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行唐康氏分会康增利会长一行5人驱车前往邢台市宁晋县,在当地宗亲康四辈、康同军等人陪同下,来到南迁善村,寻访失散130多年的一支亲人,圆了两地康氏几代人的寻亲梦。
据《行唐康氏宗谱》记载和族长回忆,早在清光绪初年,十七世祖康小妮(号老全)兄弟三人因生活所迫,远赴真定府宁晋县做苦工谋生,其中长兄康小妮为照顾老人返回行唐原籍,落户南羊同村,其他兄弟二人落籍宁晋县哭子林(现南迁善村),至今约有130多年。
行唐康氏世代不忘流落到外地的康氏族人。2010年修谱伊始,续谱理事会就联系了宁晋的公安户政部门,并多次委托网友打听行唐康氏后裔的迁居村落。但由于行唐方面仅能提供族人迁居地哭子林这一古地名信息,不能提供现地名,几次查找未果,致使这支宗亲一直未能联系上,成为2013年行唐康氏二修宗谱中的一件憾事。
今年5月初,行唐康氏等了一百多年的机缘终于来到,在河北康氏宗亲联谊会上,行唐康氏分会的顾问康朝辉与宁晋县的康氏宗亲、卫生局退休干部康四辈接头,委托他查询行唐康氏宗亲在宁晋的下落,康四辈宗亲高兴地接受委托,并表示只要行唐康氏宗亲在宁晋落户,一定想办法找到行唐康氏后人。于是,康四辈宗亲又联系县委办退休干部康同军一起查阅资料,研究、商量。最终,他们确定现在的南迁善村就是清代的哭子林,居住本村的康氏应是行唐康氏苦苦寻找的宗亲。6月25日下午,康同军联系到南迁善村运输专业户康志勇,确认了本支康氏的先祖从行唐迁来的事实。 26日上午8点康同军第一时间给行唐打来电话,告知康朝辉寻到宗亲的消息,两人当即决定27日宗亲见面。在康四辈和康同军两位宗亲的大力帮助下,终于促成行唐、宁晋两地康氏寻亲成功。
27日早8点,行唐康氏的汽车来到青银高速宁晋高速路口,早早等候在那里的康四辈、康同军和康志勇宗亲迎上前来,与大家紧紧握手,亲切问候。随后,他们驱车38公里来到地处宁晋县东北的四芝兰镇南迁善村。走进志勇家大院,行唐康氏被浓浓的康氏亲情所感动,等在屋里、院子里的一大群宗亲迎上前来与客人一一握手问候。行唐康氏和陪同的康四辈、康同军客厅落座后,康增利会长介绍情况,康玉山、康朝辉和康计拴相互交换了两地先祖的迁居信息。信息显示:行唐康氏北股二十世、82岁的康起义老人提供,祖传曾祖康小妮三人约于清光绪初迁到宁晋县哭子林,后来康小妮又迁回行唐,与宁晋祖传的有一老爷爷先迁到宁晋,后迁回行唐的事实完全一致。
通过交流先祖迁居地点、时间、人员等信息进一步得到确认,康增利会长当场宣布两点:一是宁晋南迁善村康氏与行唐康氏共祖;二是最早迁居南迁善村的族人为十七世,康起义与宁晋康计拴的祖父同为十八世,依次推定康计拴为行唐康氏二十世,与康起义同辈分。只因年代久远,墓碑丢失,一时回忆不起落户到宁晋祖先的名字。随后,二十一世康志勇介绍了本村康氏情况。他说,本村康氏现已繁衍至第6代,100多人。除少数人以种地为生外,大多数族人创业成功。改革开放后,不少人办起了棉纺、皮革加工、运输等企业,也有的农闲时外出打工,现在本村康氏生活富裕,幸福美满。
最后,康增利会长向宁晋宗亲赠送了二修《行唐康氏宗谱》和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出版的《康氏文化》杂志等书籍,大家合影留念。
中午,康志勇宗亲在县城宁纺宾馆设宴款待来访的行唐康氏宗亲。返程路上,康增利会长一行还拜访了赵县康贾村康连义宗亲,并向他赠送了《行唐康氏宗谱》。
行唐康氏分会康增利会长(右)同前来迎接的县委办退休干部康同军握手(康会州拍摄)
转自《河北康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