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县加乐乡康氏依据1999年所修的《族谱》得知,远忠公为德馨公三子,其子兴贵,孙福荣、福伦,他们属加乐支系。远忠公去世后,其妻王运莲改嫁到高县文江镇黄泥坳康家,其子兴字辈、孙福字辈,皆同高县庆符支系字辈,而不同于加乐康氏支系字辈,并且近100年来互相都无族务联系。那么,康兴贵到底是哪一支康氏,自然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询的问题。为了弄清楚康兴贵的支系归属,我们加乐康氏在高县分会会长康顺仁的亲自安排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终把这一问题澄清。
2015年6月,我们从康顺杰那里得知,他听其母涂淑贤生前说,康兴贵是其母王运莲改嫁时由加乐巴轿杆子带到黄泥坳康家去的,但名字是到黄泥坳后取的,康兴贵应该属加乐康氏支系。但这仅仅是口传,并无其他证据。一个近100年来未解决的问题,不能凭此就定论。为了进一步核实弄清楚这一情况。8月15日,会长康顺仁亲自带领康顺炎、康顺杰,一行三人一早乘车到黄泥坳康福荣、康福伦家,与他们家共8人座谈他们的支系归属问题。会长问道:“你们的字辈同庆符支系,可你们是否真的属庆符支系?参与庆符康氏族务活动没有?”康福荣、康福伦兄弟俩同时回答:“不属于庆符支系,和庆符支系没有联系,并且父亲生前也曾说过我们是加乐康氏支系的。”听他们兄弟二人的诉说,我们就释疑了。原来他们这房康氏一直是孤立的,近一个世纪以来他们和加乐、庆符两支康氏都没有联系。经进一步交流,他们还谈到其父康兴贵那辈是三弟兄、四姐妹,其父是老幺,还知道有六姑康顺莲现年96岁,家住棚麻柳嘴,五姑的三女儿周正莲已82岁住前进乡。宜宾也有一个,其他都记不起了。听了这些原来不了解的信息后,大家都很高兴,并当即表示,要前去看望。
为了获得更多有关远忠公的信息,9月2日,我们几人先到前进乡周正莲家去访问。周正莲谈了她婆家姓黄,其他就什么新情况也没有。经商定,9月8日我们3人,加上康福伦,由康顺仁之三子、常务副会长康文开车,一早就赶到了康顺莲六姐之熊家。原来六姐住在半山腰,绿水青山,浓荫环绕,环境十分宜人。六姐虽96岁了,精神依然很好,还可下地做点轻活,她儿子熊应堂及儿媳等一家老小六人。见我们来到,都十分热情好客,经交流,六姐讲了她家的变故。她说:“我父亲康远忠是自伙子人杀的,我半岁就被送养给三道弯曹子华家,11岁又送养给杨家。我们七姊妹,幺兄弟1岁时我妈带他改嫁到黄泥坳的。我20岁时,加乐二爹康远文死,我是一路打听着赶去的,登记情簿时康顺良大哥说:‘你不要曹家的名字,你叫康顺莲啊!’从此我就叫此名。”她还谈了她妈那里的情况,也是她一路打听才到黄泥坳弄清楚的。再问其他几个时,她都说不清了。半岁就送给别人家养,命运真够苦的,能知道这些,已不容易。六姐的回忆证实了黄泥坳康兴贵房是加乐康公远忠房的后裔。还让我们知道了远忠公共有七个子女。至此,我们对康公远忠房后裔的调查寻找工作告一段落。尽管在众多族人的努力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还远不能画上句号。
经过此事,我们深感到依靠康氏文化研究会牵线,开展寻根问祖的重要性。由于缺少一些文字记载,支系不清,才造成康兴贵他们成为孤户,和家族失去联系,并使六姐七姊妹中有五个亲人永久失去了联系,连名字都不知道,根本无法理清。给我们这个大家族留下多么大的伤痛和遗憾!我想,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会存在。所以,趁着当今的大好形势,我们康姓人要在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把寻根问祖这一主线抓得更紧,搞得更好,使上述伤痛不再发生,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康氏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为家族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