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常听长辈们说,我们是南八后人,老家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清乾隆二十五年移居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康家扒村,后又有人从康家扒移居到浦河一河两岸沿线。
浦河位于秦岭南麓,发源于安康市宁陕县,水流湍急,流经汉中市佛坪县,最后在安康市石泉入汉江。
2015年12月26日早上,安康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建国与我、康厚清一同前往浦河寻访康氏族人。从恒口镇到汉阴县经石泉县到了浦河,路况很差,四处是坚冰,再加上引汉济渭工程在施工,公路被重卡碾压得坑坑洼洼,小车勉强行驶,不时听到底盘蹭到路基的声音。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当天下午六点我们来到了汉中市佛坪县陈家坝镇,寻到了康氏族人,受到当地族人的热情接待。一位叫康忠强的人,今年71岁,身体很健康,把我们接到他家,给我介绍说,他们是祖辈光字派移居到这里的,他的远祖父康兴燠,远祖母彭氏,太祖父康光尧,烈祖父康明万,天祖父康历兴,高祖父康代义,他们的老家在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康家老院子,他的女儿外孙女都在北京工作,儿子非常能干,热情为我们安排食宿,帮我们指引第二天寻亲的路线。晚上有位叫刘忠实的人,五十多岁,听说老家来人寻亲,特意找到我们,说他们也是康家的后裔,祖辈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而改了姓。他说,当年国民党抓壮丁初期也有规定,什么五丁抽二,三丁抽一,也就是一家若有五个男丁,就必须有二人充军,一家若有三个男丁,就必须有一人充军,到后期也就不管是几丁了,直接强行抓走。刘忠实还说,他们为了不忘是康家的后代,姓虽改了,但他们的派行仍同康家保持一致,他们是忠字辈,下一代是厚字辈,他的几个儿子都起名刘厚啥。
第二天,开车来到了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镇与陈家坝镇毗邻,同处秦岭腹地,群山环绕,沟壑纵横。2013年11月4日,这里发生了特大洪灾,有108人丧生,现在的四亩地镇正承担着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荣使命。我们来到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凉水井组,寻到了一位叫康忠义的族人。经过交谈,证实他们也是康扒康家的移民,他们的祖父康怀纲、康()纲,曾祖父康朝兴,高祖父康代发,天祖父康历成,烈祖父康明连,太祖父康光壁,远祖父康兴燠,远祖母彭氏。因南水北调工程,他们的原居都已拆迁,在政府的规划点建起整齐漂亮的新居。
不论是陈家坝还是四亩地,康家人的总体状况都很不错,居住地点都在浦河沿岸,离集镇很近,有的就住在集镇上。这支族人中有成就的老板有好几位,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有几位。康厚林种植了一块濒危树苗红豆杉,约两亩。在佛坪县城工作的康忠民,得知老家来人寻亲,特意从县城赶到陈家坝,和我们一起攀谈族史,给我们介绍佛坪县的风土人情,并再三邀请我们去县城看看城市的发展变化,康厚斌、康厚林等族人一再挽留我们再住一天。
27日返程,小车又驶上那条坑坑洼洼的公路。夜已深,我们的车仍在路上颠簸,虽然车速不快,但我们还是有些提心吊胆。到家已是凌晨四点多钟,由于秦岭气候不同于陕南,厚清、建国二人都患了重感冒,挂了几天吊瓶,建国的车也被蹭撞的面目全非,修理费花了上万元。厚清打趣地说:“不要紧,让弟妹把修车费给你报了吧!”建国也风趣地回应:“花钱多少是不要紧,但要紧的是,我们此次寻亲有果,不虚此行呀!”
(文中康厚清系安康市康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笔者康忠云系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安康市康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