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康氏宗祠是千秋万代后裔探寻家族根源的宝库,也是缅怀祖先、传承孝道、振奋家声的重要场所。——康淳菁 2024年七夕记
因着有缘,我多次参加两岸宗亲联谊活动,实地探访了先祖前人所建造的宗祠。同时,我也收录了全球各地宗亲分享的宗祠影像及相关文史宝物。早年间,我专门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三集康氏宗祠影音档,作为每次探访宗亲的激励与共勉。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绕群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终追远、祭祀祖先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传统。回想2010年,因着对家族根源的探寻,我才在半百之年认识到本家渊源的深厚文史,对此我深感庆幸与感恩,自己没有忘记家族的根源。康姓源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如今全球康姓人口约300万人,而在台湾的总人口为35,499人(截至2023年统计)。
虽然时光流转,但每次重新观看这些影集,我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台湾的社会贤达与有名望的宗亲们,有一天能发起号召,共同建造一座大宗祠会馆。这样,所有台湾康氏后人都能有一个共同砥砺、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场所,一个供家族成员相互交流的园地。进而吸引全球更多的后人寻根问祖,共同为和平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我欣喜地记录着康氏的人文历史,除了嘉义故乡的东过村康氏宗祠(目前为全台唯一)外,我还在网上分享了500多篇网志,其中关于宗祠史迹的就有数十篇。
从2010年5月探访厦门海沧东孚祖籍地、参访同安康氏家庙开始,到2012年前往康氏宗亲河南省淇县寻根、参访康百万庄园,再到2013年厦门翔安箱山康氏宗祠、惠安康朗家庙的探访,以及闽台康氏族谱展的参与……每一次的探访都让我深感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4年春天,我第九次踏入厦门,礼拜了厦门霞文堂康氏宗祠,还参访了福建永春内坑东山堂等地。特别是第三次参访福建永春康氏玉斗宗祠(泉州名祠)和红山祖内祠,以及首次踏上古卫国康氏文化苑,都让我感动不已。热烈祝贺甲辰年中华康氏宗亲祭祖大典隆重举行,恭贺康叔祠落成典礼圆满成功,并将阅读康氏祠堂感想书写。
回顾过去,我深感感恩。感谢永春康文良会长、同安康焕荣宗长及豪山康金赞宗亲的带领,让我有机会走访了福建同安豪山康氏家庙、永春凤山玉斗康氏宗祠等多个重要地点,圆满了五山康氏宗祠的参观礼拜。
康氏宗祠不仅是凝聚家族亲情的基地堡垒,更是宝贵的传统文化教科书。值此农历七月吉祥之际,我刚好辞去了服务25年多的社教志工工作,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整理相簿,并记录参访心得。
我将这些影像重新编成影音档,两岸三地康氏宗祠的参访汇集也陆续上传分享给两岸宗亲们。水有源、树有根,我祈愿这份思念能织成花果,在网络遥供诸先祖。
同时,我也祝愿所有宗祠活络常青,全球康氏家族宗亲平安健康、吉祥如意。当然,我也希望当年康厝林五山兄弟逃难之谜能够拨云见日,并寄语来台祖恩公支派能再接续同脉。
(作者:康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