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县康氏族人小记 (康习语)
甘肃省庆阳县康姓族人现在大约几百口人,祖居地在庆阳县葛崾岘乡康官寨,后迁至现居地庆阳县驿马镇太乐村,与祖居地隔沟相望,距离不远。 民国十八年,有族人130多口(仅男丁)。北方回族叛乱,由于种族歧视的原因,回匪见到汉族人就杀,加之当时连年旱灾,形成“人吃人、狗吃狗,鸭儿老鸹啃石头”的人间惨境,先祖纷纷抛家舍业外出逃生,遭此劫难后,十有九死。叛乱平息及灾荒过后,先后有下院长房槐公、上院次房安公、三房平公回乡,堂兄弟三人组成一家,用烂缸茬做饭,夜宿柴草窑洞,重操祖业、栉风沐雨、垦荒种田,繁衍生息至今。 文革时期家谱损毁,由于字派缺失,一九八○年重修家谱后,庆阳县康姓族人从第六世起定为彦、得、正、逢、春、百、载、万、世、良……现已历九世,至逢字辈。 不过,庆阳县康姓族人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在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一个名人康调元。他“形体魁梧,力敌千钧,从军立功”,系清朝正二品武官,与《庆阳县志》人物篇记载一致。康调元军功有三点很突出。一是参加了平定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克复阶州,任参将;十八年(1679年)遣参将康调元复文县。 二是平定三藩之乱后升浙江温州总兵官康调元,为福建福宁总兵官。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改任永昌协副将,后升山西大同府总兵。从康熙朝实录上看到“调福建福宁总兵官康调元为河南河北总兵官”,后又调往山西大同任总兵官。山西大同自古是战略要地。 三是康调元在镇守东南沿海调到西北后,参加了康熙平定噶尔丹的相关战役昭莫多之战。《朔平府志》记载了这段历史: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从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军由京城启程,到五月初八日康熙帝率中路军抵克鲁伦河,接近噶尔丹大营。康调元作为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的右翼。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正率西路军北进,令署前锋统领硕岱将噶尔丹诱至昭莫多。五月十三日,费扬古分兵4队:东翼为京城及西安八旗兵、察哈尔蒙古兵,屯营高处;西翼为大同总兵康调元所率绿旗兵及右卫八旗兵、喀尔喀蒙古兵,沿河布阵;将军孙思克率绿旗官兵居中占领山头,大将军费扬古统军列后。此战,清军斩首2000余级,生擒百余人,噶尔丹仅率数骑逃脱,其妻阿努中枪死。从此,噶尔丹一蹶不振,无力发动分裂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昭莫多之战。 康调元是庆阳康氏族人知道的最早的祖先。在庆阳县葛崾岘康官寨立有康氏祖宗坟茔。年长的族人每年都要去祭扫,坟茔规模相当大,有碑记、石羊、石马,每座墓前都有石碑,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总兵墓”,可惜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