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务礼仪

《中国家族传统礼仪》一书前言

浏览: 次 日期:2014-07-22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各自的身份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仪,是使礼得到体现的具体仪式。自古以来,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时,著名大儒朱熹撰写了《家礼》一书,其中依据古时礼仪,并参考北宋时司马光撰写的《书仪》,对士大夫的冠、婚、丧、祭四礼作了设计,而加冠、结婚、丧葬、祭祀,确是古代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这四方面的礼仪,确是当时的家庭和家族所要践行的最重要的礼仪。尽管自元代起就有学者怀疑《家礼》并非这位朱文正公的著作,但此书从南宋时起到清代末年一直对中国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推重,明代礼典中涉及民间冠、婚、丧、祭的部分几乎照录了这部《家礼》。在清代,《大清通礼》中的有关内容也大体录自这一著作。在此期间,不少家族在各自制订的家法族规中还明确地指出,他们的家族在日常生活中遵行"文公《家礼》"。自南宋至清末的近千年间,中国传统的家族礼仪,即当时大大小小的家族所遵行的居家礼仪,大体依据着《朱子家礼》中的规定。

由于家族礼仪不仅有代代相承的基本面,也有不断演化的另一面,后世的人们仅凭古籍的文字记载往往不能真切地了解古代的礼仪。东汉时,著名的大儒郑康成率先对先秦的《礼记》作了图注。随后出现的同类著作有阮谌的《三礼图》,夏侯伏朗的《三礼图》,张镒的《二礼图》,梁正的《三礼图》,以及隋代开皇年间由隋文帝敕撰的《礼图》等。五代时,聂崇义"博采众家,参以己意",纂成了又一种《三礼图》。随后,他又向宋太祖赵匡胤进呈了该书的修订本。对于聂氏的著作,当时和后世的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异议,北宋时的礼学名家陆佃因而有《礼像》之作,陈祥道则编纂了《礼书》。此后,配有图说的礼学著作代有所出。例如,在南宋时,朱熹的学生杨复推出了《仪礼图》,布衣杨甲纂成了《六经图》。到清代,由于进一

步认识到庶民直至皇室都应依据礼仪图来行各种礼仪,并要根据礼器图来制作器皿,如果这些图画出现错误,便会误导整个社会,动摇皇朝的根基,因而清政府就直接组织了礼图的编绘。在此期间,便出现了经乾隆皇帝御览的《钦定仪礼义疏》、《礼器图》,以及始纂于嘉庆年间、增补于光绪年间的《钦定大清会典图》等。尽管这些配有图画的著作不免有若干差错,但因它们的作者几乎都是著名的礼学专家,从总体来说,经他们确认的图说都较为精确。有了这些资料,后人对传统的家族礼仪便可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除了上述阐明礼仪的图画外,还有一批更为生动的作品可以帮助后人认识传统的家族礼仪。它们是自古代直至民国初期描绘民间日常生活的图画。于明代、清代出版的很多小说、剧本等,如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剧本《西厢记》、《金钗记》等等,都有插图。这些插图显示的是小说或戏剧的重要情节,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礼仪。十八世纪后期,关注中国情势的日本官员中川忠英请中、日两国的画工绘制了反映中国民风民俗的《清俗纪闻》,并有意识地展示了"清国"的冠、婚、丧、葬等礼仪。到清代后期,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逐步发达,多种图说社会新闻的画报先后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点石斋画报》。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环球社的《图画日报》等。由于各地的人们在践行各种家族礼仪时往往受到地方风俗的影响,这些画报的绘画者们所绘的是他们目击或熟悉的情况,其作品的有些细节未必符合传统的家族礼仪。不过,这些图画有血有肉,描绘的常常是令人喷饭的社会趣闻,因而有较强的可阅性。

在经历了唐代末年与五代十国的大动乱后,自古以来拥有大庄园的名门望族土崩瓦解,小家庭成为宋初基本的社会细胞。不过,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这些小家庭演化成与以往不同的家族,即是以首先来到当地定居的男子为始迁祖、由其繁衍的子子孙孙共同组成的新型的血缘组织。这些家族陆续纂修本族的族谱,兴建本族的宗祠,并大多参照朱子《家礼》制订了本家的宗祠祭礼。这些宗祠礼仪,以及在家族墓地举行的祭礼礼仪等 ,无疑也成了传统家族礼仪组成部分。各个家族在纂修或生修族谱时都会将有关文字,直至绘制的有关图画,载入此类家族的史册。可见,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年间的族谱,也是后人藉以认识传统家族礼仪的重要史料库。

……

 

目录

前言

祭礼

伯夷典礼

克羞馈祀

适士二庙

士馈食仪

大夫馈食仪

笾、豆

簠、簋

铡、登

壶尊

罍、洗

酹池

香盒

清代真容图

赌徒自责

神主全式

神主背面

神主座、盖

藏主椟式

家祠图

祠堂时节陈设图

家众聚立祭图

上元谒祖

正寝时祭图

每位设馔图

两位共设馔图

明代神主排列

清代神主排列

宁国府除夕祠祭

焚香同烬

体解

豚解之一,吉祭

豚解之二,凶祭

祝版

祝版式

家庙祭祀图

祭墓

昆陵唐氏祖茔祭式

土地宫

祭江

土地神像

灶神像

媚灶遗风

江阴包氏宗祠

常州卜氏宗祠

主龛式

浏东林氏神牌

太庙时飨前殿陈设图

清代祭孔时的陈设图

品官家庙陈设图

常熟丁氏祠祭陈设图

江都卞氏官祭、家祭陈设图

平面的祠祭陈设图

立体的祠祭陈设图

祭器陈设图

祭品制法

尖山龚氏祠祭序立图

澬阳丁氏祠祭序立图

民国初期宗祠神主式样

督毁淫祠

淫祀无福

冠礼

婚礼

丧礼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月1日)

 

     本书采用大量图画来说明几千年来中国的民众及其家族如何举行冠、婚、丧、祭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