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福建省部分康氏族人宗亲探源

浏览: 次 日期:2009-04-16

福建省古称“七蛮之地”,自晋代开始有中原汉人南迁入闽。福建康氏族人众多,主要分布在同安、漳州、龙海、诏安、漳浦、惠安、华安、南平、南安、厦门、福清、闽侯、福州、福鼎、福安、霞浦、罗源、闽清、三明、永安、龙溪、莆田、仙安、泉州等市县。有些地方,建有600余年历史的康氏祠堂,或收藏着支系完整的族谱,或者流传着康氏族人的轶闻故事。

  虽然脉络不尽相同,但有迹可寻。   福建康姓许多是从北方南迁而来。虽然脉络不尽相同,但有迹可寻。   一、漳州康氏族人始祖是随军队南迁而来。晋代“永嘉之乱”,迁入福建的仅在泉州一带。到唐朝初年,第一次大南迁朝廷派军队征战到到福建,尔后在漳州一代屯垦定居。61姓当中没有康姓。唐末第二次大南迁,河南固始农民义军南下到漳州,后来建立闽国,其中就有康氏。漳州龙海的康氏族人传说祖先是当兵的,而且来自河南固始县,可以印证这一点。   二、莆田康氏族人始祖是因官避难而来。康澄任后唐大理寺少卿,因石敬瑭之乱,与子康杨同避难到莆田,成为莆田开基祖。其祖父,叫康子元,是唐开元年间入住福建泉州建阳县的官吏,是福建康氏族人公认的康氏入闽始祖之一。其父是山东澄洲刺史。康澄的名字便与其父任职地有关。康澄后人子孙众多,分居福建、广东、湖南和海内外。分支包括惠安、永春、同安、漳州,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莆田是福建康氏族人集中地之一,目前有5000多人。自康澄一世(931年)计算,距今有1000余年, 50多代后人。现存尚书祠堂、侍郎祠堂、光禄祠堂、孝廉祠堂以及太史坊、文华应制坊等。惠安县有康氏族人14000余人。另外,莆田档案馆保存着莆田康氏族谱和莆田塔山康氏族谱,拜读族谱无不让人感慨万千。   三、              永春凤山是福建最具特色的康氏族人主要聚集地之一。在这里形成播迁康氏人口众多的一支。其始祖为福建始迁祖康子元的后人。康孟聪于明朝宣德年间入永春,初居锦斗,后人分布玉斗、玉美、凤溪、竹溪、红山、炉地、玉西、诗元、蓬壶、坑仔口、桂洋、下洋等乡镇,以及湖南长沙、江西铅山县、浙江苍南县。目前。永春有康氏族人27000余人。江西和湖南有22000人。   凤山康氏玉斗大宗祠位于永春县玉斗镇玉斗村。大宗祠里的《桃源凤山康氏族谱》共有170本,系1992年八修族谱。族谱记,福建省康姓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康毓琪讳子元,是唐开元四年 (716年)进士,历官宗正太卿上柱国加右承相,观天下将乱,疏请致仕,旨准入闽观风,同夫人孔氏暨子仲境来自东昌,先居建宁,后住兴化城仁德里崇福乡。六传至康澄,九传至康杨,俱为乡贤,历代斯文蔚起。康杨传康士禄,生子三:长天墀居崇福砺山,次天阶未详,三天德迁泉郡。天德传真福,真福生昆保,入闽已二十三世。昆保生孟聪,孟聪与王夫人于明宣德年 (1426—1435年)间因避难,兄弟分散,由安溪感化里相随入永春,先居锦斗芦丘,后移凤山美安,子三:福成于明成化八年办理入户陈贵,福瑞移居院内,福清移居江西。凤山康氏入永春至今历570余年。   凤山康氏系永春大族,至六修族谱时,分布到永春的凤溪、竹溪、玉斗、炉地、伯卿、梅田洋、坑仔口、下洋、曲斗等地;移居到福建省福清、三明、永安、尤溪、福州、厦门、泉州、南安;有的还远徙到至浙江苍南,江西上饶、铅山于都、赣州,湖南长沙 (善化),台湾省及海外等地。桃源凤山族谱现有70本。每逢节日族人们祭拜祖宗,烧香祈福。 四、厦门同安区康姓族人。同安康姓目前主要分布在新店镇洪前村新民镇禾山村(即豪山)。传说因为康氏族人与5座山有关。同安族人“本出光州固始”,南宋家住龙海的康厝林社的康氏5兄弟为逃兵患,择山隐居,有待日后寻亲。今天永春的坑仔口、玉斗的凤山、同安洪前的箱山、龙海紫泥镇的安山、新民镇的豪山的康氏族人均系“五山”后裔。   浓郁的宗祠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祠堂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康氏宗祠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永春的康氏大宗祠现在保存完好。建筑风格优美,宗祠文化浓郁。>民国13年 (1924年)凤山康氏七修族谱时,家族昌炽,乃于永春县玉斗乡玉斗村兴建凤山康氏大宗祠,即现在所存者。祠有三进,有前厅、后厅,有左廊、右廊,有左右护厝,是结构完整的著名宗祠,连大埕等建筑面积有1965. 5l平方米。祠里对联体现了祖宗和先贤的勋绩,大门横披“金门华胄”,联曰:“玉斗肇基绵大德,凤山毓秀振宗风。”大厅主要石雕对联有: “玉牒流芳支分卫国,斗枢启运派衍闽天。”、“京兆开基渊源克绍,蕲公懋绩史传流芳。”、“大理名卿曾传奏议,华山循吏夙著严明。”、“玉牒想宸游诗题御画,斗牛冲剑气绩著滇疆。”   永春凤山康氏各支都有祠堂,如院内二房祠堂、院内五房祠堂、坪上祖祠。大宗凤馆、小宗凤馆可惜被毁。康氏族人为赴永春县城办事及县学考试之便,在县城建有大宗凤馆、小宗凤馆。大宗凤馆在西门,即县堂与老城隍庙之后,现拆建为县粮食局;小宗凤馆在东门文庙后。   康氏院内祠宇是有近500年悠久历史的宗祠,系康孟聪公次子康福瑞建于明嘉靖11年所建,面积600多平方米。魁星神像,雕塑祖像,祠堂前层峦叠嶂。永春康氏院内祠堂至今遗有许多联匾。至明代康太和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以不忘康叔后裔源住京都,乃于兴化堂宇题联曰:“康叔遗徽绵世泽,尚书衍派振家声。”总督部堂孙尔准、巡抚部院韩克均赐匾曰“桂院扬芳”。清永春首任州牧、清浦杜昌丁题联曰:“凤山直映紫峨眉,五凤同登帝阙;燕穴揖回金列榜,群燕上集云朝。”明知永春县事许其谊题联曰:“万树叠青,昼日康候蕃锡马;双峰拱秀,中天凤羽焕苞仪。   二、浦南康氏宗祠。浦南是多姓共居之地,箱山康姓居其中。1995年重建宗祠。步前石柱对联“上溯周叔封千年播衍振南浦,高居唐京兆百世传家兴箱山”,此乃同宗借光,光宗耀祖之格言。   三、豪山康氏家庙。始建于元代末,历经明清,代代有修缮,今天基制仍沿照旧制不变,保留明代建筑风貌,是同安区祠堂系列中最大,保护最完好的明代建筑,可称为文物珍品。柱子上的联对也有着极高的赏析价值。   另外宗祠里保存了朴实而包含中国传统教育价值的宗规族戒,如:“礼云,小宗可绝,大宗不可绝,权其重也。故一人无后,立兄弟之子继之……”以重继嗣。   “元日乃生物之始,报本追远宜也……”以慎祭祀。   “耕以养生,读以养德,二者吾家之最重……”以敦本业。   “吾祖宗起家,皆以勤俭为本,固有今日。凡我子孙皆当师之…..” 以训勤俭。   福建康氏族人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家族徙居繁衍史,是南北融合发展的变迁史之一;现存的莆田族谱和塔山族谱,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存的宗祠集家训、明代建筑艺术与一体;福建的康氏宗祠文化,是一笔宝贵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