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平台作用,摸清泰和分会辖区内各支系的历史和现状,传递康氏文化,加强联系,凝聚宗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笔者特意驱车到幼年耳闻其名而毫不知情的泰和县禾市镇厦溪村康氏进行了专访,通过参观祠堂,浏览村容、田园、山地,走访宗长,查阅族谱,对该村的历史和现状留下了深刻印象。
厦溪村位于泰和县中西部山区,井冈山东麓,井(冈山)泰(和)公路穿该村农田而过,将农田一分为二,村庄距公路北1.5公里,距泰和县城33公里,距禾市镇3.5公里,全村区域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座北向南,地势为北高南低的缓坡。 稽考厦溪康氏源流,基祖子恩、子惠、子懋堂兄弟三人,是在南唐李主国亡归附后,义不二仕,于宋开宝八年弃官南迁,懿亲辟地,由金陵徙吉州之泰和,择地为家,卜居早禾市(今禾市)厦溪村,拓基构室,繁衍生息,衍至第二代,子惠、子懋之后,先后全部外徙,有的返回金陵奉祀先祠,有的徙湖南衡山,广西郁林等地,厦溪只留下了子恩一房后裔,故厦溪称为恩房。与泰和马市镇铜庄村基祖子文,圹洲镇横乾村基祖子忠,古瑞山村基祖子信,螺溪镇爵誉村始祖子行,澄江镇官溪村始祖子志,均系金陵乌衣巷康叔第六十五世孙如绚之第四代六十八世孙,同宗共祖,派行一统,但因南迁入赣后,各立门户,分房修谱,世系不一,派行各异,年久世远,愈蕃越疏,虽同居一块地,共饮一江水,但却千多年来,朝夕鸡犬相闻,老少不相往来,视骨肉如路人。叹息至极!绝交局面,岂能再续,疏通交往,刻不容缓,特此前往,开拓未来。 续谱崇本,不忘出自,乃姓氏大事之重,厦溪康氏自宋开基以来,历有续谱,从无断书,只因世变,失之无存,1996年该房嗣孙康臣玮主编家谱时,仅剩下两本破损的孤谱为蓝本,不过世系人名虽模糊但尚可辨,旧谱保存明嘉靖、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序跋11篇,派行五言诗齐全,是:御宠臣纯良,家兴宗德扬,潜修佩圣训,赞翊扶君纲。 该村自基祖国赞一世生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始,至1996年续谱时止,有1097年历史,共繁衍后裔30代,平均每代36.5年,相对而言,人口发展缓慢,全村共计58户,237人,其中男132人,女105人。耕地389.3亩,其中水田359.3亩,旱地30亩,农业人口183人,每人平均2.13亩。与1949年每人平均4.3亩相比人均减少2.17亩,其原因是人口繁衍很盛增加一倍所致。另外全村有山林877.4亩,平均每人4.79亩。其中分到户的自留山687亩,集体管理山190亩。 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送子上学堂,这是我国世人培养子女的普遍指导思想,厦溪康氏深明其道,因此兴教办学,在宗祠敦睦堂左建有志清书院,辟之为嗣人读书处,诲其子孙,代有闻人,例如康楷,文采超群,铮铮有声,光绪丙子县试第一名,壬午乡试中式举人;康洁,仕任陕西肃州州同;康调,仕广西钦州州判;廷葱,官江南海州吏目;文伦,仕江苏元和县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加人文蔚起,翘楚荟萃,有任过泰和县副县长升安福县县长的康臣玮;历任峡江县组织部部长、市教育局副局长,先后四次到毛里塔尼亚、刚果、摩洛哥、马里进外援的康家泰;有高中毕业后任小学教师,后通过多次推荐、考试、选拔到各学院、大学进修,被聘为助教升为讲师、副教授的康家珑,他不仅教学育人,还担任全国语言逻辑研究会会员、省语言学会会员、省逻辑研究会理,曾获国家教委及省教会多次奖励,著有《语文趣谈》、《中国语文趣话》,与人合作编著《语言逻辑》《逻辑问题》《语言逻辑词典》。除此外,还有奉派参加外援突尼斯,编著出版了《针炙新知识辞典》《无创痛针炙学》的康明非和199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到大洋洲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进行学术研究的康元非,真是人才济济,枚不胜举。略举一二,不再赘述。 总之,厦溪康氏不仅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过去,而且现代更加发达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