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
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
根卡、胡琴、热玛琴等;
吹管乐器有竖笛、
骨笛、大号、号、
唢呐、铜笛、海螺、
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
大鼓、热巴鼓、
达玛鼓、巴郎鼓、锣、镲、
串铃等。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 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以后,
藏族音乐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各地区已先后成立群众艺术馆及专业文艺演出单位,如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西藏藏剧团、青海省民族歌舞团及各省(区) 所属州(专区)、县一级的文工团、队等,在创作、演出、 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著名藏戏艺人有
扎西顿珠、阿玛
次仁等;《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有仲克扎巴
玉梅等;民间歌手有阿麦惹(已故)、穷布珍(已故)、安妮等。歌唱家
才旦卓玛,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指挥家
俄珠多吉等,是建国后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汉族作曲家
罗念一等长期扎根高原,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可贵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