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泌阳县、社旗县、唐河县的三支康氏原系同宗同族,一九九四年开始共同修谱,他们研判史志、残谱、古碑,追溯家史,详考始祖首末,终于弄清了其分支的源流分徙情况。根据他们的谱记资料,其同宗溯源的大体情况归纳如下。
这支康氏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于河南省羊册乡西北官田洼东康庄。来时,高祖携带妻子两个妹妹,还有他的二弟 (单身汉)以及二世祖弟兄三人,在官田洼康庄耕居三十二年(即天启七年(1627)至顺治十五年(1658),由于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加之官田洼地处丘陵,土地贫瘠,高祖提出分徙主张,自己和同辈仍留在管田洼东康庄耕耘,守着家产,令其三双儿、媳和孙子等,弃贫境,择宝地,另拓新田,重建家园。抉择之后,备好乔迁事宜,整带行装,约定于康庄南边,官田洼东南角“木桥”(当时用几棵柳树作桥,现在是木桥庄)聚齐,自此兄弟三人别离官田洼东康庄,天各一方。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木桥分手”的故事,已经成为该家族史话。
排行老大的二世祖康进科,与家人和行三康进国向西南而去。行至社旗县郝寨乡取平川沃土定居。命名为下康(后分上康和下康)。现有“东老坟”墓地一片,置于密林之中。坟墓支系不紊,整齐肃穆,直到十一世祖。行三先到下康,后择居于唐河县马振扶落业。其发展情况不详。
排行老二的二世祖康进朝,于顺治15年(1658),在“木桥”与二位兄弟分手后,率全家奔向东南,至泌阳县双庙乡西北林里村安家落业。落户于林里村后,他和三世祖康崇禄先后故于林里村。大约在林里居住十年光景,后因多种不利因素所致,又于康熙六年(1667)使全家复迁至两河交流,三面环水,边靠大岭(栗巴岗),面向平川的小盆地定居至今,取名康庄。后因分支发展成康庄者甚多,因此都把老家的康庄称为“老康庄”,这即是老康庄的由来。
随着寻根查据的不断深入,现已查明始祖从山西迁来时在官田洼东边康庄原址和官田洼留存的始祖墓碑,在对其甄别澄清的基础上,全族已在1998年农历十月初一日,隆重举行典礼,立起了老碑,树起了新碑,并修整了坟墓。为康氏后裔,溯到了始祖源头,理顺了康氏上下支脉分流关系。作为始祖徙迁之地的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官田洼东康庄,有始祖茔背靠大岭,南临沃田,此地甄获先茔墓碑一座,上书嘉庆十二年立碑族众村落,计有:泌邑、唐邑、康老庄、八里沟、康庄、上下康、磅埠口、张康庄、何家岗、玉皇庙东南康庄、郭集、羊册镇等两府二镇十营康氏村庄。足见,始祖徙迁此地之后,繁衍之广,后裔之众,分支之多。
族人在人才、物力不济的情况下,坚持真实有据的原则,时经五年之久,澄清祖先从山西到河南省泌阳县、社旗县、唐河县分迁的过程情况,理清了三大支系的上下左右关系,找到了始祖墓碑,新建了康氏祠堂,重修了康氏祖墓,彰显了这支康氏敬祖尚宗的家族情怀。
始祖留下的“世守先业、家道克昌、聿成仁贤、富贵恒长”十六字辈,寓意深刻,是对这支康氏后裔提出的谆谆教悔和要求。新续的“继宗传宝、英杰志强、功高宏伟、富贵恒长”十六字辈是根据先祖的夙愿,应开的鲜艳族花和应收的丰硕族果。
明初之时,先祖携弟二人徙迁泌阳落户,经“木桥”分手,弟兄三人,先祖守业,其他二弟分徙而居,于是分支繁衍三县,形成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康氏支脉。其后裔秉承先祖教悔,在各个时代各个方面均展示宏图凌志,成为兴旺之族。
(作者:康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