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江西的天气与往年不同,本是“芒种火烧天”,可老天却总是忽冷忽热,忽晴忽雨。
但是天公无情,人间有情,什么也挡不住遂川康氏族人泰和寻祖的宗族之情。
6月8日上午10点半,遂川宗亲分乘两部小车到达泰和县城,刚巧,我也从金滩回到县城的家,大家很快就接上了头。应客人的要求,我们商定了行程:上午去爵誉,下午去金滩。
从县城到爵誉仅24公里,我们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一下车就受到书记康德九、族长康笃仁等爵誉宗亲们的热情接待。他们陪客人走进爵誉康氏宗祠,从门口景色、牌楼、门联到堂内前后四栋建筑结构、楹联、牌匾、祖像、香案、墙壁墨宝、名人题词都向客人们一一讲述。客人们一边看,一边听,还时时摄影,留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料。
在延孝公、国辅公、国弼公三位祖像前,客人们恭敬地点香、燃烛、放鞭炮,十分虔诚地向三位祖宗叩头跪拜,祈祷先祖护佑康氏人丁兴旺,万载兴隆。
敬祖后,客人们来到为爵誉康氏培养了众多名人的“务信学校”。大家面对天井两边的两棵大桂花树肃然起敬,树高10多米,空心,但枝繁叶茂,树龄有二百年左右,这更见证了务信学校百年树人的辉煌。
看过桂花树,我们一行跨过院门,来到两棵大樟树下。这里就更吸引客人们了,在排溪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大、这么茂盛,而且鸟声不断的大樟树。它是爵誉祖人亲自栽培的。爵誉开基1000多年,两棵樟树也有700多年。据德九书记说,前些年,枯枝败叶很难看,后来搞新农村建设,他们为两棵大樟树砌砖圈、培厚土,结果年年枝繁叶茂,四季常绿,鸟声不绝于耳,它象征着爵誉村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客人们看得高兴,听得激动,于是四个人牵手环抱古樟,并又一次摄下这难忘的一幕。
午餐后,德九书记、宽治副会长等人又带着遂川的族人们浏览了爵誉的其它地方。大家深有体会地说:“爵誉古村名不虚传,爵誉古祠辉耀中华,爵誉宗亲热情好客,爵誉族情千古流传!”
此时,天色阴暗了下来,看样子要下雨了。我们赶紧与爵誉宗亲合影,经过1个多小时,来到三将军子信公的开基之地古瑞山瞻仰“镇国第”立本堂并拜谒子信墓“将军第”。
古瑞山,山青水秀,是块风水宝地,一千多年以来,她孕育了遍布中华大地的许多康氏后裔。遂川县排溪村康氏族人就是从这里由第十世再一郎分徙出去的。金滩村的康氏也是第七世叔忠公由这里迁出去的。如今,古瑞山许多人家都住进了小洋楼。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里却没有一条好路通往祠堂,祠堂的门联也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显得陈旧不堪。走进祠堂,更加令人心寒,阴暗、潮湿、青苔遍地。可是,遂川的族人照样虔诚地点香、放鞭炮,跪在青苔地上向祖宗礼拜。
走出祠堂门,天色更加阴暗,雨点纷纷,我劝遂川的族人不用去拜谒子信公之墓了。但垂凤二兄弟都说,只要能看到子信公的墓,就是淋湿了也值得!
我被遂川宗亲对祖先那种崇敬之情所感动,二话不说,走在前面带路。我们沿着盈山水库泄洪道边的羊肠小道,越沟壑,爬坝坡,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前行,来到库区堤面上。我指着不远处的“将军第”,告诉客人们,这就是子信公的坟墓,可惜现在水库的水位抬高了,把子信公的墓地都浸了,我们无法前去拜谒。客人们见状叹息道:我们从遂川赶来,没想到子信公却在“坐水牢”!我赶忙解释说,老居人实在愧对宗亲,他们也是力不从心啊!
说来也怪,此时天空放出光亮,雨也停了。大家都说,祖公有灵,天公帮忙!于是,我们就抓住时机用镜头记下这令人难忘的景象。
离开古瑞山,我们一直在祈祷,愿古瑞山的父老乡亲早日把祠堂修好,把祖墓移好,为族人争光,让分徙外地的族人有个敬宗祭祖的好地方。
从古瑞山到金滩数十华里,我们坐进车里,天又下起了小雨。族人们都说,祖公确实有灵,我们上车雨,下车停啊!
大约下午四点来钟,我们就到了金滩村,车停在懋林堂门口,我赶忙回家拿来祠堂的钥匙。一边开门一边回答客人们提出的问题。排溪的族人们在祠堂门口仔细观看贴在墙壁上的标语、捐款名单和“文武名宗”的牌楼以及价值三万多元的大理石狮子。不住地称赞,金滩村的人真行,把古祠修得这么好!
进入祠堂后,我从一栋至四栋,逐栋介绍建筑造型与牌匾的来历。在中栋,大家面对子信公画像和康氏图腾点香、磕头,尊亲敬祖之情十分浓厚。
敬祖后,自由活动。客人们问这问那,我一一回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贴在墙上的吊线图。因为它把从延孝公到现在的世系都画出来了,很直观,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并且把分徙外地的村名也写出来了,便于人们观瞻、记忆。这时,垂凤兄弟对我说:昭训老师,读了你的文章,就想着能来金滩看看懋林堂,今天一看更觉你写得好。懋林堂同爵誉的孝德堂一样,古色古香,又各有特色,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艺术价值也高,值得我们排溪人学习!我说,请你们回去之后,代我向承杨、康乐、相国、垂道、相芊等老前辈问好,祝他们健康长寿,合家欢乐!欢迎排溪有更多的人到金滩来做客。
下午五点多钟,遂川的族人送我们回到县城,大家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挥手告别。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