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法如将军是1938年抗日战争台儿庄会战中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是康姓人的骄傲,也令国人敬仰。《康氏文化》杂志2012年第2期、中华康氏网2012年5月23日刊登过将军亲属写来的介绍其生平事迹文章。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特一营》中熊百万角色原型就是康法如将军。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将在康氏宗亲中寻找“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并编辑出书。2015年3月21日,我受兄长献堂会长委托,和荣先等一行四人,专程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看望将军的儿子康代周一家。时值南阳大雾弥漫,高速公路关闭不能通行,却挡不住我急于见到宗亲的热切心情,只能走普通公路摸索前行。驱车近三个半小时,才抵达西平县城。西平县的北边是漯河市,相距很近,西汉时置县,是传说中发明了养蚕技术的黄帝妃子嫘祖故里。
宗亲相见,分外动情。康代周和老伴王秀花、小儿子康新海、长孙康浩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并座谈交流,老人住所是一栋普通二层自建民宅,陈设简朴。交谈中得知将军前后两房夫人,原配生一男一女,长子名叫康富周,代周母亲生三男一女,其姐姐名叫康凤钦,现居住在方城县。其大弟名叫康太周在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工作,现已退休。小弟弟名叫康满周。代周老人出生于1934年,今年八十有二,精神矍铄,老伴热情开朗,有三子一女,孩子们一看都是很朴实的人。后来代周先生的弟弟康满周也赶来相会。
我向康代周老人介绍了成立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目的意义,赠送了《康氏文化》杂志和《卫国文化史考》一书及礼品,老人表示感谢。代周讲现在的西平杨庄乡大康庄有康氏千余人,传说从洪洞移民而来,原先有族谱后来散失了。代周老人后去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场工作二十多年,1986年一家返回西平县城定居。
他的父亲康法如,生于1900年阴历五月十八,西平县杨庄乡大康庄人。幼时家贫,1921年投时驻信阳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当兵,积功升迁,1936年10月28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与在滕县牺牲的川军王铭章师长同时授衔),不久进入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三期(同期同学有杜聿明、李玉堂等)深造。台儿庄会战时他时任31师副师长(师长是池峰城),率部参战,展开肉搏战,毙敌甚多,身负重伤,肠子都流出体外仍不肯下火线,其事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后来经漯河又转武汉医院治疗。1939年秋,伤愈后又率所部在南阳唐河一带与日军作战,后又任邓县军警联合督察处处长。1941年初,赴洛阳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抗战胜利后1947年1月被国防部宣布退出现役。1948年婉言谢绝了朋友去台湾的建议。留在家乡迎接解放。1950年8月30日在西平县城东关被执行枪杀,年仅50岁。
据康代周回忆,其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凡是有来客谈话时均不让在现场,有一次池峰城来邓县找父亲谈话,自己在隔壁偷听,池峰城劝父亲趁现在年轻,希望继续留在部队干事儿,另外父亲也经常带着他到池峰城家里玩儿;代周还经常听其他老人说,每次父亲探家非常尊重乡亲们,都提前在村外下马,牵着马进村,见村里人都非常亲热拉家常,并送一些糕点和糖果给乡亲们;父亲退役返乡的时候,乡亲们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后上级领导曾几次派人来邀请其父参加政协都被婉言谢绝;还记得其父亲被捕后,有200多人联名担保;自己和兄长康富周去监狱探望,当时其父亲带着手铐和脚镣并给他们说:“你们回去吧,我应该没什么大事,因为我没有做过恶事坏事,过几天就回去了。”但他还听说将军在执行前有三十多名证人在其罪名上按了手印,至今对此无法理解。他父亲被执行的当天,刚好自己去县城舅家,舅舅讲了“今天上午是开你父亲会的,你父亲被枪毙了。”后来他舅舅带着代周去收尸体,用席子包裹后葬在离刑场百余米的乱葬坟。五年后的一个傍晚,他和哥哥康富周用薄木板钉个匣子,半夜将父亲遗骸装好,兄弟俩抬着夜里行走,道路不平,还能听到父亲头颅碰到匣子的声音,走了四五十里路后到老家安葬。因年代久远,中间政府要求平坟,现在也找不到墓地了。其母亲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
代周还讲了2012年6月5日西北军文史专家杨保森和陪同人员驱车来到西平县采访。2013年3月22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王祥和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的张严新,及《齐鲁晚报》、《大众网》记者,一同到他家,特意赠送书籍和有关台儿庄大战的资料,并与之合影留念。王馆长安慰说,康法如将军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会记住他的英雄业绩,永远缅怀他!并一再嘱咐代周要保重身体。文章刊登在2013年4月4日齐鲁晚报、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网等媒体。
该案疑点颇多,当地政府似乎对此讳莫如深,上级政府也来调查过,后来也没有下文。据将军亲属讲,解放初上级政府曾邀请将军参加政协,可以看出老人当时是被当作社会贤达知名人士以礼相待的,不料被老人婉拒,不管各种原因,许是不喜政治,退出军界颐养天年,都是老人的权利。不料人生无常,转瞬之间就从社会贤达成了十恶不赦的反革命被处决。县档案局不让亲属查阅卷宗,将军原属西北军冯玉祥系统,《西北军人物志》一书作者杨保森来西平县档案局调查也不让查卷宗,只是在2015年年初让家属复印了一下判决书。我们见到了这份仅一页的判决书,“罪名”两点,一是当年率部打过红军,二是解放前后组织土匪游击队对抗政府。打红军当年是下级军官上命所遣,各为其主,颇可理解。但47年已经退伍,49年又被逮捕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康法如连正规军的将军都不干,却去组织游击队对抗政府,似乎有违常理、不合逻辑。枪毙时也未通知家属。
但据笔者查阅史料,那时并无县级政协,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才发文令各地筹建成立,西平县1984年才产生第一届政协,一届五年,二、三届有个副主席康国方宗亲。市级政协上世纪90年代才成立。河南省省政协1955年才成立,其前身是1950年4月在开封市召开的“河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全体代表会议”,从时间上看,将军被邀请参加的应是这个省级政协会才吻合,礼遇规格就更高了。结果婉拒没去,被抓,8月枪决。这是笔者的推测之论。此案有待卷宗开放后研究和进一步调查考证。家属希望和呼吁在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路线的指引下,在大力宣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能够重新研究此案,给将军应有的历史地位。无论如何,一个为民族抗战肠子都打出来的英雄,应受到国人的尊重。
访问代周宗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的父亲康天一(瑞金分校上学时名字叫康全德)老人(《康氏文化》和中华康氏网载有逵富太所著《世路屈曲若波澜——记九旬黄埔老人康天一的传奇人生》可参阅)生前回忆39年在江西瑞金上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时,其长官曾引荐一位康姓师长和他见面,该师长因见到康姓人很客气,但父亲却没有知道该师长的名字。后我自己查阅了资料,寻找这个时期姓康的国军师长,找到的只有国军三十一师副师长康法如。后查阅康法如将军的资料,1938年在台儿庄抗战,1939年在武汉住院,这期间似乎不会在江西出现。所以带着这一疑问,去询问康代周关于将军生前讲没讲过39年去过江西。经过谈话,知道将军还不止一次去过江西,具体时间不清楚,但却拿出了康法如将军给其母亲在江西景德镇做的瓷像。可以推测一下是否有下列可能,因为台儿庄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个大胜仗,康法如将军是战场指挥官,会否在39年秋天将军在武汉疗伤出院后受江西瑞金第三分校领导之邀,去给学生讲台儿庄战役战况,而此时经长官介绍见到了父亲;也或是国军49军的某个领导,与康法如将军是好友,得知其病愈后,邀请到江西瑞金做客时,被引荐给父亲的;也许还有其他可能。总之可以断言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个时期有其他康姓师长的话,康法如将军应是我父亲所讲的在江西见到的师长。这了结了我父亲和我们的一桩心愿,也是康氏寻亲联谊的成果。时光悠悠过去了70多年,两家康氏后代在一起相会,令人快慰。
下午四点半,合影留念后,我们一行踏上了返回南阳的路程。
得知代周老人的姐姐就在南阳市方城县居住的消息后,我们一行四人又于3月24日上午驱车直奔方城县券桥乡程庄村,在一个农家小院里见到将军女儿康凤钦老人及其儿媳马建奎、二女儿程相平、二女婿庞连国、孙女程明、孙子程颢冉。我们送上了给老人带的礼品。院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柿子树,一棵杏树,杏树已吐绿芽,带来春天气息。看来家境小康,二层楼,电器齐全,还有收割机。老人生于1932年,八十有四,身体硬朗,受过良好教育,眉宇间透着大家闺秀的淑美风范。老伴程景远,已过世,育五女一男,老人随儿子一家生活,儿子外出打工,儿媳马建奎和二女儿一家照顾老人。提及往事,说到伤心处,老人哽咽不已,大家为之动容。父亲去世那年她才18岁,随母亲、舅舅、弟弟满周要饭来到方城,认一干亲,后嫁农民丈夫为妻。母亲等返回西平。她回忆说她在邓县上的学,她见过父亲用小瓶子保留的一小节肠子,那应该是父亲台儿庄战役负伤手术后自己留得纪念。记得父亲说过“高低不想再干事了”这句话,意思是厌倦世事,回乡养老。回西平时还是邓县方面用车将他们送回西平的。她还记得有小汽车来家里过两次找父亲进政协;父亲被抓走时有多人带枪包围了家里,她们被枪指着不准出灶屋;父亲被捕后她去监狱探望过,父亲戴着手铐脚镣。期间还托一个给监狱挑粪的人给父亲送过东西。还听说父亲被枪决时全身穿的是白衣服,鲜血流满全身。
约下午一点,我们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告别老人一家,返回南阳。
成文之日,康代周、康浩恰逢参加了三月底的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2015年年会。康代周被邀请坐在主席台上,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献堂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康代周及其父亲康法如将军,并提议与会全体人员向康法如将军默哀三分钟,以表达康氏宗亲对将军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关心康氏抗日英雄后裔的真挚的宗亲情谊。
(作者系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恒康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康法如少将在江西景德镇为其母亲定制的瓷像
康吉堂副秘书长向康代周老人介绍《康氏文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