,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历时两月,祠堂修葺一新,青砖碧瓦,高台红柱,蔚为壮观,院内青松翠柏,幽静肃穆。为记载盛事,特在院内立碑一座以记之。吾族亦修续族谱。   巨野城西康庄自四世祖建村后,先后有两处祖茔。一在村西南里许,口传以大桑树为证;一在义和村东老棠梨树旁。可惜历时数百年,多次遭黄河之灾,沧海桑田,两处祖茔皆湮没无寻。为缅怀先祖,二○○五年清明,我康氏族人捐资修建康氏英灵纪念碑一座。是碑龙首方足,高三米,阔零点八米,碑阳镌刻四至十三世列祖列宗名讳,碑阴简述康氏概况。立于老棠梨树康氏祖茔之南,东靠会盟路,南临洙水河公园。此碑不仅是康氏宗族之荣耀,也是一大人文景观。   二○○八年春,康庄吾氏又商议重修族谱,并成立了修谱理事会。理事们不辞辛劳,不畏严寒酷暑,四处奔波,八方联络,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族人亦踊跃捐资,共力襄助,今伟业已竣,大功告成。此次修谱,上自始迁祖仲礼公起,下至二十二世远字辈止,均一一登记造册,付梓成卷。一卷在手,我族各支传延分布情况便历历在目,俾我族人,每一披览,仁孝之思,油然而生。兴起时之前,嘱余为序,奈才疏学浅,文理鲜通,俚言俗语,岂敢言序,但族中事宜,义不容辞,故不揣愚陋,仅据史实。将我姓氏来源和族中大事,书之笔端,卑昭来兹,永垂不朽云。 十八世思亮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