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瑞山是江西省泰和县古老的小村庄,开基于公元975年,是号称南唐镇国副将军——康子信从金陵(今南京市)来泰和开基的。康子信与本县的铜庄村基祖——南唐镇国正将军康子文、横乾村基祖——南唐镇国参将军康子忠为一胞所生,历来被人们称为康氏三将军。在当时由于南唐小朝廷被赵匡胤吞并了,于是三兄弟同时来泰和(当时叫西昌)开基,至今1040年了。子孙繁衍,人口众多,分布甚广,是泰和、遂川、吉安、万安、于都、信丰、南康的望族。
古瑞山,又叫瑞山,村中的康氏宗祠叫立本堂,老门面上有石刻的巨匾——镇国第。正面又开左中右三孔大门,正门柱子的对联是:看翠屏南峙毓秀钟灵瓜绵椒衍为人瑞;喜溪水东来左环右抱源远流长汇龙山。边柱对联是:基绪宏开三将军;猷为丕顯五侯家。左门匾额是:文经;右门匾额是:武緯。如今重修的镇国第,仍然沿用这些对联和门匾。因为一看对联便知古瑞山的天然位置与子信公的历史功绩。 立本堂大约建于明朝中期,前后两栋,中间一方天井,全栋大小柱子14根,上首设有神龛楼,专门安放祖先灵牌。整个祠堂占地面积246平方米,由于自然气候、历史沧桑和人为因素,立本堂早已破烂不堪,前几年我带着南康、于都、遂川、吉安、万安等县子信公的后裔去寻根问祖时,连个磕头的地方都没有,地面积水,青苔遍地。于是宗亲们纷纷建议:号召子信公的后代捐款集资,重修立本堂。但是谈何容易?老居的问题,还是由老居的人来解决。 古瑞山老居只有20多户,重修立本堂需要30—40万元,群众负担的确很重。怎么办?他们在新选出来的组长康恭明的领导下,多次召开群众会,组成筹建小组,克服困难集资筹建。从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八开工到十二月二十八结束,整整十个月,十二月二十三做竣工酒。最后结算竟节余七、八万元。大家都感到出乎意料、非常高兴。 如今的立本堂焕然一新,门墙上新增了一个鹊巢牌坊,巍峨壮观,“镇国第”牌匾熠熠生辉。堂内14根柱子上都写了永久性的对联,内容包含康氏从河南发源到金陵盛朝转泰和开基,直至分徙各地的情况,一目了然。 立本堂重修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瑞山房迎来了千古未有的客人,新居、老居的宗亲和省、市、县各级康氏文化研究分会的领导欢聚一堂,喜气洋洋。 庆典大会由瑞山村的康昭玉宗长主持,首先是瑞山村负责人康恭明致欢迎词,然后由各地宗亲代表发言,大家齐声祝贺老居宗亲办了一件大好事,使远近的宗亲有一个寻根问祖的好环境,最后由康昭训老师宣布了总会及来善顾问、昆平会长发来的贺词与贺电。大会自始至终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 大会收到了三块大牌匾:1、金滩新居赠送的“宗德千秋”牌匾。2、信丰县宗亲赠送的“枝繁叶茂”牌匾。3、遂川县三将军后裔赠送的“枝繁叶茂满天下”牌匾。这些牌匾充分体现了我们康家人的良好祝愿和兴旺发达的蓬勃景象。 为了满足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的需求,大会还安排了大家去拜谒瑞山开基祖——子信公陵墓。面对将军第(子信公坟墓的横幅写的是将军第),大家肃然起敬,秩序井然地一一磕头,向子信公表达自己的孝心之情。 晚餐相当丰盛,按照泰和的风俗,菜肴具有泰和特色。全堂楼上、楼下共计45桌,大家举杯把盏,共同祝愿我们康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