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系大观

江西省泰和县厦溪西堂茶园东园共修《康氏族谱》析

浏览: 次 日期:2013-11-02

 

    江西省泰和县厦溪村、西堂村、茶园村和万安县东园村共修的《康氏族谱》,是以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和光绪十三年的旧谱为基础,由泰和县政协原主席康臣纬主编而成的。族谱中世系的编排,将传统的“合族统一,五世一提”编排法,改为“分村分房,以世分段,以人立目”的编排法,类似于编纂字典、词典等所用的条目体。主要是为了消除空白,减少篇幅,节约资金。并对旧谱中的内容略加修改。

    据厦溪西堂茶园东园共修《康氏族谱》记:

    康氏始祖,源出于周代,距今三千多年,是周文王嫡生第九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康叔。自从康叔封国康城后,以邑为姓有了康氏。

    隋开皇辛丑(公元581年),卫康叔的后裔康赐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升左司都事司农丞,后任河中府治中,尚书六部郎中,于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徙居金陵(今南京市)乌衣巷,是为南京康氏始祖。明清之际,厦溪村第十七世康文伦,任苏州元和县丞,曾到南京谒祖,将康氏在南京的世系查清,写成《源流实录》,载在乾隆和光绪旧谱中。

    从隋开皇年间至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康赐及其后裔居住在南京的共有13世、300多年,除第七世康僚隐居不仕外,其余各世都有人在隋唐和南唐做官,有的任节度使、刺史、县令,有的任修书学士、王府司马,还有的曾著书立说,真可说是簪缨世家,诗书继世。至第十世如绚有五子:长大明、次大全、三延康、四延和、五延孝。延和有二子:长国赞、次国相。国赞有二子:长子恩、次子惠;国相子名子懋。延孝有二子:长国辅、次国弼,国辅一产三男,即子文、子忠、子信,南唐授三将军,镇守广东、广西有功,以此推恩,自曾祖如绚以下,祖、父、伯叔及兄弟俱加封爵。国弼之子子行,曾任白下邑宰。后南唐后主李煜亡国,第十三世的七兄弟:子文、子忠、子信、子行、子恩、子惠、子懋都徙居到泰和县开基建村。子文卜居铜庄,繁衍至星田、梁溪、龙冈、横头等地。子忠卜居横乾,繁衍至夏溪、龙溪、涪溪、桃源等地。子信卜居古瑞山,繁衍至江口、金滩、千秋、塘头、泉塘等地。子行卜居义禾,繁衍至爵誉、雷冈等地。子恩、子惠、子懋卜居厦溪,为厦溪基祖,尊国赞、国相为始祖。历届修谱都以国赞、国相为第一世,子恩、子惠、子懋为第二世。其实国赞、国相早在徙居厦溪以前即已去世,葬在南京钟山。

    自宋开宝八年子恩、子惠、子懋三兄弟徙居厦溪开基后,子恩长子荣甫留居厦溪村,繁衍许多后代,所以乾隆、光绪旧谱中,都将厦溪村的世系称为恩房世系;子恩次子天甫徙居丁背。子惠长子贵甫率子祥云、祥霭同返南京;子惠次子富甫生二子,长子祥发徙居湖南衡山县,次子祥兆徙居湖南郴州,在湖南传至第七代和第八代,衡山和郴州都有人返回厦溪,在旧谱中称厦溪惠房世系。子懋长子显甫,任广西郁林州判九年,回乡后徙居万安县太平里周家坊开基;子懋次子辉甫奉父命返回南京。

   居住厦溪的子恩后代,在第十四世以前人口不太发达,到第十四世志清有六个儿子,分为六房,以后繁衍众多,子孙兴旺。自第十七世以后,先后有人外迁至岭头、江北田、富首塘、油麸头、碧溪,以及吉安县的五陂锅水、放坑,赣州的龟角尾,湖南的攸县等许多地方。至本届修谱时,长房、二房、四房、五房、六房及惠房的后代,有的早已徙居外地,有的无后代继承。现在居住厦溪村的都是三房康调之后代。厦溪村自宋开宝八年建村至今(公元1996年),已有1021年的历史。

    子懋长子显甫徙居万安太平里周家坊开基后,第五世仲威徙居万安横树下,第九世康贤徙居大塘院,第十世端洪徙居园背,第十五世承恩徙居沙塘源,承录迁回横树下。第十八世旦显、旦晴、旦流于清康熙戊辰由园背徙居泰和茶园开基,距今(公元1996年)308年。第十九世真武、真圣、真贤三兄弟偕堂兄弟真开,于清康熙戊辰(公元1688年)由园背徙居泰和西堂开基,距今(公元1996年)308年。第十九世真桂在赣州经商,于明崇祯甲申(公元1644年)在赣州南门开基。第二十世祥秘于清乾隆丙子(公元1756年)由园背徙居东园开基,距今(公元1996年)240年。第二十世文祉于清雍正甲辰卜居泰和南塘(今苏溪乡),其余徙居遂川、永丰、丰城、南昌、湖广等地的还有许多。自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由南京徙居厦溪以后,多数世代都有人徙居,徙居地点分布七八个省、20多个县市、40多个村庄。此外,在旧谱世系表中,还有只记“他徙”二字,不知徙居何地的。因此,实际徙居的地点比已知地名的要多得多,已无法全部查实。

    派行诗:在乾隆、光绪旧谱中都载有派行诗。从二十三世开始,全族统一。在此以前,多数世代是全族一致,但也有些世代各村不同,甚至有少数几代各房也不统一。本届修谱,已传至三十一世,而原有派行诗则可用至四十二世,故无须另编新的派行诗,只将乾隆、光绪旧谱的原诗转录,继续沿用。即:御宠臣纯良,家兴宗德扬,潜修佩圣训,赞翊扶君纲。这是二十三世至四十二世的字派。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