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要闻

重访康官府

浏览: 次 日期:2020-08-21

 

 

 图1 出土的康杰家族墓群   

康官府,是河北涉县马布村原清乾隆朝邳州牧康杰的传说、轶事的统称。公元2020年夏, 随着邯钢项目搬迁,涉县马布、北乱石岩村(俗称北乱村)大片耕地征用,挖高填平,马布村原清朝邳州牧康杰家族古墓群重现天日。经各级考古专家考证,属于康杰夫妇及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以及长子一夫三妻、次子夫妇等组成的石砌结构古墓群。关于邳州牧康杰的一些传说轶事,以及古墓的挖掘开发,引起了社会及网友的广泛热议。

8月3日下午,全国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南阳市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康献堂先生一行,闻讯后专程从河南南阳赶来,在邯郸市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明正和康宝琦宗亲陪同下,对康杰墓考古文物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对古墓群进行了现场勘验。并于当晚找到马布村康杰直系后人,第二十代传人康新平及其父、叔进行座谈,进一步详细了解其家世情况。晚上十点多,又找到马布村康氏家谱研究者康会廷老人,就本村康姓源流及康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更详细座谈。     据有关史料和马布康氏老家谱载,康杰是马布康氏称字股(马布人也谓之南股)人氏。自康公讳道明(1388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祖排,为第十二代传人。马布村康正元及其子新平是其直系后裔。具体排序是始祖康公讳道明——生一子玉——玉生一子亭——亭生五子(称、平、斛、斗、满)——称生一子兰——兰生二子(和、豸)——和生一子国胤——国胤生六子(内、厚、远、坦、伟、悦。伟之四子允祥迁北乱称康祥为老六股始祖,其后人有康金铁等;悦迁北乱称悦为圪台上一族,其后人有原北乱村支部书记康林成等)。远生二子(鼎兴、鼎旺)——鼎旺生三子(璋、㺰、琮)——璋生三子(秉乾、秉礼、秉仁)——秉礼生一子杰(按马布始祖排为第十二代)——杰生二子(行基、绶基)——共有六子(锭、鏸、䥷、钺、铮、镛)——共有六孙(玉清、更清、晏清、德清、即清、以淸)——以清生一子恒——恒生一子英烈——英烈生一子岐山——岐山生五子(赵所、正所、正元、富元、所元)——正元生一子新平(现年42岁,本村务农,并是物流专业户,家境小康)——新平生一子名曰森杰,2008年出生,在西戍中学就读初一,是康杰直系第十代(按始祖道明排为第二十一代)也是最小辈传人之一…… 

 
 图2  来自《涉县志》的家族史料     

据康杰直系后代传人康正元介绍,其祖上在清康乾期间为本村名门旺族。祖上康琮,字瑞公(为康鼎兴三子、康秉礼三叔),康熙丁酉年(1717年)举人。康秉礼(康杰之父)雍正己酉(1729)年举人。以子杰贵赠文林郎、封奉直大夫,妻李氏赠儒人,封宜人。康公.讳杰,字超群、号双峰(1724年六月初九日亥时——1796年二月初七酉时),享年七十有二。乾隆4年举人(15岁),乾隆12年(24岁)举于乡、魁豫省。乾隆37年,49岁,拣发(清制,各省督抚因本省人员不敷差遣,得奏请于候选人员中,拣选人地相宜者,分发若干员,归该省委用)江苏试县事(任用,出仼),先桃源县、后沛县等县……实补盐城县(县令)……以能调青浦(原青浦,现上海青浦区),升邳州牧(邳州军政长官)。公以治水患、缉拿盗匪、严于律己而民拥圣戴,数次受到皇帝封赏。从康琮(1717年)获得举人开始,到康杰(1795年)止,共享77年旺族!查涉县偏城村刘家寨,四门相通,城如莲花,寨墙高筑……更乐探花府还有门楼,而兴盛四十六年的康官府,却没有留下楼和府庄园等建筑,这足以说明其治家有方廉洁从政……其长女康氏十五岁,适同里苗永清。甫二年,而永清殁,氏誓不改节(年仅十七岁)。苗家一门祖孙两节妇女。据其后人康正元、康富元介绍,他们清楚地记得,孩提时都曾见过父亲精心保存的传家宝——有四个精致木盒分别包装的大清皇帝圣旨,文革时期被县里来人收缴而不知所踪……    当谈到墓地情况时,正元老人讲:“现在被挖的古墓群是康家祖上第三个墓地。最早的墓地是始迁祖康公(讳道明)买下并建立的马布康家老坟(我由此推断,始祖迁马布并非逃荒,应是一个中等富裕户并享有国家优惠政策。否则,断买不起一百二十多亩地为坟地。同时断言,道明公以下三代单传,依民间风水之说,当是山西原藉祖坟的作用,到第四代生五子当是康家老坟的作用……)。第二是太皇岭后卧虎山下墓地……出了三个举人(康琮、康秉礼、康杰)。由此推算,卧虎山下墓地建于公元1717年之前。当康杰15岁考取举人后,马布村传出了‘康家祖茔人丁旺而家不富……卧虎坡前出举人而不出仕’的谶语。杰父秉礼忐忑不安……遂找周边堪舆名人再选择吉地。这就是康家第三个墓地,现在挖出的康公讳杰等古墓群。地址在柏树山前、摇钱树山背后,坐酉向卯。”其大致排列是,靠东最上一座与并排三座墓有一些距离的石砌墓,应该是第三个茔地的主墓,为杰之曾祖(爷及孙发……),秉礼祖父,璋、㺰、琮之生父——康鼎兴。所留空地应该是给㺰、琮所预留。中间空地有一石碑,上书"后土皇帝",据说是当朝皇帝所赐。碑前有三座规格较高的石砌墓,左侧第一座为康杰墓,横额刻有"名高五马"四字(应该是政府出资,其长子行基领建)。第二是杰之生父秉礼墓,规格一般,无字无联(应该是康杰领建,也体现了廉杰节俭的一面)。第三应该是秉礼生父、杰之祖父康璋之墓,规格盛于秉礼之墓,墓门有联,上联曰:四圆黄土新成壁,下联曰:幾曡青山舊畫屏。横批:牛眠埊(应该是直系晚辈共同出资、秉礼领建)。按对联字义,康璋生前属牛并且是死后葬于此地。其最上祖茔康鼎兴是从卧虎坡祖茔迁来。杰墓正前石砌墓是随杰归途一起被害的杰之次子——绶基墓,因为墓前有字联……(应该是其哥行基领建)。据村民传说,此墓地是“身卧江家坡(所占地名),手握苏家嘴(也是墓地东侧地名)”,暗喻康杰南方江苏邳州为官。由此也判断出此墓地的建设时间是乾隆37年(杰出仕之前)前。然而,此墓地的建设非但未让康家人再中科举、出仕,反而为康官府的仕宦划上了句号……
谈到收拾骸骨时,正元老人讲,在众多遗骸中,唯康公讳杰没有头骨。这也印证了康公讳杰是被仇家——盗匪季光祖、王匡后人挟嫌报复加害于归途的传言。被害的还有其次子:监生(在国子监读书)康绶基,其墓门对联上联曰“形神归窀穸”,下联是“魂魄返佳城”,横批是“留芳百世”。生有三子曰钺(太学生——中央官学)、铮(候选都司)、镛(太学生)。杰墓正前左侧一墓四室是其长子行基及三位夫人。相传行基是标准的官二代、纨绔子弟……其父弟非命后,不学无术,将其父遗存诗稿、“铁箱”所存书籍、治水手稿等散失殆尽,更别说积功积德光宗耀祖了。生有三子曰锭(武生)、鏸、锞(太学生)。其后没有出过举人而开始家道中落。杰墓门上横额曰“名高五马”(指名声高度),对联之上联曰“靈新返沙侯国”,下联是“遗蔭长留下相城”,横批是“南翁惠爱”。从其子及本人的墓室门联(盖棺定论)看,康杰父子均非荣归故里、颐养天年的人生表述。同时发现,康公自清乾隆37年至60年的23年间,从县令到州牧,一直未能提拔重用,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朝中无人,没有靠山;二是学历低,非正统两榜进士出身。从1739年15岁考取举人始,到24岁举于乡、魁豫省,再到49岁入仕,可谓仕途艰辛。

图3   康杰墓门对联之上联 

        为了进一步理清马布村康氏家族源流繁衍情况,献堂会长等又在新平的引领下,于晚上十点多,在马布村村委员会广播室,同康会廷老人进行了亲切交谈。一是马布村始迁祖康公讳道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河南彰德府邑马布村。具体是山西哪个地方或村子的,不得而知。二是关于康公讳杰墓地。会廷老人讲,始祖讳道明三代单传,第四代共生五子曰称、平、斛、斗、满。也是现在马布村有记载的老四股(南北股、东西院),是称、平、斗、满四支。因为斛字股至今未找到只言片纸,不知其迁往何处,后代如何?目前只能以老四股加以介绍(由第四代生五子的名字足以看出,康氏家风倡导的价值追求,亦知康公讳道明及其后人,都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康公讳杰以及迁往北乱石岩村的康氏,均为称字股,也称头门或南股。有老六股(内、厚、远、坦、伟、悦)之说。家道中兴,同时,人多家贫……开始外出谋生,并开始迁坟于太皇岭下卧虎山前(康杰一系)。三是康公讳杰,以及其次子绶基均死于非命及家道中落,可能与其第三次迁坟修筑高规格石彻墓有关……四是马布村康家老坟由始祖讳道明,出钱买地一百二十多亩所建。背靠符山,坐西向东,正合了我国版图龙脉西起昆仑山,东止东海(蛟龙入海),自西向东的大方向。据传说,当时建墓地请的勘舆大师讲,将来(康家祖茔)会出千子万孙而不衰……五是关于康二城等康氏传说。


图4   康献堂(中)、本文作者(右)与康正元交谈       

图5   献堂会长与康杰后人合影留念 

       相传当年康公讳杰,在外为官二十多年,自涉县至邳州每六十华里建一驿站,均有马布康姓人家管理。说是康公往返于家乡至官府间,从来不住外店,全是自家人开的店。按照传说,自马布村始,到武安康二城的康城、康庄,再到临漳县的称勾镇东西康疃,再到大名县的康堤口、康北,再到山东济宁康驿,以及邳县、盐城、苏州等地六百多公里,有二十多个驿站驿馆。这也是康姓留在当地繁衍生息的一个来源。具体这些驿馆是哪些村,那里的康姓繁衍生息情况如何?有待我们进一步调查核实考证。


  图6 作者(右)与康会廷进行交谈

       康会廷也对康杰古墓作了分析。康家老坟的龙脉自西向东而来(酉山卯向),由符山而前,山前平地千亩;康家出仨举人,也是卧虎山前墓地老坟龙脉(自西向东)的延伸使然。而现在被挖掘的石砌古墓(康杰)是坐东向西(柏树山前,摇钱树山背后,坐卯向酉),按照堪舆理论是倒骑毛驴、逆势而建……这可能也是康杰父子死于非命,家道中落的一个方面原因。这也违背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富不移坟(否则,会移掉吉祥褔䘵而招非议……),穷不移门(否则,会增加经济负担而雪上加霜……)的古训”。至于为什么要从卧虎山坟地搬迁,是因伪大师的瞎折腾,还是另有他图,目前不得而知,此悬念留给有识之士和后人评判!    马布康氏还有一个知己义士的传说。古人云“人生难得一知己……”,此多描写爱情故事。而马布康氏介绍的是知己、挚友、真情、义士!据说,当年康公讳杰致仕归途遇害,五品大员、皇封州牧,突遭横祸,跟随者四散……只一义士(是总管或主要跟班),亲自护送灵柩回到涉县马布村,并协同县署来人完成了择地、砌墓、安葬、立碑等后事。由于其次子随父遇害,长子行基是不谙世事的纨绔公子、官二代,整天只知吃喝玩乐,连父亲的身后事包括父亲遗物、遗嘱以及沿途驿馆管理帐目等皆漠不关心,两眼只盯着钱财。义士看到这一现实非常伤心!虽然祖籍南方,毅然改姓为康,决定暂住下来为自己的恩公——逝去的康公杰,妥善处理后事,料理沿途驿馆管理。数年过去,康公杰的孙辈们长大成人,遂找铨、鏸等六位孙子交涉移交沿途驿馆帐目事宜。然六位孙子也只知吃喝玩乐,谁也不愿接管打理。细想,是六位孙子无能力接管,还是分别在哪个驿馆有暗股,个中原因不得而知。以致于在查阅家谱资料记载时,除镛生以清在马布承传至今外,另外五股不知所踪。也有传说是到外地继承了驿馆财产而不愿再与祖籍地联系,真实情况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迷!该义士在奉养杰妇百年后,在杰墓前泣血而立,䜣说委屈,并仰天长叹道:“恩公之伟业至此完矣!”遂将沿途驿馆帐目炬之于墓前。此后,就在马布村安居生活下来,取名康志清,意为立志报恩、清白一生。其作为康杰墓守护人的事迹被世人流传至今,其后人有爱文、文爱、文太等。

     (作者:康金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