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辞海》的解释,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又称别号。旧时给自己取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有的以兴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之所以见其自传:“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这位文豪还有个“醉翁”的号,他在《醉翁亭记》中是如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蒲松龄常去柳泉边上采风,写出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因与柳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号“柳泉居士”。田园诗人陶渊明每于劳作之余,在亭亭如盖柳荫下击节而歌,聊以慰藉,自号“五柳先生”,请看他在《五柳先生传》中的自述:“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也。”
书斋名本就是众多读书人心灵的寄托,所以多有用作号的。宋朝词家辛弃疾的书斋名稼轩,遂以“稼轩”为号。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尝筑室读书于阳明洞,号“阳明先生”。小说家冯梦龙著书立说处取名墨憨斋,别号“墨憨斋主人”。书画家徐渭号“青藤道士”,因其书斋名为青藤书屋。又国民党元老何香凝工于丹青,取画室名为双清楼,自号“双清楼主”。
以居处籍贯为号。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是因为幼年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又喜与采莲人交往,教益甚多。杜甫曾居住在汉宣帝墓地少陵域内,自号“少陵野老”。写下了千古绝唱《回乡偶书》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以家在四明山附近也。北宋画家李公麟,因病老退居龙眠山安度晚年,号“龙眠居士”。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在南村筑草堂以居,开馆授课,课余垦田躬耕,自号“南村”。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子晚年居住衡阳石船山,号“船山”。宋代史学大家司马光是山西涑水人氏,号“涑水先生”。清代学者顾炎武的家乡在昆山亭林镇,自号“亭林”。
|
以志向为号。宋末元初画家诗人郑思肖号忠贞爱国,南宋灭亡后自号“所南”,寓心向南方故国(南宋)意。陆游感于恢复中原迢迢无期,忧世愤俗,放荡形迹,自号“放翁”,示蔑视苟且偏安之昏君庸臣,誓不与之同流合污。抗清义士屈大均兵败后,以斋名“死庵”自号,宣示了至死不屈之心。郑板桥仰慕徐渭的为人处世,因徐渭号清藤,遂自号“徐青藤门下牛马走”。近代志士仁人以志向为号者亦不乏其人,如谭嗣同号“壮飞”,孙中山号“日新”,秋瑾号“竞雄”、“鉴湖女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