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要闻

千余康氏聚通安亲情族情溢凉山

浏览: 次 日期:2011-04-01

       细雨霏霏,亲情绵绵。2011年3月26日,对于四川省会理县的康氏族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千余名康氏族人聚集在红军长征途经的古镇通安,成功地举行了清明祭祖大典、文艺演出、千人晚宴和族人座谈会,并选出了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会理分会的班子成员。
        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献堂亲临通安参加了上述活动,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江西、山东、河南等省的康氏文化研究会向会议发了贺电。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遂宁市、南充市、安岳县、南江县等地的族人代表也到会祝贺。
会理康氏乃康叔的后裔。其先祖于南北朝时期从中原迁至应天府(南京)高石坎。明朝洪武年间,随西平侯沐英平定云南而迁滇,遂定居于云南澄江府新兴州(今玉溪市)之康家营(又称康井,即玉溪市郊李棋镇的上康井、下康井二村),子孙繁衍分支,成为当地大族之一。始迁祖为康恭、康戚兄弟。大约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康恭下传第九世康绳之三子爱民、四子育民率先迁入会理通安,又繁衍十四代至今。另有康恭后裔的其他三个支系相继由滇迁蜀。会理康氏由云南迁此已有300多年,十四代数千人,主要分布于会理、会东、米易、元谋、禄劝、攀枝花、西昌等地。
       这次,玉溪市红塔区李棋镇上、下康井的族人也派代表参加了祭祖仪式。两地同根同源,同为康恭的后裔。见面之后,续家谱,论辈份,谈宗情,叙亲情,血浓于水的场面令人十分感动。
       会理康氏的这次宗亲联谊活动,呈现出三个特点:
       其一,场面隆重,布置严密。各地康氏组织的祭祖大典等,主持人年长者居多。而会理组织的这次活动,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富有朝气、敢想敢干,把活动办得隆重热烈、井然有序。数十辆轿车开进通安后,欢迎的锣鼓、优美的乐曲响彻在古镇上空。坤鹏公司的院内,人潮如海,亲情洋溢。会场正中悬挂着巨幅的康叔画像,两边的楹联是:“祭祖寻根承延康氏宗族命脉,明德归厚展示后辈才艺家风”。从致欢迎词、顾问献词、会长作报告、作续谱解说和布署、各支系代表发言等,安排得十分紧凑。持香列队向祖先三鞠躬、献三牲、献金元宝等,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到明德堂进香、祭拜仪式也搞得非常隆重。
       其二,气氛活跃,亲情洋溢。在祭典活动的主会场,安排了一场内容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从主持人、表演者,到乐队,大多是康家人,节目也是自编自演,如开幕序曲《格桑拉》、康文芬领舞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女声独唱《会理我可爱的故乡》、童声合唱《原通安小学第一首校歌》(康氏创作于1916年民国五年)、男女声对唱《美丽的通安》(康明辉写词,康明科作曲)、唢呐独奏《大小凉山金灿灿》、康文芬领舞的通安彝族蹢脚舞《欢乐的康家人》及大合唱《留客歌》等,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康氏书画、摄影家也向大会献了作品。晚上,联谊活动仍在继续,通安街、坝心村的族人举行了篝火晚会,与会者跳达体舞、交谊舞等,尽欢而散。
       其三,踊跃捐款,办好族务。通安的这次祭祖大典和宗亲联谊活动之所以举办得十分成功,与广大族人关心支持族务活动是分不开的。康玉华捐款2万,康礼乾捐款1万,另提供场地、宾馆、会议室外,本次活动的报道处,捐款的人们排着队,从上午到下午,人流不断。共收到捐款11万多元,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会理的康氏宗亲们表示,今后,要在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领导下,再接再励,努力进取,寻根联谊,多干实事,为康氏文化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 康七步