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查,全国各地建有众多康王庙,尤以江南一带为甚。如广东东莞石排镇、高土步镇的康王庙,珠海斗门区莲洲镇的康王庙,广州市有康王直街、康王上街、康王下街,因康王庙而得名。海口市新安村中的关康庙,江西兴国县均村乡坪源村的康王庙,南康市唐江镇康王庙,赣州的康王庙等。但所祀者却有不同,广东东莞、珠海斗门、广州市、海口市的康王庙,所祀者均为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而兴国县祀奉的康王却是唐代抗击叛军守睢阳而牺牲的张巡,南康市的则是卢光稠、赣州的康王庙,究竟所祀何人,论者意见不一,有说是康王赵构,有说是康保裔。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
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明为内园副使,幼子继宗为西头供奉官,孙惟一为将作监主簿。继英等奉告命,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有母年八十四,遣使劳问,赐白金五十两,封为陈国太夫人,其妻已亡,亦追封河东郡夫人。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谢,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继英仕至左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严于驭军,厚于抚宗族,其卒也,家无余财。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惟张凝以高阳关路铃辖领先锋,李重贵以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重贵仕至知郑州,领播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凝加殿前都虞候,卒,赠彰德军节度使。
康保裔在抵抗辽兵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后人尊称为康王,其忠心报国的英雄气概为后人所敬仰,所以民间因其忠义,纷纷建庙供奉。后来元代编纂《宋史》时,也将康保裔列为《忠义列传》的首位。可见康保裔在宋元时期国人中的影响和地位有多高了。
上述尊祀康保裔的康王庙,东莞与斗门的康王庙保存较好。
广东东莞石排镇康王庙
康王庙位于东莞市石排镇横山村上宝潭自然村,又名灵应祠。据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灵应祠碑记》记载,康王庙始建年代不详,雍正年间,道光年间(1828)、光绪十四年重修。原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庙宇,后摆放康王神像,始称康王庙。为三开三进间四合院落式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硬山顶建筑。首进为塾台式,首进,二进,三进建筑尺度层层加大,两天井则逐渐减小,导致空间明暗变化对比强烈。康王庙首进梁架装饰精美,屋脊陶塑、康王神像和神龙椅保存完好。正殿供奉玄天大帝北帝,左殿供奉华光、关帝、康王,右殿供奉泰岁、医灵、献善。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九抬康王出巡,民众活动丰富多彩。平时逢初一、十五,乡民到康王庙参拜,进香者甚多。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抵抗辽兵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现存建筑保存良好,首进屋正脊陶塑工艺精美,正面有“光绪戊子年”、背面“宝玉号店造”铭文。庙内现存康王神像为光绪十四年以前造像,抬康王出巡用的神龙椅为光绪十四年制作,造工精细。1993年康王庙被公布为东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王既是河南洛阳人,何以建庙在数千里之外的江南各地呢?民间说法很多。如斗门传说:康王曾在天堂报梦明皇朱元璋,谓天帝派其赴南粤执权履职,斩妖除魔,造福社稷,命后人在珠三角地区黄杨都附近的大沙村落为其建庙一座。明皇遂派尚书吴邦佐率众南下考证,方知在山清水秀、肥田沃土之处确有大沙一地,吴尚书随即禀告明王,称其应梦如神,明皇大喜,命吴尚书组织工匠南下大兴土木,并由吴尚书亲力监造,此后康王庙一直香火鼎盛,来客络绎不绝,遍及东南亚及海外各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庙。
此种说法,是真是假,现已无考。联系历史,真相也是很容易解开的。北宋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批南下,流寓江南一带,生活窘困。宋高宗建都南京后,金兵又多次大举南下,蹂躏江南。所以,原先抵抗辽兵牺牲被封为英烈王的康保裔便成为流寓江南的中原人(现多为客家人)尊崇的地方保护神,祈求康王爷能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从这点看,赣州的康王庙也应是祀奉康保裔,绝不会是软弱无能、打击抗金将领,卖国求安的康王赵构(即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