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文化研究会现存河北省康氏族谱五本:《河北沧州康氏族谱》、《河北献县康氏族谱》、《河北清河县康氏族谱》、《河北灵寿县康氏族谱》和《河北行唐康氏族谱》。我们对这些族谱进行了认真阅读和重要信息摘录,现把基本情况归纳如下:
《河北沧州康氏族谱》云:“清直隶天津府沧州康氏家族历明至清传世已久,恐其失传也,故欲叙厥譜焉,原属河间府,自雍正九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府管,且余祖生自山东武定府惠民县省屯庄,分迁康家铺,自永乐二年从康家铺迁居占土,于此四百余年,世以耕读为业,毫无妄为,凡山东来居沧邑者三,始祖文晋占中康家庄,文明占南康家庄,文治占北康家庄。”这支康氏祖籍山东武定,自明永乐二年徙居沧邑,迁沧始祖为文晋公。
《河北献县康氏族谱》云:“我康氏自十四世祖国瑞公从原址涿州迁居献县北洋村至今已有360年(1647——2008),现在人口已达至五六百人,可为繁衍旺盛。”这支康氏原籍河北涿州,清顺治二年徙居献县北洋村,迁献始祖为国瑞公。
《河北清河县康氏族谱》云:“现居住在清河县的康氏始祖——康成是在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底下迁入清河县——峨二庄,距今大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支康氏属山西洪洞移民,明永乐间迁入河北清河,迁始祖为康成。
以上三支康氏支族祖籍不同,徙迁始祖不同。沧州和清河康氏迁入现居住地的时间都是明永乐年间,而献县的这支康氏徙迁时间则在清顺治二年。
河北省现有譜记所述的另外两支康氏支系是河北灵寿和河北行唐康氏。《河北灵寿县族谱》载:“……我灵寿西关康氏其先代世系迁徙莫知其祥,大元时原系忽冻村柏树坟康家也,元末遭红巾之乱,有一祖母罔知姓氏,携五子入白云洞避难,贼用火熏之,祖母以苎丝衣掩五子口鼻俱得生活,长名友才,次名友能,三名友臣,四名友诚,五名友凉。其友才、友能、友臣三人世居忽冻村至今,忽冻三支之子孙俱在,友诚徙居行唐县曲河村,其子孙众多,今亦称巨族也矣。独友谅一人际大明启运迁居西关,积德育善为时所称。”灵寿县康氏族谱中所记兄弟五人,友谅公为灵寿西关始迁祖。《河北行唐康氏族谱》载:“行唐康氏始迁祖——康诚,又名康友诚,系灵寿县忽冻村人,其先代世祖已无考。诚祖,行四,兄弟五人。长兄康友才,次兄康友龙,三兄康友臣世居忽冻村,其五弟康友谅移居灵寿县西关村。诚祖约于元末明初(1366——1370年)徙居行唐县北曲河(今北桥村),至今已有640多年。”从灵寿、行唐两譜可知,行唐康氏原是灵寿忽冻村康氏五兄弟中的老四友诚公派出,诚公徙行唐的时间当也在大元年间。灵寿、行唐两支康氏原来同出一脉。只是在灵寿譜中“忽冻“五兄弟老二名“友能”,而在行唐譜中“忽冻”五兄弟中的老二却写成了“友龙”,这大概是谐音所造成的笔误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唐康氏族谱为了传承地方康氏历史,激励后人,光宗耀祖,他们把自古至今的康氏名人进行了分类整理,光是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前辈就列举了近60名,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足见这个具有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的康家人为新中国的建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们希望河北省有更多的康氏家谱送达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以便我们组织人力作更为全面的整理与研究,从中理出河北省康氏支系分布、迁徙发展的更详细、更准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