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江西省泰和县的康氏宗亲欢聚一堂,隆重举行“立本堂”纪念册发放仪式。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瑞山村的康氏宗祠——镇国第立本堂重建竣工,受到了泰和宗亲的夸奖。我经历了“立本堂”重修的全过程,深感其意义深远。绝非做了竣工酒之后就万事大吉,这一过程包含着太多康氏文化情愫。我有责任把整个立本堂的重建工作全部写出来,留传后世,使后人知道创业之难,守业之艰,从而珍惜前人的劳动成果。
而且,趁我还康康健健,有能力将立本堂重建工作编印成书,给现在的当事人一个交代,给下一代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是,我从农历二月动笔,从瑞山房康氏家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结合当前全国康氏文化研究活动的发展要求,以及一些领导人与老前辈的意见,为“立本堂”纪念册的编写确定下这么一个目标:《纪念册》既要记述立本堂的重建过程,又要使它成为一本丰富族谱内容的好资料,为下一代编修族谱提供方便。
一个人有奋斗目标,就有精神动力。从农历三月至农历七月,经近五个月的辛劳,我完成了《纪念册》初稿。然后,召开族人座谈会,吸取大家的修改意见。数易其稿,直到广大族人都觉得满意了,方定稿付印。
整本《纪念册》共110页,约36000字。包含36个正件内容和18个附件内容,并附有12幅彩照,6幅黑白照。《纪念册》着重介绍泰和县延孝派(又称左右两派)康氏的历史,其中有祖像7幅、历代名人题词、题序,还有从卫康叔起至以后的祖人、派行吊线图(又称垂丝图),还收录了民国三十五年、共和国1996年所收族谱的发放字号及村名,使后人便于寻找族谱资料。另外还把历代分徙各地的基祖列成表格,查找起来,线索清晰。
为了方便当今康氏宗亲寻根问祖,我既把泰和县康氏古代分布情况列出村庄名方便查对,又把瑞山房外徙各省、县(市)和本县的分徙情况列出来,方便族人进行宗族联谊活动。
农历八月二十九是个黄道吉日,前几天还是阴雨霏霏,这天却阳光普照,到上午11点时气温达到25度。所有参加《纪念册》发放大会的人都高高兴兴地说:祖宗有灵,昭训老师挑的日子好!
上午11点半,康良生秘书长从遂川赶到会场,与在这里等候多时的本县宗亲互致问候之后,发放仪式即按照原定议程隆重举行。在首先,康昭明村长向与会的各地宗亲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介了“立本堂”重建工作情况。接着,昭训老师谈了编写纪念册的意义,并就纪念册54项内容有重点地作了讲述。良生秘书长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全省情况,特别表扬了瑞山房的工作做得好,泰和的工作做得好。县分会的永华会长也发了言,谈了个人的看法,称赞昭训老师是泰和康氏的活谱。大将军、二将军、爵誉等大村的代表都发了言,纷纷夸奖瑞山房搞得好,昭训老师写得好,编得好,以后我们有据可查了。像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年年都要搞,大家加强联系,共同把康家的事做好。
纪念册发放仪式持续到14点才告结束,大家共进午餐,边吃边谈下一步的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在冬至节完成大将军子文公、乳母刘氏夫人的祖墓修缮并将三将军子信公的祖墓从水库边迁走。我在大会上散发了《冬修祖墓倡议书》,并要求大家就此事发表意见,提出有益建议。大家认为三个祖墓冬修势在必行,一定要按倡议书去抓落实工作,争取修好祖墓,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午餐后,远远近近的族人一一与我们挥手告别。我在心里思忖着:康家的事业要能按照我今天作的对联去做那就好啊!这就是“家族团结力量大,“万众一心兴祖业”,横批是“后继有人”。
努力吧,康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