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十七座主体建筑拔地而起,工程已基本完成,其恢宏气势已经霸气凸显。能在康氏儿女的寻根之地、精神圣地祭祀祖先,是每一位中华康氏儿女的期盼。为此,1 月 18 日,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发出通知,决定于 4 月 29 日在河南省淇县召开中华康氏宗亲首次祭祖大典。这一通知的发送,让所有康氏宗亲为之欢呼雀跃、翘首共盼。通知发出后,献堂会长第一时间与湖南放心会长电话交流,说他翻阅了许多的谱书与资料,对我们湖南的祭礼很感兴趣,觉得相对而言,我们湖南康氏族谱上的祭祀礼仪流程还算是比较完善、有规模的。4 月 10 日,献堂会长再一次打电话给放心会长,请他次日赶到淇县共商祭祖大事。放心会长不顾年老体衰,于 4 月 11 日匆匆带领办公室康旺祥乘高铁赶赴淇县。12 日接到祭祖任务返回新化后,我们湖南梅山康氏文化研究会旋即放下手头《康氏南八公支系九修通谱》文史篇的编排、校对等工作,全力以赴、把工作重心转到了祭祖大事上。这种大型的祭祖典礼,我们也是首次接触,平常所见的、以及谱书上记载的大都是普通丧礼中的家祭与堂奠,找不到祭祖礼仪的传统规范模板。万事开头难,为了这一场我们康氏前所未有的祭祖仪 式,放心会长可谓是忘却了自己的年龄,也忘却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尽心竭力,寝馈其中。除了翻阅大量的资料外,还特意带领办公室人员冒雨赶到田坪镇土桥村拜访八十多岁的乡贤康汉新老先生,从他家里借了好几本祖传下来的关于祭祀礼仪方面的书籍回来,并参阅曾氏和王氏两大家族的族谱,经过多方面的综合,按照《礼记》的基本要求,从祭祀流程的排序到奠堂香案的布局、祭品的陈设、晋献、文本读词和唱词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等等反复修正流程、反复模拟,足足花了一周的时间才把祭祀始祖的礼仪流程文本较为全面、具体的编撰出来。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到温塘康氏祠堂与琦华房云华会长汇合,一起在我们康姓族人中挑选祭祀司仪、司樽以及乐队人员。十几个人的祭祀队伍,规模不算大,但这些角色不是任何人都能担当得了的,时间紧迫,临时培训来不及,司仪和司樽必须是平常家祭和堂奠中担任过这些角色的人。而所有乐队人员不仅要能把乐器奏响,还必须与司仪、司樽配合默契,大乐、小乐必须起、止得当,流程操作不熟练就会跟不上节奏,有失庄重就是对祖宗最大的不恭!四月中下旬的梅山大地,温度骤变,十来度的气温,在乡下祠堂,还真有点寒气袭人。而所选的这些人员中,年长者已有八十高龄,最年轻的也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为了康氏家族的这一高光时刻,他们毅然抛开各自手头的工作,没有半句怨言,每天自发聚集到祠堂,避开学生的上课时间(康氏宗祠在镇中心小学校园内)井然有序地开展排练。叔南会长作为湖南新康建设集团的董事长,可谓是日理万机,这期间,身为湖南梅山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的康董,几次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临我们研究会办公室,跟放心会长一起拟定祭祀队伍人员、乐器,并亲自安排好我们去河南淇县祭祖的车辆以及途中的食宿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康董后面因公事缠身没能亲抵淇县的祭祖现场,但从这些细节上足以体现他的尊祖敬宗之心是多么的虔诚。4 月 29 日的淇县灵山小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朝阳山下的古卫国康氏文化苑,庄重典雅,流光溢彩。上午九时许,当湖南宗亲的祭祖队伍身着汉服,从文化苑彰德门外高举始祖像、康氏图腾的大旗,一路演奏着各种彰显梅山宗教文化的乐器列队走向始祖康叔祠时,那梅山独特的“八音”锣鼓与唢呐、牛角、海螺交响伴奏的旋律此起彼伏,引来了到场所有宗亲的围观。祭祖大典上,湖南宗亲三拜九叩的“三献”祭祀礼仪为整个祭祖大典增添了具有鲜明特征的荆楚地域文化色彩。而此时的放心会长却因舟车劳顿,加上连续高强度的苦心策划,造成体力透支、血压升高,硬撑着坚持参加完祭祖大典,就被送回宾馆服药休息。康氏文化苑是所有康姓人的精神圣地,始祖康叔是所有康姓人的精神图腾,希望我们全体康姓人勇于担当,同心戮力,集腋成裘,为文化苑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康姓人应有的一份力量,共同承担起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建设重担,让康氏文化精神世代传承!
(作者: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