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论,家谱中又称谱说、谱法、谱略、家谱引义、谱学论略等,主要辑录古代经典,特别是历代文人学士论述修谱宗旨、意义、原理和方法的语录。论及中国的谱学理论,应从司马迁开始,包括欧阳修、苏洵等文人学士,他们的谱学理论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将搜集到的有关古代文人学士的语录书于后,仅供参考。 传曰:宗子无法,则朝廷无世臣。法立,则人知重本。盖宗法废,而谱系续起,犹足以补其所不及,《史记》叙世家,亦此意也。 唐人诗曰:昭昭穆穆枉枉,百世又何疏。户晓应难及,作图为细书。盖谓谱系之不可无也。 石林公曰:凡为人后稍有知识者,当以谱牒留心,苟前乎此而谱不立,吾不知其谁,始固不能无憾;后乎此而不立,无同姓与子若孙之罪也,谱牒之作可缓乎哉! 程子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立宗法也。 又曰:宗法废,后世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骨肉宗族无统虽至亲也薄也。 朱晦庵曰: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矣!又曰:己身以上称公,己身以下称郎,此作谱之法也。 程伊川曰:谱之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而敬宗。究万派而清其流,别亲疏之远近,辨昭穆等降之殊。 吕本中曰:国无国之道,而后国乱;家无家之道,而后家乱。故礼乐纲纪者,国之道也,宗法谱牒者,家之道也。 陈本溪曰:谱系者,人身之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