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系大观

宣汉寻“根”记

浏览: 次 日期:2010-10-20

 

宣汉寻“根”记 康代清
始祖和支系字派对照表
入川始祖康同通字派 万源白沙康林芳字派 宣汉白树康化龙字派 城口蓼子康爵政字派
芳(朝)    
化(年)  
 
 
  单字
 
 
 
 
 
 
  怀
 
 
 
 
 
 
 
 
 
 
 
   
   
     
     
     
       
       
       

     

 

 

 

 

 

 

 

 

 

 

 

 

 

 

 

 

 

 

 

 

 

       春节前我们召开了分会和支系负责人会议,总结2009年和布置2010年的工作。2010年我们分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认真收集各支系族人资料和筹措联谱资金,为全县联谱编辑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前期工作,已基本确信城口大多数支系均先后从宣汉迁居城口,为了各支系联谱,对各支系的历史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论。春节还没过完,我就到宣汉为各支系族人寻找历史根源。

       宣汉之行,深受宣汉康氏分会康俊海,康爵政、康丕山、康丕文、康良华等族人的热情接待,自有家人的感觉,特别是康俊海会长不顾自己病痛,热情周到安排了我的行程,在考察过程中,收集了宣汉康氏始祖有名的墓碑图片和入川始祖康同通支系谱书,收获之大,为我县各大支系康氏族人联谱提供了历史依据。

      首先我先到了宣汉县城康爵政家,看了康爵政收集始祖康化龙的墓碑图片和有关资料,化龙墓碑上的字派是:玉,思宗,登爵,卫启,朝生,芳茂,木。我县蓼子乡康爵政支系字派是:思爵,良怀元,聪顺,要贤,从墓碑历史考证,中间有五代相同,应该是同支系的分枝。

      我来到宣汉昆池康俊海会长家,有康丕山,康丕文,康良华的陪同,看了康同通墓葬的地方,听当地老人讲,始祖康同通当时墓碑的地方是原始森林,墓碑左右修了有栓马桩,墓前面是石板,还有拦杆,与谱书记载相同,我们还看了同通后人的墓碑,说明当时宣汉康氏支系,人才辈出,文武双全。

      我从宣汉老谱考察到,万源白沙金鸡坪支系始祖康林芳,康奇芳二兄弟的祖籍来历,康林芳的墓碑记载字派是:文(单字)思,现在没有谱书和历史资料记载,根据宣汉始祖康同通支系谱书记载,康同通后人朝字辈内有化名(康联芳、康春芳、康贵芳、康登芳、康继芳)是必字辈的后人,通过历史考察,万源白沙康林芳、康奇芳二弟兄与宣汉朝字(芳字化名)是同辈弟兄关系,证明万源白沙康林芳和康奇芳支系是始祖康同通后人的分支;宣汉墓碑记载康化龙支系,也没有谱书和历史资料,只有化龙的墓碑记载后人的字派,很可能是康同通始祖后人分支。

      宣汉老谱历史记载,始祖康同通的后人康长年、康万年二兄弟,康长年好胜,将应字辈改成大字辈,将字派混乱至良字派,始祖康思信等族人于光绪十六年三月修谱,将老谱字派恢复,他说“我亲笔敬书,一一说明,后代稽查,可知大字派,与应字派混乱,益后世之振惟人,而先世之传流惟谱,谱也者,所以承先启后,而孝子慈孙,世世守之,以无紊者也,我亲笔敬书完足”。历史证实,过去家族之大,就是同祖同兄,为了自己支系荣华富贵,族人自行主张,更改和另立字派甚多,由于历史背景,当时兵荒马乱,族人离家出走,逃离他乡,死的死,散的散,没有谱书,有的靠心记取名,有的自议字派,因此,造成全国康氏族人同祖不同字派的支系太多,所以历史造成字派紊乱。

     根据宣汉老谱记载,我认真核实了我县康丕超支系:始祖康时文带着儿子康思凯从宣汉南坝镇王保场迁到城口县棉沙乡阳坪村居住至今;康大礼支系:始祖康时太于宣汉南坝镇青龙嘴迁到城口县原中河乡柏板村居住至今;康丕宣支系:始祖康俊秀等四兄弟从宣汉南坝迁到开县谭家乡,康俊秀又从开县谭家迁到城口县鸡呜乡居住至今;康振才支系:始祖康良配从宣汉南坝迁到开县白泉风竹坝再迁到城口县明中乡柳家村居住至今;康丕友支系:始祖康俊章二兄弟从宣汉迁到城口县周溪乡居住至令。以上支系族人不同时间和地点迁到城口县各地生活至今,经过历史资料考察,我个人认为以上支系,均属始祖康同通支系后人的分支。

谱书记载,自康叔分支以来,代有所考,自豫章吉安府太和县分散一支,麻城一支,秦地一支,四川然四川又有分散,明末时兵焚之后,谱序散亡,无徵难信。幸父老闻康家嘴始祖廪生康同通取任知县女墓在陶坪寨下康家湾残墓碑考证,于乾隆十四年修谱。康臣谏生康同通、康同言、康同表、康同绪,康臣谔生康同新、康同和。明初年间,康同通和二弟康同言二人来至四川东乡县(宣汉),其余兄弟还在湖北麻城孝感。大明世宗九年,康同言、康隆治、康邦大、康邦宽四人俱入秦省,汉中府洋县城,铜车坝下业居之。我提供历史资料,便于吉安府太和县、麻城孝感、汉中府阳县城同车坝、四川宜宾、达洲、开县同宗同祖族人寻根溯源。最后:真诚希望普天下宗亲们,继承祖先遗志,研究康氏文化,发杨奉献精神,为康氏文化的发杨光大作出贡献。为康氏子孙留下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