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文化》2011年02期,登载了《红安康氏族人第六次续谱记》,介绍了续谱工作和字辈修订情况。现根据湖北省红安县康氏文化研究会在2012年康氏文化年会的发言,对康重五公后裔的繁衍、迁徙情况予以补充介绍,以便各康氏族人研究时参考。 一、祖居地。洪武二年(1369),先祖重五公奉诏由江西南康府筷子巷迁于湖北,择居黄安之土敦会栗林店南里许(黄州府麻邑县邾城中和乡西边畈,现为红安县永佳河镇康家畈),为迁居之始祖。其后散居于红安麻城诸处者,皆为重五公之后裔,已传30世。 二、分迁。重五公与陈氏生二子:廉公、舜公;廉公生道刚公、太清公;舜公生应清公、应贞(真)公。自此以下康氏愈传愈盛,星罗棋布,散居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云南、安徽等地。“考其人口迁移之众,至河南、四川、云南三省居者多矣。”后裔仍居于黄安之土敦会者,计康家大湾、细湾、许家田、山路边,以及其他数村,支分派别,子孙蕃昌。 约公元1549年前后,从七世祖山字辈起,重五公后裔的集居地发生了很大变化,七世崇山公由康家大湾迁麻城之西峰山,即麻城县康家老屋;连山迁至康许家田、仑山搬迁至山路边、岐山搬迁至康家细塆、昆山和灵山仍居康家大塆。连山后裔十世应夏公迁至河南罗山县竹竿铺张家庄东岸。 约1699年,从十二世仕字辈起,后裔的集居地再次发生变更,外迁甚多,分布甚广。灵山公后裔仕瑚迁至河南罗山、昆山公后裔仕木迁至河南光花山定居、仕聪迁至河南罗山马家塆定居、仕贵外出四川经商未归。仑山后裔十四世德瑚迁居河南光邑;崇山公后裔十四世德海公分居于康家榨;岐山公后裔十四世德书,十五世可明、可发迁居湖北竹溪县、可就迁居四川巫山县龙溪河。 三、字辈:一世重五公,二世廉公、舜公;三世道刚公、太清公、应清公、应贞公;四世君爱、君受、宽公、玉公、景春、景荣、景华;五世子爵、子逊、子俸、子节、子禄、子福、子富、子贵、子祀、子礼、子乐、子正等;六世伯铨、伯才、伯学、伯贤、伯良、伯祯、伯福、伯祥、伯瑞、伯辅、伯意、伯华、伯杰、伯金、伯锭;七世长山、灵山、丘山、云山、昆山、仙山、岐山、仑山、玉山、寿山、连山、碧山、秀山、崇山、铨山、岳山、南山、嵩山、大山、宝山、泰山、衡山、金山、佳山、梁山、登山、江山、湖山、高山、雷山、河山;八世成字辈。 续修谱辈派五世至十七世: 子、伯、山、成、之、应、志、士、文、德、可、光、先 重修辈派十八世至四十七世:宗烈(盛)传恒(芳、家)久(远),才能纪万千,鼎彝崇品学,家(佳)国庆安全,道义修身正,贻谋启后贤。 先祖重五公在全国各地的后裔,如需寻根问祖,可与湖北省红安县康氏文化研究会联系,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各宗亲的心愿。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