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寻根联谊

失散36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浏览: 次 日期:2011-05-23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行唐族人康朝辉(右二)、康寅未(右三)、康喜科(右一)

     正与繁峙县砂河族人康忻(左一) 研究家谱

    (通讯员  康笑丛)为响应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寻根访祖,联系族人的号召,河北省行唐县分会寻亲组一行4人, 5月19日赴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寻访到失散360多年的康氏后人,受到了当地族人的热烈欢迎。
      繁峙县砂河镇,位于山西省北部,五台山南麓,恒山脚下,历史上就是华北重要的商贸重镇。迁居此地的康氏后人是行唐始迁祖康成的第七代孙——康还的后代,康还约于清朝顺治年间,来晋经商迁居于此,距今已有360多年。
      行唐康氏族人牢记宗谱有关先祖迁移山西的记载,世世代代都有寻亲的愿望,由于条件所限未能成行。清晨5点寻亲组准时出发,沿盘山公路,翻越太行山驱车200公里,历时6个半小时,来到海拔1100米的砂河镇。在当地康氏后人康吉庆的引荐下,首先来到宗长康忻家,87岁高龄的康老和老伴听说河北来的亲人,立即出大门迎接远道而来的行唐族人。当行唐族人说明来山西寻亲的意图后,康老激动地和每位客人握手,热情招呼进屋叙谈。
      康老身体硬朗,除有些腰伤病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他早年参加傅作义部队,后起义参加解放军,直至退伍。康老居住在老式四合院内,院落坐北朝南,分南北两节院。该建筑属明清民俗建筑,距今约有260余年。建筑结构为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外门窗采用雕龙画凤,顽猴蝙蝠等动物类图案,均为实木雕刻而成。内门窗装饰采用传统花鸟彩绘工艺制作。整个房屋虽年久失修,略显老旧,但无论雕刻和彩绘均线条清晰,装饰精美,风格华丽,古朴典雅的典型明清北方中式建筑风格犹存。这充分说明居住此地先祖的尊贵。砂河镇的康家大院原有院落几十处,远近有名,因年代久远,大多损毁,现仅存康老居住的院落还不失昔日的风采。
      落座后,康老首先拿出珍藏的清同治五年繁峙县《康氏世谱》,与行唐带来的《康氏宗谱》从始迁祖康成到第十三代先祖的名字一一对照,完全吻合。现场确认为同根同祖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异常兴奋,大家互称家里人表示慰问,全场热烈鼓掌。这时,康老随手拿起行唐《康氏宗谱》,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大声朗读首页上的注释,并示意族人给他录相,以作纪念。接着,康老介绍了当地康氏后人情况。他说,砂河镇有康氏后人1600多人(不包括外迁浑源的近千人),均住在北关村,现已传至24代,自己是第19代。康姓人居的地方叫康家大院,远近有名。历史上康姓后人就是砂河镇上的大户人家之一。早年族人继承了先祖的事业,大多以经商为生,农耕为辅。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康姓人除在本镇经商外,也有大批外出经商或打工。现在砂河的康氏人丁兴旺,家家日子过得不错。
     康老介绍完情况,行唐族人赠送康老光绪乙巳年版的《康氏宗谱》影印本一套两卷,康老当即把同治年原版《康氏世谱》回赠行唐家人。互赠家谱后,康老让家人备好丰盛的饭菜,热情招待了行唐族人。
     360多年后,河北山西两省族人山西相聚,大家高兴万分。通过寻亲访祖,族谱联谊,两地增进了兄弟间的感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行唐族人离开时,康老携家人与客人一一握手道别,欢送亲人上路。
    自此,行唐分会寻访到迁居山西的康氏后人,了却了行唐康氏家族的寻亲夙愿,也完成了先祖赋予的寻亲使命。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康忻老宗长出门迎接行唐族人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康老招呼族人进家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族谱对照——同根同祖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康老高兴地朗读族谱说明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行唐分会康朝辉会长将康氏宗谱赠与砂河康氏家人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康老家大门一角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二门一角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正房一角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前院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后院——四合院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西厢房实木刻画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西厢房窗户上的龙戏珠图

 

 失散450多年的行唐康氏后裔在山西找到

实木刻图——顽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