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查证,目前所知最早活动于河南的康氏人是康巨、康孟祥二人与释昙谛家族。这些人大约在东汉灵帝时期来华。康巨,译出《问地狱事经》一卷;康孟祥译出《梵纲经》一卷,《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四谛经》等经六部。釋昙谛,汉灵帝时移居中原。汉献帝末迁往江浙一代。其父康肜曾经担任过冀州別驾的官职。
魏晋时,康僧铠,来到洛阳,译出《郁伽长者》等四部经。此外还有康敦家族。据《康敦墓志》称:夫人讳敦,其先康居国人也。晋太始年中奉表献真珠宝物,因留子孙,遂为河南洛阳人焉。 北朝时期,留居河南的有康威家族、康婆家族、康桢家族、康留买家族、康老师家族等等。如《康威墓志》称:君讳威,魏道武历通五运,爪牙同凑,迁兴大豫,今为河南人焉。《康婆墓志》称:君讳婆,本康国王之裔也。高祖罗,以魏孝文世,举国内附,朝于洛阳,因而家焉,故为洛阳人也。祖陀,齐相府常侍。父和,隋定州萨宝。《康桢墓志》云:君讳桢,河南巩县人也。原夫吹律命系,建旌西魏。祖安,翼赞周朝;父陀,匡辅隋室。《康留买墓志》:公讳留买,本即西州之茂族,后因锡命,遂为河南人焉。出土于河南孟津县的《康老师墓志》称:君讳老师,其先康国人也。曾祖宝,康国王之第九子也。周游击将军,以西诸国首领。祖和,周明威将军。父祗,隋鹰扬郎将。 隋末唐初,突厥归降唐朝,一部分被安置在今宁夏一带,有“六胡州”之称。唐玄宗时,六胡州人康待宾帅众反抗唐朝,史称有众七万进逼夏州。后被镇压。不久,康待宾部将康愿子再度起兵抗唐,自称可汗。但不久即被唐政府打败。为了缓和双方矛盾,唐政府开始大批“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于许、汝、唐、邓、仙、豫等州。”上面的许州大约就是今许昌一带,汝州也是如此。唐州大约在今泌阳、方城、慈丘一带。邓州大约在今河南内乡、南阳、邓州一带。仙州大约在今叶县一带。豫州大约在今河南汝阳、汝南一带。 这些迁居河南的康氏(康居人),成为汉末至唐中期河南康氏的最初聚居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